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ㄋㄧㄢˊ。鯰目鯰科魚類的統稱。頭大而扁,嘴闊,上下頜(ㄍㄜˊ)有四根長鬚,無鱗,皮膚多黏液。背蒼黑色,腹白,背鰭、胸鰭上棘刺有毒。約有二千五百多種,分布於世界各地。生長於河湖池沼中,白晝棲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以小魚、貝類、蛙類等維生。
鯰魚,《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ㄋㄧㄢˊ ㄩˊ。詞義解釋與「鯰」詞條完全相同。
鯰字是正體字,異體字包括鮎、鲇和鲶等,《國語辭典》只能查得鯰字。至於大陸的《漢典》,則以上四個字都查得到,但只針對鲇字做解釋。鲇,《漢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ㄋㄧㄢˊ。〔鮎魚〕頭大嘴寬,尾圓而短,皮有黏質,無鱗,背部蒼黑色,腹白色,上下頷有四根鬚。晝伏泥中,夜出活動。肉可食,鰾(ㄅㄧㄠˋ)入藥。
說到鯰字的注音輸入法:(1)打入ㄋㄧㄢˊ,同音字共有13個,鯰字位在選字列的第2列的第4字,而異體字鲶卻位在第1列的第9字。(2)打入ㄋㄧㄢˇ,同音字共有16個,鯰字位在第2列的第2字,沒有異體字。由以上的情形可知,鯰字以前是念ㄋㄧㄢˇ音,只是後來改成念ㄋㄧㄢˊ音,所以鯰字才會被加在注音ㄋㄧㄢˊ選字列的最後一個。
至於鯰魚的台語,《閩南語辭典》解釋如下:
鯰魚,音讀是liâm-hî/liâm-hû。魚類。頭扁大,無鱗,皮膚多黏液,胸鰭上的棘刺有毒。生長於湖泊池沼中,白晝棲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專吃小魚、貝類、蛙類等。近義詞是鯰仔。
從國、台語辭典的解釋可知,鯰魚的皮膚多黏液,黏字的國語念成ㄋㄧㄢˊ,台語念成liâm,因此將鯰字念成ㄋㄧㄢˊ,可以產生聯想。再加上鯰字的異體字鮎,組字部件的右邊和黏字的右邊相同,故將鯰魚想成黏魚,一點都不差。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3) 大陸《漢典》
[相關閱讀]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5樓. 思于2015/02/02 14:47
棘刺有毒
下次摸牠要小心
不太敢吃這魚ㄌㄟ
歡迎思于老師回應。一般人吃魚都怕魚刺,所以吃魚時要很小心。說到魚刺,鯰魚還不是最多的,要說刺最多的魚應是鰻魚和虱目魚。 王國良(阿國) 於 2015/02/03 13:57回覆 - 4樓. 旭日初昇2015/01/31 09:05--
我推測應是鯰魚頭部尤其那幾根鬚鬚酷似貓臉,故稱catfish。歡迎旭日初昇格友再回應,謝謝您的提醒,發現鯰魚的鬚鬚和貓很像,英文稱牠catfish很有道理。 王國良(阿國) 於 2015/02/01 12:43回覆 - 3樓. 旭日初昇2015/01/29 09:38--
鯰魚在印尼也相當受歡迎,當地以烤、炸為主,當地人喜歡香脆口味。
西方稱為cat fish,但市場未曾見過此魚出售,餐廳更無此菜。
台灣藥膳、清敦則很常見。早期無養殖,全都野生體積小,價格昂貴,現以養殖為主,已成為普遍食材了。
歡迎旭日初昇格友回應。鯰魚可寫成鮎魚,在中文容易理解其意涵,不知其英文名catfish的意涵為何?鯰魚目前以養殖為主,以前河裡隨處可見的蜆和泥鰍等,現也都是用養殖的,只能說環境改變了。
- 2樓. 浮生2015/01/27 21:54
每次來阿國老師這都有新收獲
許多生活中常見或常用的語詞
都有您用心的區辨與分享
真是感謝
歡迎浮生格友回應,很高興您喜歡此篇。阿國平日喜歡和大家分享小小的心得,感謝您的厚愛。 王國良(阿國) 於 2015/01/30 10:58回覆 - 1樓. 多硯坊 (休)2015/01/27 15:29
鯰、鮎及黏字間
相同的讀音及偏旁真是有趣的觀察
歡迎多硯坊格友回應。鯰字換過讀音,在注音輸入法留下了記錄。鮎字與黏字具有相同的部件,故容易理解。 王國良(阿國) 於 2015/01/30 10:5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