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統獨的辯證關係
2018/03/22 21:07
瀏覽3,452
迴響3
推薦17
引用0

所謂的辯證關係,就是凡事一分為二,從事情的正反兩方面,不同的角度多層次的思考事情的本質。 

中國哲學中的陰陽理論是最好的解釋,它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此段參見百度) 

佛教對此也講得很多。有名的如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如龍樹菩薩的中論,主張的八不:「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 

經上說的每一個字,你都懂,但真正的意思,你可能下輩子也搞不懂。不要看到一票法師,講得口沫橫飛,估計他們也不懂。蓋若是懂了,就表示開悟了,但台灣究有幾位法師開悟呢? 

說得清楚一點,辯證關係是無休止的。它必須建立在行動上,只是說而不行動,是虛幻的。所以,佛教強調解行相應,就是要落實,光了解佛法是一點都沒有用的。 

馬英九說,不統不獨,也有這麼點味道。就是永遠說不出到底是要統還是要獨,因為他沒有採取行動。試問,連自己是中國人都說不出口,還扯什麼呢?最近因為卸任了,膽子稍微大一點,終於說出「我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 」。但為何不痛快的說:「我是中國人」呢? 

洪秀柱稍微好一點,但「一中同表」始終講不清楚,到底一中指的是哪一中?洪曾說過,不可說一中是中華民國,那指什麼呢?這當然涉及了張亞中的思維,眾所皆知張亞中是洪的政治指導老師。研究張的思維,就可以明瞭洪了。 

簡單說,張亞中所持的統合論,就是反獨而不促統,他認為統是遙遠的未來。與此對應的是馬英九,馬的不統不獨,早已眾所皆知。蔡小英則是維持現狀,但絕不統。他(她)們三者共同的特點,就是不統,只是程度輕重不同罷了。 

研究一輩子黑格爾思想的大陸哲學家張世英先生,在其書(黑格爾的精神哲學)中對黑氏的某些思想,用了「非常空洞而晦澀」來形容,我認為也可將此句套用,來形容台灣政客或學者對統獨的解釋吧! 

某些專攻兩岸的政治學者,花了半輩子,在這上面下了無窮的工夫,依然無解。我看用這時間來看懂整部的愣嚴經、加上華嚴經都盡夠了。(註:當然看懂與落實是兩碼事)。 

清季兩廣總督葉名琛,面對英法聯軍時,抱定六不精神,最後被英軍所俘,卒於印度。清末外交名臣薛福成譏葉為:【「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古之所無,今亦罕有 】。 

我今亦可將此一「古之所無,今亦罕有」,奉送給馬。雖然馬只有三不(即不統不獨不武),較葉名琛的六不及龍樹菩薩的八不,尚有一段不小的差距,此是受限於個人才智,只能如此了。 

總之,兩岸的複雜,就如台灣的核能發電,你可以說它非常之複雜,但也可以說它非常之簡單。複雜是指政客想面面俱到,以用來騙票。簡單則只要就事論事,就一切贏刃而解。好像日本,是核災的受災大戶,但在冷靜理性的現實主義下,最後還是選擇重啟核電廠。台灣對比日本的核電態度,實在太過遜色。 

同樣兩岸的問題亦可做如是觀,就是只要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個看似複雜的結就可輕易解開。但若是想不明白,往死巷子鑽,那麼就是花一輩子的說文解字,繞來繞去,也沒有辦法。即便龍樹菩薩或黑格爾再世,都沒有答案的。 

因為,用感情包藏的所謂客觀理性,或者試圖建立理論,來解開純屬民族感情的事,注定是永無答案的。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政治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3) :
3樓. 一片小葉子
2018/04/05 10:11
不擇手段才是政客,但是台灣人怎麼那麼笨呢?


我的母親4月9日跌倒住進署桃,她還能住多久呢?
健保有住院限制嗎?
謝謝各位高手( ̄∇ ̄)
2樓.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2018/03/25 01:26
「不統不獨」
只是過渡性的說法。

房子改建之前,總有很多不方便,不得不將就。

這是簡單的事實,不能苛責馬。
1樓. blackjack
2018/03/22 23:01

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也是求"面面俱到",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說實在也差異不大

原因就是台灣人接受不了達摩式"直指人心"打破沙鍋的答案

民主制度以勝選為優先,為了勝選當然不能提大家接受不了的政見

這些人又是選票選出的政客,當然也只能在假話中打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