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120909~19縱橫河南11天(一)~黃帝故里.春秋樓.曹丞相府.許昌三國文化人文景觀.嵩山少林寺禪味十足.我武唯揚.清涼夜空觀賞禪宗少林音樂大典
2025/08/31 12:05
瀏覽478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領隊帶領17人團於20120909搭乘南方航空直飛河南鄭州,旅行社說是展開縱橫河南雲台山太行山大峽谷、龍門石窟、郭亮村、紅旗渠等地11天旅程,但實地走訪一趟後,本人認為至少得加上黃帝故里、許昌春秋樓、殷墟、岳飛廟等文史景觀,才算完整涵括此行的精華。茲整理行程見聞雜記,逐日略述如后。

      第一天(9/9),南方航空CZ3024班機11:50從桃園機場起飛,14:30抵達鄭州新鄭機場,隨後直驅黄帝故里景區(河南鄭州新鄭市軒轅路1號)。有機會瞻仰華夏始祖的聖地,該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心願吧。黃帝故里始建於漢魏時期的軒轅故里祠,至今已約兩千年了,歷代多翻修重建,20世紀90年代初,新鄭市政府啟動擴建後,目前景區面積達43萬平方公尺,規模宏大,由北到南分為拜祖區、故里祠區、廣場區三大區域,遊客進入景區需步行遊覽。是日,從南門進入景區,史書記載此地為有熊氏的族居地,有熊氏的熊圖騰隨處可見,如同棗樹一樣多,棗樹老而有肚,故里祠區那棵古棗樹,據說有千年歷史,祠內正殿供奉著軒轅黃帝的中年座像,兩邊配殿供奉著元妃嫘祖和四妃嫫母像廣場區的尋根堂列出百家姓可以查看姓氏由來,尋找家族的來源和傳統據說廣場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會舉辦拜祖大典,場面十分盛大。擴建後故里景區,雖滿足了尋根念頭,可除了棗樹,似乎失了古意韻味。(按:黃帝故里在鄭州新鄭市,黃帝陵寢則在陝西延安黃陵縣,同樣會舉辦拜祖大典。)

    晚餐在三味豆品宴吃豆腐,夜宿許昌三鼎華悅飯店。

     第二天(9/10),參觀春秋樓、曹丞相府,重溫三國演義故事後,走訪少林寺。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遷都許昌以令諸侯,加上通俗小說三國演義故事精彩、深入人心,遊客到許昌,等於走了一趟三國文化、人文景觀之旅。遊覽車從飯店出發,先到關宅、春秋樓文廟遺址(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文廟前街中段),門口紅布幅高掛,真巧,是許昌關公文化協會歡迎中國社科院胡教授宣傳關公文化七省行蒞臨,還是第一次聽到有宣傳關公文化這回事呢話說東漢建安5年,劉備下邳戰敗,桃源結義三兄弟各奔東西,曹操俘獲關羽及劉備甘、糜二位夫人,為保護皇嫂安全,關羽「土山三約」(降漢不降曹、皇叔俸祿養膳二嫂、但知劉皇叔去向便當辭去)之後,暫投歸曹營,來到許昌;此後展開三國故事裡最動人的篇章:曹操愛才、極盡籠絡能事,拜關羽為偏將軍,賜府宅一處,讓關羽和二位皇嫂同住,關羽為避嫌,將一宅分為兩院,讓二位皇嫂住內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棟樓,關羽每日請安,並秉燭達旦、夜讀春秋,守護皇嫂,是關公忠、義文化的發祥地,春秋秋樓由此而得名。三國演義第25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裡敘述十分精彩,所謂三日一小晏、五日一大晏,累送美女金帛,待之甚厚,終未奪其心志,關公在斬殺袁紹大將顏良、文醜,報答曹操禮遇之恩後,獲悉劉備音訊,即封金、掛印、辭曹營、灞陵橋以刀挑袍千里單騎護衛二位嫂夫人車駕,過五關斬六將,歷經艱辛、尋找劉皇叔忠、義言行,有為有守,千古同欽,三國演義中以一首詩讚曰:「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衝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現存春秋樓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歷經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但原建築僅存春秋樓,現景區內以三國文化為依託,重建有門和關聖殿等內外院建築,外院中軸線上有門、鐘鼓樓、春秋樓、刀印樓、關聖殿等主題建築以一重、二重、三重簷建築風格,獨具特色,關聖殿高達33.1公尺,內奉15公尺高的關公塑像,堪稱全國之最;內院有問安亭、甘糜二後宮、掛印封金堂及附屬建築,亭、台、樓、閣錯落有致;西與許昌文廟(孔廟,始建於唐文宗開成元年)毗鄰,文武二聖並祀,全國罕見,已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參觀時,沒受到關公文化協會歡迎活動的影響,隨意瀏覽,見紅牆綠瓦、林木森森,具園林之勝,登臨關聖殿,俯瞰春秋樓、內院庭園,綠意滿盈,又是一番勝景。碑林裡黑底白字石碑林立,禮讚關公忠義者多,但有據說是真蹟的吳道子畫、關羽字畫的石碑,或因年代久遠,已難辨識;至於篆字體的「漢壽亭侯印」,就當是珍品吧。(按:唐代畫家吳道子,史籍中富有盛名,被稱為「百代畫聖」,擅長作壁畫,很少有真跡畫作傳世。春秋樓又稱為「大節亭」,清雍正年間列為「五大關廟」之一。)

