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市中心的街坊鄰居之二
2014/01/24 22:11
瀏覽1,90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續前篇-

[正忠服裝行]右邊的幾家商店,不是電器行就是鞋店. 有一間以經銷國際牌和聲寶牌產品為主的電器行大約是1972年左右才在我們鄰舍開張,溫老板有個女兒溫秀雲雖和我同年,但因算是"新鄰居",不是自小玩在 一起,同校也不同班,見面時彼此只是露個羞怯的笑容也算是招呼了. 至於皮鞋店,也不知是出租或自營,沒有年齡近似的童伴,對當時的我而言,這個商店也就只是個商店,簡直擔不起"鄰居"這樣親切的名稱.

鞋店再過去可不一樣了. 那是一家純經銷大同電器產品的電器行,店名叫[聯明].當時在我們家這一邊的一排店舖都是木造屋,[聯明電器行]卻很早就是一棟有三層樓的磚造商宅. [聯明] 的老板是台中市聞人翁茄冬先生,他也擔當佛教理事會的理事長,兒女成群,家裡很早就放手讓兒子經營,即使是嫁出的女兒也都在娘家幫忙治事. 翁家的小女兒翁玉季大我兩歲,我們從小玩在一起;記得父親的相簿裡曾有一張彼時我只有四歲半和六歲的季季同穿著一樣花色的日式童服與夾腳鞋,在我家店裡的 合照. 季季梳著兩條一絲不紊的辮子,我的西瓜頭上還繫條絲巾一臉呆樣. 與季季合照那張燒燬了,意外地存下獨照,真是可惜.

[聯明電器行]再往右似乎又是一家鞋店,再過去近自由路口則是一個合成店舖- 右邊是[元寶珍銀樓],左邊是[第一鐘錶]. [元寶珍]也是台中市老字號的銀樓,是先父母相熟的同業,但我不熟識. 倒是另一旁的[第一鐘錶]我還常逛逛.說起手錶,我的第一只手錶雖然不是在[第一鐘錶]購買,但卻是我第一次以自己零用錢購買的錶店. 小學時,同學間鮮有人戴手錶,我是直到五年級因為班導是珠算老師,父親大概覺得練習時有必要計時,所以在家的斜對面一家甫新開業的[精工舍]錶行為我買了第一只腕錶,那家專售日本[精工](Seiko)錶的前身是[永信五金行]. 父親那一輩的老人家,有一兩只錶就很珍惜並使用經年;他為我買的精工表大概以為我也會用上好幾年,哪知高一時我在[第一鐘錶]的櫥窗裡見到一只鐵達時腕錶驚為天人,攢了零用錢再請母親贊助一些,就這樣跟[第一鐘錶]的陳老板買了第一只自購的手錶.那只鐵達時是當時相當先進的款式,金色鋼製硬表帶,錶面全黑只有時針與秒針,戴在腕上像一只金環,還不怕碰撞.原先我想買白金色,就怕父親會說造型像手銬,但買了金色還是讓父親皺眉,他就是不相信沒有數字在錶面上怎能讓人看懂?戴著那款[鐵達時]錶讓我在學校風光了好幾年,因為是獨一無二,但也經常有人挑戰性地問我當下是幾點幾分,然後總是驚奇地發現我報的時間還真是一分不差咧.

[精工舍]錶行當年開幕後業績似乎沒有預期的好,想來是因為當時手錶普遍算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它的店面明亮寬 敞,腕錶與掛鐘很整齊地擺在潔亮的櫥櫃中,有別於老式商舖的保守密集擺設,所以我很喜歡常過街去瀏覽他們的櫥窗.父親除了在那裡為我買了第一只錶之外,又 由於全班都練珠算準備檢定比賽,他再去買一只碼錶好讓我計時練習,但這只碼錶我可不好意思帶去學校了,因為那該是只有老師會使用的東西,我哪好意思拿出個 比老師手上更時新的碼錶啊? 讀商科的父親對我的珠算課真是寄予厚望,還在[中央書局]幫我訂購一個日本進口的自動算 盤,那把檀木算盤左上角有按紐可自動清除盤面珠子,節省一般以手指撥動清除的時間快2秒左右. 父親想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惜我大大的辜負了父親的期望,班上高手如雲,有這麼好器具的我卻始終在三級徘徊,連檢定拿到的四級證書按班導的 說法,還是:[連滾帶爬拖來的...].汗

至於[永信五金行]的隔壁賣南北貨與寧浙糕點的[伍中行食品店],簡直是我小時候的零食供給站.當時台中除了[伍中行],也賣江浙糕點的老牌名店[采芝齋]在公園路光復路一帶,卻是前者歷史更久. 我有倆位姑丈分別是湖北與安徽籍,[伍中行]賣很多外省人喜歡的家鄉口味產品,所以逢年過節父親都在[伍中行] 買他們的臘肉或香腸送姑丈們,但自家買用的還是他們最出名的烏魚子. 父親很愛吃烏魚子,每次春節前買回五、六隻,掛在廚房天花板下風乾,等到除夕過年時用鐵網在鐵爐上拿青蒜沾五加皮酒抹在烏魚子上輪流翻邊慢烤. 我很不喜歡烏魚子的鹹腥味,但父親誇我幫忙烤烏魚子的技術高超,也就糊裡糊塗每年捨我其誰地自攬任務啦. 我父母還喜歡買他家的醬油瓜子,那時的瓜子顆粒大,雖是醬製卻久食不覺味鹹.我也喜歡他們賣的陳皮梅還有粽子糖,但這些都比不過他們的麵包. 那時他們每日下午(大約放學後的時間)正是新鮮麵包出爐的時候,我幾乎每天去買『炸彈麵包. 說『炸彈』比較言過其實,因為那麵包更像一顆迷你型的美式足球,卻又比手榴彈大些,故名之. 我總是吃不完一整個麵包,往往是把裡面的肉鬆餡吃掉,再吃周邊還留有肉鬆香味的麵皮,外面那層比較不吸引我,這就算吃完了. [伍中行]還有很多好吃的麵包種類,能記得的卻只有這個. 現在回想,他們應該還有很多糖點,但母親卻很少讓我買. 到我真正喜歡吃寧浙糖點時,已是高中階段,發現同在中正路上近平等街口有一家賣蘇式糕點的[上海老大房]食品行還是班上同學介紹給我才知道他們有超好吃的花生與杏仁牛軋糖,也買過別的糖類,覺得還是牛軋糖最好吃. 我的同學張承華則喜歡[老大房]賣的碎巧克力磚,總是一買就一大袋,也夠能吃的. [伍中行]後來搬遷,再也吃不到熱騰騰的炸彈麵包了.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中央書局 - 我的後書房
下一則: 市中心的街坊鄰居(之一)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