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定有人要問版主:「22K跟18趴有甚麼關係?」,版主能給你的回答就是:「一點屁關係也沒有!」。既然如此,用這個當標題的原因只有一個。這兩件事雖然沒有關聯,但有一個相同的現象。就是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22K或是18趴的來龍去脈,但卻罵得很大聲,或是牽拖別人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以18趴而言,最有名的就是被網友暱稱「蔡十八」的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蔡英文跟一堆民進黨的前朝高官,是18趴的最大獲利者,坐領每月超過6萬的18趴利息,卻義正詞嚴地罵18趴。就算被踢爆之後,依然默不作聲繼續領,老實說,真的很諷刺!
那麼22K呢?如果大家去問一下孤狗大神,大概能看到最多的就是「到底22K是怎麼來的啊?」,可見有一堆人根本搞不清楚,只會拿香跟拜,卻不知道自己在罵甚麼。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22K到底怎麼來的。
行政院為因應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陸續引發的失業現象,由教育部技職司規劃「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其中最為各界關注的「方案1-1 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由各大專院校協助畢業生與企業媒合實習,為期一年,期間由教育部特別預算補助每名實習生每月薪資2萬2千元及勞健保費用,僅開放三萬四千個名額。日後各界將此方案簡稱為「22K方案」,即為「22K」一詞由來。
當時這個22K方案並不是馬英九提出,而是行政院規劃,由教育部執行。當時的行政院長因為八八水災正交接中,所以可能是劉兆玄或繼任的吳敦義,以22K方案的性質來看,應該是源自八八風災後的「以工代賑」構想,所以比較可能的是吳敦義接任後所規劃!
背景資料大家應該都清楚了,那麼現在我們可以討論一下22K方案的內涵。雖然這個所謂的「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是以促進就業作為訴求,行政院也動用120億的預算作為支應每人每月22K的薪水。申請雇用的企業並不需要付錢。在「不吃白不吃」的心態之下,這些企業雇用了並非自己需要的員工,因為雇這些人的成本幾乎等於零。問題是政府的補助只有一年,等到一年期滿,政府不再出錢,除非企業認為進來的人確實有貢獻或留用的價值,要不然當然只有「不續聘」一途。一般企業誰會花錢請不需要的冗員呢?
那麼受雇者呢?當時受僱的大學畢業生並不喜歡,結束之後更是痛批政府浪費他們的就業時間。雇主也不滿意,認為這些人工作態度不佳,能留用的人少之又少。總之,媒合的雙方都不爽!
其實這個方案最大的問題,就是「政府出錢,企業免費」!說得好聽是促進就業,其實真正的目的就是「以工代賑」,只是救濟的對象由受災戶變成了大學生。當時受災戶的以工代賑也出現了工作態度不佳、蹺班偷懶的狀況,而飽受批判。那麼同樣性質的22K方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政府拿人民的納稅錢,補貼企業雇用原本並不需要的人力。這樣的政策,怎會有促進就業的效果?至於很多人在討論的22K「定錨效應」或是「天花板效應」,則更是牽強附會,想把責任推給別人的說法。
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企業老闆,當真的需要雇用員工,當22K請不到人,你要不要提高薪資呢?反之,如果22K有一堆人來應徵,你會給44K嗎?這是基本的供給需求問題,應該不難理解吧?
每天打開報紙的求職欄,都有一堆起薪超過22K,甚至超過44K的工作機會,但卻沒聽到大學畢業生搶著去應徵。仔細看一下,就知道這些工作有很多需要辛苦的勞動,難道大學畢業生,就應該給你「錢多事少離家近,領錢數到手抽筋」的「夢幻工作」嗎?
