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隈研吾的弱建築
2021/03/07 18:32
瀏覽12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2006/9/23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先生(Kengo KUMA),1954年生,1979年東京大學建築碩士。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曾獲得日本、義大利、芬蘭等國建築獎。1998年起受聘為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1995年阪神大地震震垮了阪神高速公路的高架路段,也震驚了日本人原以為傲的土木技術。一般的反應是興建更為強固的建築構造物,以增強其耐震程度;隈研吾先生卻不認為「強建築」真的能保護居住者的安全,他反而尋找「弱建築」的可能。外表看似柔弱的建築,卻比強建築更能耐震,也讓人感覺到傳統建築的溫馨與美。

 隈研吾先生於2004-2005年在大阪設計的「福岡空中廣場」是弱建築的代表作。福岡空中廣場是棟臨時建築,預定使用10年之後便要拆除。隈研吾先生採用「乙烯基塑料帷幕」(vinyl curtain)做為它的外牆和內部隔間的建材。這種建材看起來很柔軟而且很薄,做為內部隔間還可以,做為外牆似乎會禁不起颱風的考驗。然而,經過試驗,這種弱建築是完全禁得起強颱與強震的考驗。更妙的是,用帷幕做隔間,重新定義了「門」,因為隨處拉開帷幕,便可進入另一房間,真是「處處無門處處門」。

 隈研吾先生不僅用塑料,也用日本傳統「和紙」、竹子、木材、玻璃、泥磚、薄石板做建材,來體現他對弱建築的理念。這些建材已經被使用上千年,經歷過無數的風霜雪雨,沒有道理一舉被鋼筋混凝土所取代。經過不斷的實驗與改良,隈研吾發現表面看起來十分脆弱的東西,仍然可以十分耐久。他強調:「弱建築」之精義在於「平衡」。就像腳踏車,只要持續的踩,便能保持平衡,不會傾倒。建築物也是一樣,看似堅固的建築,其實只會帶來錯覺,終究耐不起巨災的考驗;而弱建築只要不斷的定期保養與維修,也能保持穩固。他真是對老子道德經的「弱勝強,柔勝剛,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有深切的體悟!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