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帶孩子進入文學的世界(創作篇)--上
2008/01/18 11:41
瀏覽2,030
迴響1
推薦7
引用0

96.07.07彰化縣文化局演講稿,收錄於《彰化縣文化講座專輯23

各位鄉親大家好,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帶孩子進入文學的世界」。應主持人要求,把學經歷跟大家簡介:很遺憾,我不是中文系,也不是文學院,之前在美商保險公司擔任中區督導的工作,後來在證券公司當經理,我師母說:奇怪!你做的工作怎麼跟文學一點關係都沒有?大學時候開始創作,得過中央日報文學獎,所以一直有種很強烈的創作慾望,遺憾的是我這時代的人,經濟比較困難,所以父母希望我讀商學院,所以就遵從父母意思,後來念企管研究所,但還是一直沒辦法割捨對文學的喜好。

八年前,毅然就把工作全部辭掉,在家裡寫書,參加比賽等等,在這七、八年裡,已經出十幾本書了,得了三十幾個文學獎,後來我跟媽媽說:「看吧,妳當時叫我不要讀中文系,結果繞了一圈,還是回來教作文,我對商學這麼沒有興趣,都念到MBA了,如果當時讓我去念中文系,搞不好現在是博士,在大學教書了,結果妳看,我現在淪落在作文補習班。」這是笑話啦!後來我發現,其實能夠對小孩子激發作文興趣,可能比對大人進行文學教育更有意義。

今天的題目:「帶孩子進入文學的世界」,原則上要有二個部份,第一個部份-閱讀,第二個部份今天要講的-創作,因為這都是一個很大的主題,所以今天只講下半端,上半端可能要請主辦單位另外安排時間,或是找博學多聞的人來講,我本身專長是創作,所以今天就來講創作。

創作的基礎原動力來源,或是說創作原料跟養份來源就是閱讀,所以稍微提一下閱讀。我剛剛在外面看到很多小朋友,很高興的在看書,我心裡面滿高興的,因為以後不管有沒有寫作,這些都是他們人生中很珍貴的養份;昨天上完課的時候,我開車想要去買宵夜,旁邊有善書流通處,看到一個小女孩,坐在那邊翻書,我問她在看什麼?她說:《了凡四訓》;那裡面都是文字,所以我就幫她挑一本《父母恩重難報經》,這是每個父母都會鼓勵小孩子念的。她說:「這個我看過了」,還跟我講書的內容,我聽了很感動,後來才發現原來她爸爸是醫院急診室前面排班的計程車司機,可能是周五晚上比較有空,陪她爸爸出來開車,在等待的時間,小女孩就蹲在那邊看善書,我看了很感動。我的意思是說,這樣一個小孩願意去閱讀,表示社會是有希望的,至少會減少一個在街頭飆車的人口。

這是前端,接下來要講的是後端,當儲存足夠養份跟對創作的熱誠之後,有創作的慾望,就開始提筆來創作,那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我會把今天的主題跟最近流行的主題集合在一起。我們有一個教育部長還滿受爭議的,可是他作了一件事情,不管藍綠,不管家長是一致贊成的,就是恢復考作文,這件事情沒有人反對,為什麼,因為「欲滅其國,先滅其史,欲滅其史;先滅其文」,今天國文,已經到足以滅國的地步了,這是大家都承認的,所以這個案子幾乎是沒有異議的,大家都通過,所以,我常常把創作跟作文結合在一起,幾場演講下來,家長都非常熱烈,因為第一,這是很熱門的話題;第二,這是小孩子切身相關的問題。