多年前有一句口香糖的廣告詞「幻滅,是成長的開始」,如果大學畢業就想拿高薪,而不知道現在到底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之多與文憑的貶值之快,那麼22K決不會是屋頂!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0樓. 路人Juno2013/01/02 10:47你建議的政策推了等於沒推,零風險但也零作用
版主:
雇主若雇用滿一年也有補助,我相信這樣就夠了,補助太多就有道德風險
我的看法是這樣沒有(或較少)風險但沒雇主有興趣,結果是政府宣布了你建議的政策,但一年後沒多少人使用。
假定台灣有三種雇主:
1. 極需技術人員。 問題是這種工作很多缺,薪水也高,但大學畢業生沒興趣做。 "雇主若雇用滿一年也有補助"對這種雇主沒太多影響,因為沒人來,來了的多半一年內也離開。
2. 員工比所需要的多。 也許因為經營不善或轉型,這種雇主沒把現有員工裁掉就好了,不可能對"雇主若雇用滿一年也有補助"有興趣,除非它想用這些剛畢業的低薪人取代資深高薪的員工。 如果雇主有這個念頭,政府有沒有這個政策不會影響它雇用新鮮畢業生來減少薪資的想法。
3. 員工可有可無。 依現在政府的政策,這種雇主願意用一些22K的大學畢業生,反正自己不出一毛錢,但在你的建議政策下,頭一年還得自己出大學畢業生薪水,到時候要人走路還得依勞基法處理,太麻煩,不如不玩。這三種雇主都不會對你建議的政策有興趣或有影響,結果就是政策推了等於沒推,零風險但也零作用。
若是大學生想把學貸早點還清,就必須去找工作,若是沒有坐辦公室的涼缺, 只能退而求其次, 如果端盤子的工作都找不到,那麼當黑手也是個選項!
問題是我猜台灣大部分大學生沒工作不是學貸的問題。 大環境經濟不好,美國歐洲日本都有問題,以出口為主的台灣換誰當總統都不會有大作用,工作機會減少,資深員工又因為對經濟前景沒有樂觀態度或退休基金短缺紛紛延退,這更造成大學剛畢業的學生沒機會。 政府唯一能做的是鼓勵年輕人自己創業,但以國外的觀點來看,這一點哪需要鼓勵?
這些大學生抗議的理由不外乎這些,我只是針對他們的理由來討論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3/03/11 13:32回覆 - 19樓. 路人Juno2012/12/30 16:34今天即使沒有李遠哲的教改,這個問題一樣存在
版主:
就是不需要強迫雇用!
大學生要自己想辦法找工作,雇主要聘這些人也是因為雇主確實需要
我提這個方案的精神有這麼難懂嗎?=========
目前政府的所謂22K政策也一樣:
* 沒有人強迫這些大學生必須接受雇用,包括那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 大學畢業生自己不去想辦法找工作,政府不會來府上把他拖出去強迫工作。但這裏的問題是因為政府付100%的22K及健保勞保,因此有些雇主會找畢業生來做那些並不需要的工作,反正自己一塊錢也不用出。 這是現在政策的問題,必須更正或加上配套措施,比如說政府出保險費和薪水的80%。
我沒說現行政策完美也沒說你的建議一無是處,但你的建議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維持現狀" -- 雇主沒興趣雇用大學畢業生,給她們工作一年獲得補助的機會。 雇主只對自己想用的人才有興趣,你大學畢業付不出助學貸款是你家的事,結果是大部分的大學畢業生仍然滿街走,每年失業率節節提高,因為畢業的大學生比增加的工作機會(包括退休人員空出的機會)多。
關鍵是政府必須給雇主一個動機,讓它們有興趣(減少風險)雇用或試用大學剛畢業的學生。 今天即使沒有李遠哲的教改,這個問題一樣存在。 沒有滿街走的大學畢業學士,但仍然有一堆二十多歲的大學畢業生和五專二專畢業生只想去餐廳端盤子,不願做黑手工作。
雇主若雇用滿一年也有補助,我相信這樣就夠了,補助太多就有道德風險
若是大學生想把學貸早點還清,就必須去找工作,若是沒有坐辦公室的涼缺, 只能退而求其次, 如果端盤子的工作都找不到,那麼當黑手也是個選項!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2/12/31 09:39回覆 - 18樓. 路人Juno2012/12/30 13:45結果是你的建議等於沒有
版主:
這可以用政策來控制
受雇者可以舉發雇主的不合理行徑, 若調查屬實就公布名單加強查稅
看誰比較狠!========
那麼雇主一開始就別雇用這些大學畢業生,省掉風險及麻煩,結果是你的建議等於沒有。
- 17樓. 路人Juno2012/12/30 12:22台灣的奸商在任何政策下都可以找到沒道德的方法
版主:
先給後給就是有沒有道德風險的差別
========
台灣的奸商在任何政策下都可以找到沒道德的方法。 以你的建議來說,在一個大學畢業生快要工作滿一年時,老闆可以盡量剝削這個員工,因為他受不了離職時對自己有最大的損失。
- 16樓. 路人Juno2012/12/30 01:42政府出22K和勞保健保也沒有強迫求職者或雇主,最多是提供了催化劑
版主:
天助自助者! 政府也是!
