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藝術心靈的耗損與療癒
(陳韻琳《電影中的心靈美學》一書序言,書籍購買資訊)
王道維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諮商中心主任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那引發心靈革命、最後促成社會革命的藝術,卻非關任何音樂形式的激烈變革,而是在音樂中的聆聽‧‧‧」--- 陳韻琳〈「聆聽」的音樂美學〉
◎ 噩夢已經開始
所有愛看電影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就在一年前的2023年5月,擁有超過1萬名編劇參加的美國編劇工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開始罷工,而7月起連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也加入支持。這場電影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工,導致整個好萊塢的影視產業幾乎完全中斷:不但新片無法拍攝,就連已經拍好的電影也無法宣傳。在長達近5個月的罷工期間中,僅僅好萊塢所在的加州就蒙受了50億美金的經濟損失。
除了線上串流平台(如Netflix)的重播分潤機制以外,這次罷工的原因與過往最大的不同處在於生成式AI的影響:那些本來靠創意與經驗編寫故事腳本的編劇擔心自己成為ChatGPT所取代的對象(註[1]),而演員們則擔心AI虛擬人物的出現讓許多演員的演出機會或身價暴跌。因而在最後達成的協議中,明文要求資方不能以使用AI為由削減酬勞,或是AI不能與創作者共享權益等等規範等等。
但這一切風雨,只是開啟AI時代的預告片而已……。
◎ AI時代的藝術浩劫
自從2020年前後,可以用文字生成精緻圖片的生成式AI躍入世界舞台,乃至於2022年底對話機器人ChatGPT的爆紅登場,現在幾乎每週都有與AI相關的重大發展持續出現。2024年2月OpenAI所推出的影片生成AI,Sora,甚至可以用一句簡單的提示文字就能生成長達一分鐘電影級別的影片,其中所有的運鏡、特寫、背景處理、畫面切換或故事情節等等都能一氣呵成,更是讓整個影視產業蒙上AI即將洗捲一切的陰影。
雖然幾乎所有的產業或學術領域都受到影響,但第一時間感受到這股AI浪潮威脅的,莫過於文學與藝術領域的年輕創作者。畢竟,第一批因為生成式AI而失業的就是廣告公司的設計美編與文案編輯。未來即使AI的生成物無法完全取代頂尖藝術家或作家的原創,但顯然會更多衝擊中低階藝術市場,且帶來更多著作權相關的問題,讓文學藝術的發展環境從此走向與過往完全不同的路線。
◎ 心理真實的混淆
有一種看法是認為,在AI生成物大量出現的未來,得益最大的莫過於一般讀者或民眾,因為過往被著作權或原作真品所綁架的藝術之美,變得可能藉由AI輕易地帶進人們的生活。但是這個觀點所忽略的是,不管AI如何「創作」(更正確來說,只是生成),卻永遠無法取代每位讀者、觀者或聽者從作品中所感受到的個人性且主觀的感動:那是每個人藉著作品所產生的內在覺察,是一個難以為他者所理解,亦不可能被AI所模擬的「心理真實」,進而與我們所處的環境產生複雜的交互影響。這與AI藉由大量的參數來模擬輸入資料與輸出資料之間的統計關係,仍然有本質上的不同。
不過,即使這個藝術欣賞的心理真實無法被AI模擬,但的確可能被AI這些沒有背景故事或創作脈絡的生成物所混淆甚至傷害。畢竟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即便跟著人潮或媒體而進入美術館/音樂廳打卡,也難在學院派艱澀又虛無的專有名詞間辨認出作品的獨特性與其價值。筆者個人認為這才是生成式AI對藝術文學領域的最大影響:人類的創作本能不會被AI消滅,只是轉換商業模式,但人類的審美本能卻可能被AI生成物疲勞轟炸,失去鮮活敏銳的感受來回應真正美好的作品。
◎ 從電影故事找回初心
從這個角度,我們就能比較清楚的了解作家陳韻琳這本《電影中的心靈美學——關於文學、藝術、音樂與戲劇的電影故事書》在當前AI時代中所具有的特別意義:她使用簡潔銳利的文字將66個知名藝術電影的畫面與脈絡有型有體的剪裁出來,再以溫柔內斂的情感將那些環繞著藝術家、藝術創作或藝術欣賞過程的片段重新拼貼融合於這本書的文字段落。因此閱讀這本書,就彷彿是被陳韻琳邀請進入一個藝術欣賞的殿堂,參與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只是這個作品不再只是電影或文字,而是讓讀者也更容易地貼近到這些主角或導演豐富敏感的心靈,進而照見自己所未曾碰觸的內心角落,感受我們對周遭人性所可能忽略或遺忘的悸動…。