71日,一個新學期的開始,我去兼一個班,有個某私立學校國一學生,因為作文很不好,要被降級上課,可是他又不願意補習;上課的時候,他爸爸就一直捉著他,二個幾乎打起來,我就過去拍拍他的肩膀說:「你看起來很聰明啊,老師一點你就通了!」他突然看著我說:「怎麼會有人這樣讚美我?」,就乖乖進來,進來之後,我就跟大家說:「我們今天的題目是-回家真好」他說:「老師我不要寫,你就算給我打零分,回家跟我爸爸講,我也不寫!」我說:「為什麼?」他說:「你這個題目我根本沒辦法寫,為什麼回家真好?」我說:「沒關係,如果你有什麼情緒,對家裡有什麼負面想法,都沒有關係,你就全部它表達出來!」然後他就開始寫:「我每次一打電腦,媽媽就一直罵我,我只要一件事情作不好,她就一直罵我,然後誇大跟我爸爸告狀!」,最糟糕的是他最後寫一句話:「我要永遠把這個恨放在心中!」那天回家後我想了很久,我有能力去教好這個孩子嗎?可是後來我發現一件事,其實我曾經輔導過的例子裡面,作文會使他們改變想法,作文有很多功能,不只考試,或是寫多好的情書等等,都不是,作文是關係到我們整個人類的EQIQAQ(人文美學指數)等等。

所以不用把作文想的太狹隘,而是要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它;以前寫作文常常要寫:「覆巢之下無完卵」、「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定要寫這樣題目。但現在的時代、社會環境已經完全顛覆了,舉幾個例子:去年聯考,94年基測作文題目-「回家」,那年的滿分作文,是寫小說,虛擬自己是山胞,離開部落到都會,後來他回到部落,看到部落的野獸、鳥都被射殺殆盡,整個山川被怪手挖的快解體了,部落年輕人流失了等等,他以山胞的角度來寫小說,結果得到滿分!

今年題目-「走過」,滿分作文寫以前住在龍山寺附近,旁邊有條青草巷,常飄出芬芳的草藥味,土地踏起來有種古樸的感覺,可是,當現在又回去萬華龍山寺,青草巷已經慢慢式微,取代而之的是很多人在那邊簽大家樂。而在故宮裡面竟然還設星巴克咖啡館,以這樣今昔對比,透過時間流失,造成文化慢慢殘破,商業化不斷的入侵對比來寫文章,結果得到滿分!現在觀念已經把作文當作是純文學,而不是把當成背誦「先總統蔣公說什麼」、「孔子說什麼」,已經不是那個時代了,在我那個時代,作文裡面講很多自己的思想,老師會說:「你為什麼沒有寫蔣公說,為什麼沒有寫孔子說,為什麼都是你說,你為什麼到最後沒有反攻大陸?」可是現在不是,現在是為什麼你都是孔子說?為什麼都是總統說?為什麼都沒有你說?時代完全不一樣了,再舉幾個例子讓大家參考。

95年學科能力測驗的作文題目是「雨季的故事」,題目裡面明確要求學生寫散文,現在屬於引導式作文,不是給題目而已,會給引導,明確要求寫一篇散文;87年聯考作文,引用「鄭愁予」的詩-錯誤,「在那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般的開落…」然後以「等待」為體,對這首詩寫感想,這屬於新詩的範籌。還有很多例子很明顯的可以看到,聯考已經要求寫小說,譬如有一年,一個義大利籍傳教士,他來台灣終身奉獻,某天晚上,突然坐在搖椅過世,過世前幾天的日記刊出來,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我,如果你是何義士,最後一晚的所知、所感、所祈、所願,這篇是小說,或是小說帶議論,所以可以知道作文教育已經不是像以前想像的那個樣子。

從聯考作文的趨勢,我們發現,聯考除了作文有分數比例較高的之外,還會有些分數比例較低的,就是屬於語文能力表達測驗,也就是會給比較明確的範例或圖表,明確問你,這個東西是什麼意義?這是在考思考能力!舉個例子:有種鳥叫「穴烏」,這種鳥,每當有別的鳥入侵別人的巢時,所有的穴烏都會拍動翅膀一直鳴叫抗議,等到佔巢的鳥飛走,才全部回復平靜,那年的聯考語文能力測驗題目就是:請問你對這種鳥的行為反射到人的社會,有什麼看法?所以學生平時沒有足夠的社會觀察力,沒有足夠的人文思想,沒有足夠的判別能力,就沒有辦法去寫這篇文章。