如果大學畢業生選擇靠爸,那也是他的自由
想要拿到補助就乖乖找工作並做滿一年
沒人強迫求職者或雇主,就是這個方案的重點
你情我願才能避免道德風險!===========
由政府出22K和勞保健保也沒有強迫求職者或雇主,最多是提供了催化劑。
這個政策沒有大錯,唯一的問題是它只有短期效果,遇上經濟長期積弱不振則可能有反作用。
先給後給就是有沒有道德風險的差別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2/12/30 11:13回覆 - 15樓. 路人Juno2012/12/29 09:07沒人給你你想做的工作,那麼你自己得努力創造出你喜歡的工作
版主:
要避免雇主端的系統性風險, 唯一的辦法就是要讓雇主真正想雇這個員工!
我之所以提"強制進入職場"的辦法,就是要讓兩邊都有雇用及就職的"動機"
雇主願意用,是因為這是求職者來應聘的,求職者願意繼續做下去,不會中途離職, 因為這樣才有機會拿到補助,同時也給雇主較大的安全感,因為若是決定雇用,因為受雇者不會任意離職, 變成幫別人訓練員工!
另外,有多少人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而非迎合雇主需要?我相信少之又少!
若要補助雇主端,也必須訂定某些條件,比如說聘僱一年以上可補助勞健保費若干
一開始就給22K及勞健保費, 是最差的辦法!===============
版主的意見仍然不會改變任何台灣目前面臨的問題。
台灣現在的情形是
1. 一些雇主真的想雇某種員工,但沒人想來,來了也做不久,花時間金錢訓練更麻煩。 版主的強制進入職場不會解決這種問題,只要父母仍然願意或不情願的支持靠爸族,這些大學畢業生不會有興趣做那些他們現在沒興趣做的事。
2. 一些雇主想雇一些員工但躊躇不進,因為勞基法或健保勞保等問題不敢雇,寧願要現有員工加班也不雇新人(更惡劣的是沒有加班費,不願加班的就請走路)。 這種雇主至少一開始給22k及勞保健保可以讓他們沒有風險的"試用"一些畢業生。如果政府需要做甚麼而還沒做,我唯一想到的是鼓勵大學畢業生創業。 沒人給你你想做的工作,那麼你自己得努力創造出你喜歡的工作。
天助自助者! 政府也是!
如果大學畢業生選擇靠爸,那也是他的自由
想要拿到補助就乖乖找工作並做滿一年
沒人強迫求職者或雇主,就是這個方案的重點
你情我願才能避免道德風險!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2/12/29 21:24回覆 - 14樓. 通霄客2012/12/26 23:59屋頂 vs 谷底
22 k 不是屋頂 (ceiling) 也不是谷底 ─ 在走投無路時, 12 k 也會有人願意做。
眼高手低的大學畢業生是絕對不會做的!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2/12/27 14:34回覆 - 13樓. osernchang2012/12/20 11:36行政院應出來滅火
若22K實際上造成企業巧門與起薪僵化是事實,
行政院就應針對就業市場亂象出來滅火與糾正,
就跟果菜價格有人為操作時就需要介入的道理一樣,
好歹說一下,申明立場,一味的被討伐也不是辦法。
- 12樓. jun52382012/12/20 08:31終於,我還是寫了..
終於,我還是寫了一篇文章來回應您這兩則貼文,雖然版主的看法也沒錯,但是由一個以監督馬為職志的小弟我來寫,總是比較能全面觀照,馬的22K,說穿了,不過就是阿斗般的他,偏要做事,搞成了崇禎的又一敗政,簡單的說,就給他這個政策八字評語,
計畫失當,沒有遠見。
我的新作貴版主還是別看為妙,以免傷了彼此的情誼,總之,貴版主說啥定錨,還是天花板效應,那種食人牙慧的東西,既然您先揭破,我這個人天生反骨,就硬是不寫,卻也能卓然成篇,說到這,還是要佩服我自己啦。(^^)
貴版主喜歡丟人現眼,我也沒辦法!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2/12/20 09:55回覆 - 11樓. 楊義煌2012/12/20 02:18真的是二十二K?
我們公司雇用二十幾位員工 除了工讀生外沒有一位員工起薪低於25K 甚至有兩三位員工只有高中學歷 一半以上員工起薪就是38K
我們還找不到需要的人材 只要你真材實料 22K只是別人的噩夢
22K確實是一個"說法",也是一個"曾經推行過的政策"
我說過,打開報紙求職欄, 幾乎都是高於22K的機會,工讀生按時計酬,本就沒有起薪的問題
有實力的人不需要看22K, 沒料的人才會嫌22K都拿不到!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2/12/20 03:0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