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在電視新聞中,看到一隻大卷尾鳥猛啄騎士。「大卷尾」的台語名為何會叫做「烏鶖」呢?您有興趣知道嗎?
國語名「大卷尾」和台語名「烏鶖」這兩個名稱,在《國語辭典》都查無。至於《閩南語辭典》,則可查到「烏鶖」一詞,解釋如下:
音讀是oo-tshiu。釋義是大卷尾。禽鳥類。是一種領域性很強的大型鳥禽,會攻擊鳶鳥等鷹類。在臺灣農村裡常可以看到烏鶖停在水牛背上吃牛身上的牛蜱(ㄆㄧˊ)。民俗說法,要是烏鶖在電線桿上築巢,當年度不會有颱風。
大卷尾的國語名是指牠有大而卷的尾巴;至於台語名烏鶖,烏是指牠一身黑色。 至於「鶖」字,《國語辭典》的解釋如下:
是動物名。一種水鳥。似鶴而大,色青蒼。性極貪惡。長頸赤目,嘴扁直,頭上毛禿,故也稱為「禿鶖」。
《國語辭典》的鶖字只指禿鶖一種鳥,牠的外形比鶴還大,但大卷尾沒那麼大。禿鶖是鳥綱鷲形目,而大卷尾則是鳥綱雀形目。想知道烏鶖的台語名,可從牠的特徵去探求。在谷歌做關鍵字搜尋,若同時輸入"大卷尾" "特徵",可查到不少資料,以下僅列出4筆:
(1) 大卷尾 -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嘴基部有細剛毛
(2) 【大卷尾】基礎資料 大多上嘴基部與鼻孔間有剛毛覆蓋
(3) 大卷尾 嘴基有剛毛
(4) 烏秋進行攻擊時,通常是母的攻擊,還是公的?(20點) | Yahoo奇摩知識+
大多上嘴基部與鼻孔間有剛毛覆蓋
「剛毛」是大卷尾重要的特徵。辭典對剛毛的解釋如下:人體或動物體上皮層細胞延伸而成的硬毛。或指昆蟲體壁上的毛狀單細胞突起,是真皮細胞向外突出而成,具感覺或保護的功能。如人的鼻毛、蚯蚓表皮上的細毛等。
大卷尾的嘴巴基部長有剛毛,有如人的鬍鬚一般。台語鬚字的音讀是tshiu,釋義是鬍子。大卷尾的台語名「烏鶖」,音讀是oo-tshiu,是指大卷尾這種鳥一身是黑,而且嘴上的剛毛看起來像鬍子一般。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相關閱讀]
(1) 大卷尾圖片
(2) 奇摩知識 台語叫做“烏秋”的鳥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多硯坊 (休)2018/03/22 14:51小時候
經常聽到烏秋
原來就是大卷尾
歡迎多硯坊格友回應。大卷尾是正式的名稱,烏鶖則是台語的名稱,此鳥在《國語辭典》查不到,但在台灣卻極常見。 王國良(阿國) 於 2018/03/23 14:45回覆 - 1樓. 旭日初昇2018/03/22 10:05
好幾次親 眼目睹烏鶖攻擊行人事件,該行人禿頭頭頂微微發光,目標顯著。
另一次一隻狗在樹下閒晃,烏鶖屢屢作勢要驅趕,牠從樹上飛下時身影輕妙,很顯然沒有攻擊的意思,只是警告該狗不要在我眼下閒晃罷了,最後該隻狗也只能離開了。
歡迎旭日初昇格友回應。阿國在鄉下常看到烏鶖,但不知道此鳥如此凶悍,去年在電視報導中看到烏鶖多次猛啄騎士,至今印象仍然很深刻,可見得牠們的領域性實在很強,不容侵犯。 王國良(阿國) 於 2018/03/23 14:4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