從歷屆的大學聯考題目,可以很綜觀的發現,現在訓練作文要從文學創作、建立思考力,這二個方向發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提醒各位家長,現在小孩的作文能力差別,真的差異到很離譜,舉個例子:聯合報每年都會和台基電合辦文學獎,明道文藝每年都會舉辦全國學生文學獎,有分高中組,大學組,台基電文學獎純粹是高中組;結果很多當年得獎的作品,都被收到當年度的新詩選或散文選,表示文章是當年度很好的,也表示有些學生程度很好了。

可是很遺憾的,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學生,到現在什麼是「得」、什麼是「的」,什麼是「地」,都還分不清楚,有的還會用:「我ㄇㄇ去買菜」的火星文、注音文!到底是你妹妹還是你媽媽?我ㄋㄟㄋㄟ,到底是你的胸部還是你奶奶?已經到了讓人搞不清楚的地步,所以從這邊可以發現,如果再不重視作文教育,或是創作教育,那學生的程度落差會愈來愈大,相對的,可以預估,對語文能力掌握度愈低的學生,將來愈沒有思想性,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我本身是讀社會科學的,我哥哥是讀理工的,我們二個人思考是不一樣的。

我曾經收過一篇e-mail:「竹科工程師的心聲」,他說:從小媽媽就是要我讀書,要我算數學,所以就考上台清交,又不斷努力的讀書,埋首在實驗工作裡面,後來終於如願以償進了台基電,努力工作,但我現在三十六歲,沒有女朋友,沒有社交,好像機械人;他覺得人生意義在哪裡?如果學生一點文學表達能力都沒有,一點關懷社會能力都沒有,一點思考社會人文能力都沒有,那這種人只適合在實驗室裡面工作,可是他也是會疑惑靈魂的價值終究是在那裡?所以今天要強調是一個小孩子,不懂創作,不只影響到將來的競爭力,甚至影響到將來做人的品質,我們父母有責任把小孩這方面能力給補強,當然趁著政府已經開放聯考要考作文,這方面就更加的加強起來。

接下來就要導入正題,一篇作文可以包含AQIQEQ三個條件,那就逐一說明。IQ有語文、組織、觀察、想像、推理,這個會深刻影響到學習品質跟將來是不是能夠成功的關鍵。舉個例子:作文是由語文來組成,心理學家做過實驗,到某個年紀的小孩,盤子裡有三個糖果,哥哥拿走三個,弟弟又拿走四個,請問原本有幾個?心理學家解釋,如果是實際情境,小孩子是知道的,為什麼?這是他的切身利益,可是化成一道題目的時候,不見得看的懂;因為語文是種符號,實境是具體的,當變成考試卷的時候,是符號的,必須把文字、符號在腦海裡轉化成實境,才有辦法作答。結果心理學家得到結論,很多小孩子功課不好,不是頭腦不好,而是語文能力不好,這是確實的。

很多人說:「林老師,你出十幾本書,有佛學,有紫微斗數,有易經,那你本身又是讀企管,又出企管的書,文學裡面又寫散文、小說、新詩,那是拜哪個師父?」我說:「沒有啊,外面書這麼多,為什麼你們沒有辦法去閱讀?然後就可以得到知識。」他說:「我沒辦法,我一定要上課,透過老師才有辦法學。」同樣的,大人都沒有辦法透過讀書來自我學習,那小孩子轉換語文的能力,一定相對的更低了;從這裡也可以顯現一個問題,如果小孩從小把文字、語文的符號轉化成可以理解的知識,這個能力不夠,相對的,將來自我學習的能力還是很低,還是要透過老師教,才有辦法懂,甚至列出比較複雜的文字時還是沒辦法懂,所以就必須訓練小孩子在語文能力這方面的理解度,這是最基本的。