  曹丞相府景區(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府前街)位於市中心,丞相府前的魏武帝廣場,矗立著一尊高大的曹操持劍塑像,睥睨氣勢不可一世,丞相府裡是曹操處理軍國大政及生活起居處,由前至後有體現其用人唯才的求賢堂、運籌帷幄的議事廳、顯示其文采風流的賦詩樓,但景區缺歷史實物,惟府苑內有仿古高樓和碉塔,牆上繪製曹操平生的作戰圖,如對戰袁術、張繡、呂布與劉備,以及官渡之戰對戰表等,正可與「三國演義」故事作對照;還有曹操、曹丕、曹植塑像(三曹是建安時代文學代表人物)、仿漢竹簡,以及大量人物雕刻、版畫和栩栩如生的蠟像,亦值得喜歡三國故事者一看。

     午餐在禪宗少林照見山居(河南省登封市待仙溝景區)吃素食,餐廳在少室山麓,倚山而建,頗具禪意,規模超乎想像,大型「照見山居」石碑店招已經奪人眼神,我們忙著取景拍照,渾然忘了只是一家素齋餐廳。素齋午餐上場,環境舒適,素齋精巧適口,也讓人擊節。

     嵩山座落河南省西部,居五嶽之中,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東西綿延60多公里,史載嵩山「山勢高大,北面三峰排闥而立,狀如屏,中峰高矗,聳然獨尊」。但此行尋幽訪勝並非重點,前來只為嵩山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19年(495)的少林寺,位於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嶽嵩山南麓山腳下茂密叢林中,鼎盛時期規模宏大,可惜軍閥石友三於1928年火燒少林寺,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主要建築統統燬於一炬,僅剩山門、立雪亭、千佛殿等古蹟,目前主體建築都是之後重建的漢傳寺廟風格,包括常住院(即通稱的少林寺)、塔林、初祖庵(附近有達摩洞)三部分,也是我們半日遊的範圍,屬5A級旅遊景區(2007年)。

       跨入少林寺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高大的和尚雙掌合十立像,接著是「少林文化 人類遺產」石碑(2010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巨大嵩山少林牌坊的寬闊廣場,導遊在「嵩山少林景區遊覽圖」前,解說少林寺歷史、「禪宗祖庭 武林聖地」源由,隨後帶領先參觀塔林。塔林裡只見林林總總無數的塔,造型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圓形、柱形、錐體、瓶體、喇叭體等,也有1、3、5、7四種高低不同層次,最高達15公尺,可畢竟是墓園,遊客不多;導遊娓娓說明,按佛制,塔林裡只有名僧、高僧圓寂後,才能設宮建塔,刻石紀念,以昭功德,所以,塔的形制層級、高低大小、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都有不同,以體現逝者在佛教界的地位和成就。不過,可辜負他了,一時之間那能傳音入耳,實在記不清楚多少啦。

     之後,引領我們順序走訪少林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樓、鼓樓、藏經閣、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等建築,山門正中懸掛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額,是清康熙書題,上方刻有「康熙御書之寶」御璽;山門前庭樹林間立著石牌坊、古碑、石獅、旗杆等,古意盎然,牌坊、古碑因年代久遠,字跡模糊已難辨識。境內多參天古木、銀杏,唯天王殿前這棵銀杏老樹圍著柵欄,樹齡據說1500年,依舊巍然挺立,古刹銀杏、仰之彌高。少林寺除了路面的景區方向指示牌,步道地面也有方向指示簡圖,尤其進入山門後,沿著狀似蒲墊的指路圖案,通往各殿宇院落,清楚、明顯,更具意義。大雄寶殿是寺院核心建築,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三尊主佛,以及十八羅漢像,雕塑精美,栩栩如生。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首推建於明正德年間的立雪亭,又名達摩亭,相傳是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向初祖達摩求法之地,單檐廡殿頂,石柱上有明代題字,殿內懸清乾隆題「雪印心珠」橫匾,佛龕內供達摩銅像,東間有明萬曆17年(1589)的銅鐘一口。其次為重建於明代的千佛殿(又名毗盧閣、西方聖人殿),硬山式建築,是寺內現存最大殿宇,也是碩果僅存的最後一進練功房古蹟;殿內東、西、北牆上有大型彩色壁畫「五百羅漢朝毗盧」,已經斑駁,但據說是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殿內磚砌地面上有48個成排成列深20釐米的陷坑,傳說是少林寺武僧操演基本功時留下的腳窩。少林寺僧侶白天照常經課坐禪,夜間則在最隱蔽的後殿-千佛殿,習武不輟,少林拳術基本功是四平馬步樁,氣沉丹田,十趾抓地,以練腿部力量,達到穩如泰山的地步,這些深陷的腳窩充分表現了少林武術講究實戰和苦練的特色。  接著到少林寺演武廳看武術表演,由少林寺武僧團培訓的少年擔綱,少林功夫名揚天下,薪火相傳,果然不凡。

晚餐到永泰寺附屬的素齋館享用,素食晚餐不如中餐水準。永泰寺是佛教禪宗傳入中原後,所建的第一座女僧寺院,卻是過門不入,無緣參觀。餐後欣賞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在露天開闊的嵩山少林寺山地實景演出,一開始即由燈光、磬聲、音樂、若隱若現的山體,把現場觀察帶進了一個幽美的詩畫境界。禪宗少林禪樂有水聲、風聲、林濤、蟲鳴等自然界的聲響,似表達禪樂與大自然的和諧神韻,演出中,有流動的水、春的喧鬧、牧羊女的出現,加上旗動、風動,僧與俗的糾纏、喧鬧與靜謐,似意在表述少林僧侶成長淬鍊的歷程吧,是真的,整場秀裡有僧人一直禪坐在各個不同的場景中,真難為他們了。我們在清涼夜空中,觀賞空靈變幻的音樂、燈光、舞蹈、武術交融秀,也算是一番禪修洗禮吧。  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發源地,號稱「天下第一名剎」,週遭武術學校多,連我們夜宿的禪武飯店,大廳裡也供著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老爺,以武示人。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