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竹子湖,花田裡的海芋只剩下零星幾朵,枯黃而了無生趣地開著,葉片也不似春天時如此翠綠迷人!倒是海芋旁的水芙蓉頑強,填滿花田中縫隙,以鋪天蓋地之勢搶佔地盤。遇上如此不速之客,海芋田主人有得忙了,拔除水芙蓉、成堆疊在田埂上,教人得大步才得以跨越。
而我瞧瞧花田中仍有不少小棵水芙蓉,不久勢將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成長,此區海芋明年能否有看頭,令人堪憂!近年常到竹子湖拍海芋賞繡球花,很少不在開花季節造訪,本次例外;不是盛花期的竹子湖,遊人稀少,靜謐清幽,教人心曠神怡。
第一次賞海芋,也是這般情景。
約莫二十年了吧?!當時鎮日埋首工作總抽不了身的我,如果不是好友妳和同科妹妹的邀約,我怎可能偷得浮生半日閒? 說是半日閒一點也沒錯,我們確實只請假半天。然而短短數小時裡,第一次見到潔白無瑕的海芋,手抱整束花朵笑盈盈拍照留念,如此悠閒又快樂,是我服務公職以來最輕鬆的一個午後。
真的不誇張!我想起了許多工作點滴。
曾經妳我同事多年,曾經我們是無所不談的好朋友。十餘年前,我調至所屬館所,起初藉由電子郵件傳遞訊息,近年多賴臉書分享生活動態,除此之外,妳我極少相聚用餐或深談,此刻,且讓我透過文字深入聊聊吧!
當年在部會級大機關,人多事雜,我們年輕有理想,都具有完美主義特質,不僅自我要求,也以同樣標準期許週遭環境與人事物。忙了一個早上,有些話不吐不快,中午通常是妳我交談的最好時機,總會聊及我們不以為然的人事物,談論他人處理事情的態度或方法,認為應該這樣而不該那樣……
妳我之間很少言不及義,也不是閒論他人是非,只是我們的標準太高了。
高標準並非壞事,高標準也不是妳我的錯。可是,如果因為高標準而看不慣周遭環境或不滿意身旁人事物,導致心情不佳、影響自我身心,而將不快樂帶回家;又或者,居高位的主管首長,家庭的重要人物屬於這類型者,其對部屬或家庭成員影響力之大更是驚人!……以上皆須自覺與修正。
只是,當時如此年輕,怎麼會懂?
幸好有妳,與我共度那段歲月,讓彼此能在第一時間傾訴苦水,丟開不愉快,充電後繼續向前走。如此模式維持許久,直到我步入不惑之年,開始有了不同。
那一年,我的生命出現重大轉折,體認心靈自在的重要,不想再隨職場上或生活中情況起舞,讓它主宰了自己的心。而首先須卸下的莫過於職場上看不順眼或不滿意的人事物,於是我寫下心情故事,告訴自己「不當臭蛤蠣」!
什麼是「臭蛤蠣」呢?以前在黃迺毓教授所撰文章中讀過,想知道買回蛤蠣是不是壞的,可以先拿一個蛤蠣,再撿起其他蛤蠣一個一個敲敲看!如果蛤蠣敲出聲音是結實的,表示新鮮完好;萬一手上拿來敲其他蛤蠣者,正好是個壞掉的「臭蛤蠣」,就會產生如此結果___敲在每一個蛤蠣上,聲音都不對。於是敲蛤蠣的人可能下個錯誤結論:所有蛤蠣都壞了!
猶記得,一位國中好友當時正拜讀【是你選擇了憂鬱】這本心理輔導叢書,她也告訴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優質世界」的人事物標準,一般人會以此標準期待外界___劉前主計長三錡先生是存在於我優質世界裡的人,而且在職場關係佔了重要位置,所以我會以如此圖像去勾勒其他長官,如果不能自覺無法修正,就會對不符合優質世界的人事物感到痛苦......
以上內容對亟思放下執著的自己,有如沙漠中一股清泉,溫潤了我的心。原來妳我所不滿意的人事物源自於我們內心的標準,同時不自覺地期待外界符合心中所想,一旦落空,失望隨之而來!
其實,生命中我們會碰到很多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為人處世態度、做事方法與品質等,都和自己大不相同。但一般人心中會存有自我標準,常不自覺地以它為圭臬,期待他人或環境一如自己所希望的樣子,也常執著於事物一定要如何或一定不如何。一旦外境不若預期,自我內在即受影響,隨之起伏。
難怪年輕時我們每天義憤填膺,無法傻傻過日子。
提及「臭蛤蠣」故事是想做為「反求諸己」的提醒,其實只要懂得並做到「接納」與「尊重」,包容別人(尤其是部屬或子女)的不足處,不以情緒性言詞態度對待,便不致像那個壞掉的「臭蛤蠣」,以為所有蛤蠣都壞了,認為都是別人有問題。
調到所屬機關這些年,我曾先後與十餘位首長共事,形形色色各有不同。最具爭議性的一位讓我職場生涯大開眼界,平心而論,這位首長本身極為優秀,見多識廣、觀念新穎,確實可以帶領機關走出新風貌。可是,超級高標準,心過於急切,幾乎每個同仁在她眼中都不可取,同仁所呈現成果距離她的標準甚遠!當眾難堪被羞辱的例子時時可見,每次開會氣氛教人屏息,牆上時鐘的滴答聲顯得異常清晰!……
一年三個月的日子,竟似十年如此漫長。
平心而論,很多時候別人、環境或事件確實令人氣結失望,大有改進必要;也有不少人「官大學問大」,常有無理要求或無轉圜餘地,部屬的確難為!
如果時光倒流回到二十年前,我依然沒把握做到如當年的妳這般篤定。可是,希望年輕時的自己能明白,妳我不吐不快並非抱怨批評,而是一種宣洩與抒發,是為情緒找出口;事後能體認到,面對不滿意的環境或不喜歡的人事物,失望、鬱卒、持續抱怨,只會讓自己陷於更不快樂情境,外界卻不會因此改變!只有反求諸己,讓內在維持平衡,才是真正愛自己。
凡事只能自我勉勵,卻不能將期望加諸在他人身上,即使親如子女伴侶,亦皆如是。對事物的標準,也只能在心中存有一把丈量標準的尺,有是非善惡的準則,如係自己可掌控者自當盡力而為,結果不能在意;倘若無法為自己掌控,則須努力放下,否則增添苦惱,反被情況奴役著自己!
好友妳相信嗎?這些年,我學習人生功課的態度,較在校修習任何一門課程更為認真努力,甚至做成人生筆記。 如今較有能力不讓他人或環境主宰了自己,萬一心靈受到影響,也會設法在最短時間內回到常軌;深刻體認到,對人事物存有預期心理是一切苦惱源頭,放下內心期待,心無所求,才是大求。
或許如今妳我皆走在修心的道路上,或許妳我再次相遇,彼此能分享更多對生命的體會。慶幸的是,近年我較懂得輕鬆過生活,有不少機會到竹子湖賞海芋追繡球花,再也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