剛剛談的是屬於小孩子接收的問題,接下來,小孩子如何把觀念講出去?很多父母會跟我說:「林老師,其實我孩子很聰明耶。」上次我的學生,他媽媽說:「孩子在學校是數理資優班的。」我說:「這樣很好啊」結果,他在寫作的時候,想寫又不知道怎麼寫,後來整隻手發抖,沒辦法下筆,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想孩子將來能有競爭能力,相對的,必須訓練能把想法表達出來,這有二個條件,一要明確,二要精準,必須符合這二個條件,才有辦法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麼。我常常跟學生講一個重點,一個真正成功的人,除非純粹作學術,否則一定是個很厲害的演說家或作家,為什麼?因為一個很厲害的作家、演講家,才有辦法把企圖心,很明確的告訴對方,但這只是基本要求,甚至還要有辦法煽動情緒,最後達成偉大的任務。如果學生沒辦法有這樣明確、精準的,能夠說服別人的能力,他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就比較弱;談到語文問題,很多家長就會問,語文能力怎麼加強?只有二個,一是閱讀,二是要練習寫作。

 

接下來是組織,組織有前端跟後端,前端有四個,「用字」、「遣詞」、「造句」、還有「成篇」,這是屬於前端;「體材」,「意旨」、「意境」、「特色」,這是屬於後端。很多老師認為小學生的寫作,只要能夠「用字」、「遣詞」、「造句」、「成篇」,能夠通順就好,但不是這樣,百分之八十在學校成績優秀的學生,前端部份都可以表現的很好,可是在後端表達好的,不見得是功課好的。有些學生,雖然功課表現很好,但只在作文前端表現很好而已,可是後端不見得掌握的好,反而調皮搗蛋的,在這方面反而表現很好。舉個例子:我以前有個學生,寫作文亂七八糟,我很少修正學生語句,我認為一個學生心智成熟到一個地步,語句自然會精緻到什麼地步,所以不要太勉強,否則等於揠苗助長,但那個學生語句,不得不改很多,但後來我卻發現,當我請大家動動腦的時候,這個學生竟然是同年紀裡創意最好的!

其實有很多學生一開始就被放棄,這是最可惜的地方,就像一開始提到的例子,他爸爸押他過來的不想上課的孩子,我拍拍他肩膀說:「來、讓老師點你一下就通了。」後來在上課的時候講:「我不喜歡寫家庭,我喜歡混幫派。」跟這種人講道理有沒有用?我說沒關係,至少把為什麼想混幫派寫出來,把情緒紓發出來,結果發現他還能夠把覺得受壓抑的問題表現出來,解決問題之前,要把問題說出來,如果學生連自己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情緒都不知道,沒辦法表達,這個孩子才是真正的完了!當他透過文章,可以把問題、情緒表達出來時,我就順從他的意思,我講:「老師知道你渴望想要得到尊重、得到自由,這沒有錯。」我又講:「可是你爸爸花那麼多錢,讓你讀私立學校,來補作文,爸爸也沒什麼不好。」慢慢的,如果彼此可以透過作文來溝通,那心靈就會慢慢接近了。

這就讓我想到,有個很乖的小女生,屬於三十年代的類型,不出聲音,躲在角落,上課都很內向,她是插班進來,我跟她講:「其實妳文章的基礎都有了,只是欠缺自信和大方而已。」我還跟他講:「其實不只是作文 你整個人生思考也可以更大方,父母要我們去學鋼琴,不要只希望將來當個才藝老師,大方、大器一點,鋼琴家不可以嗎?!」大方點,作人處事一樣,不只作文,作文思考可以拉拔整個人生的思考,父母老師輔導作用就會相當大,要更大方,更自信展現自已,不管是作文或是作人處事都一樣。

作文著重的不只是用字、遣詞這方面,後端的「意境」、「思考」、「人生思索」這方面,家長或老師都會忽略;我曾經擔任種子教師的培訓講師,發現很多家長及老師的觀念,都還不是很正確,譬如他拿份題綱「網路」,什麼叫網路?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評分標準,你有寫到什麼給幾分,各位覺得這種教法是對的還是錯的?完全是錯的,我跟他講:「一個小孩子的思考已經被你嚴重限制住,你認為網路不好,他就附合你:「對,網路不好」,那就可以得高分,我說網路好,就沒辦法得高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應該尊重學生意見,然後再跟學生討論意見可不可以再改進,這個方法才是對的。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文學賞析
自訂分類:作文
迴響(1) :
1樓. 如靈不語
2008/06/11 03:51
完全認同
我也是這樣玩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靈不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