原來,從藝術心理學來看,真正的欣賞並不只是來自於感官所看到的文字符號、色彩線條或是音高和弦(那些都是生成式AI所可以產生的),更多是來自於我們大腦對於這些表意符號的詮釋與解讀,回應出我們生而為人的「欣賞者」所能與「創作者」共同感受與體會的人性故事。因此藝術欣賞必然需要進到觀看者的「心理真實」才能與創作者的內心產生共鳴,那是一切藝術價值的來源,也是AI所無法替代或模擬的初心。
◎ 陪伴世人的孤獨
因此當我們不只是閱讀,而是更進一步用自己的心靈來體會陳韻琳書中所詮釋轉譯的藝文電影時,就會發現她所關心的其實並不真的在於這些精彩故事的評析或推廣,而是希望溫柔靜謐地以這些重新編織組合過的藝文故事,陪伴著AI時代中你我的孤獨。
其實這也是我們心理諮商領域中,近年來對於非語言處理的「表現性治療」有越來越多關注和重視的原因。不管是文藝創作、沙遊敘事、音樂舞蹈或是運動冒險等等,重點就在於透過感官的聯想或肢體的操作來繞過自己語言或理性上的防禦工程,嘗試從不同的非結構化面向繞進內心的陰暗角落,以藝術獨有的隱晦、暗喻和間接的方式來觸摸那尚未固化的心靈,希望帶來真實的同理與溫柔的陪伴。
◎ 諦聽靈魂的共鳴
如果說生成式AI是模擬人類的創作行為,非請自來地大量綁架我們的感官而帶來藝術欣賞的慢性耗損,陳韻琳這本書的每一則故事就像謙遜溫柔的鏡子,永遠只是被動地等著我們投注信任的眼光,透過這些看似痴狂的生命追求,不食人間煙火般的逍遙,或是只為追求美善而瘋癲的一生,捕捉到自己內在心理的呼喚。這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也都有個藝術家的靈魂,都希望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 即使不能被芸芸眾生讚賞,也期待悠悠上蒼的理解。
只是真實的理解畢竟不只是理智上的認同,更是需要情感的共鳴與自由回應的空間。這就需要兩個靈魂隔著一個安全的距離,一個能看清楚對方卻又不會失去全貌的距離。這本書與一般的電影評論或賞析不同之處就在於,陳韻琳的文字不但重現了電影故事中最關鍵的畫面或情節,也使讀者彷彿在一個安全的距離外聆聽這些主角之間的互動與對話,間接地看到自己的身影在其中或舞蹈或哭泣。這些本來是他人或虛擬的故事,也就成為每個寂寞困頓心靈最終的舒展與療癒。
或許在這即將被AI生成物所淹沒的時代中,藉由這本書的開啟,會幫助我們更方便地走入這些電影、文學、藝術或音樂的心靈世界,讓我們找回那個與內在自我有溫度的距離,允許真正的共鳴和回應,也當然就不怕失去對藝術作品的敏銳度。而這是需要我們在藝術的孤獨中有空間去觀看,有時間去聆聽,因為創造這一切的上主也正在其中,彰顯了祂自己。
[1] 可參考:「演員挺編劇!21世紀好萊塢最大罷工:串流與AI如何餓死編故事的人?」,報導者(7/19/2023)。參考網址:https://www.twreporter.org/a/hello-world-2023-07-19。
- 8樓. Albina2025/05/13 20:43Positive site, where did u come up with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posting?I have read a few of the articles on your website now, and I really like your style. Thanks a million and please keep up the effective work. barber shop vancouver(albina@gmail.com)
- 7樓. Albina2025/05/12 21:03Merely a smiling visitant here to share the love (:, btw outstanding style. dinar emas(albina@gmail.com)
- 6樓. Albina2025/05/12 20:56Is it okay to post part of this on my website basically post a hyperlink to this webpage? gb gold(albina@gmail.com)
- 5樓. Albina2025/05/12 20:48Nice post mate, keep up the great work, just shared this with my friendz think quran(albina@gmail.com)
- 4樓. Albina2025/05/12 20:42I am continually amazed by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is subject. What you presented was well researched and well worded in order to get your stand on this across to all your readers. Abogados Desahucios alquiler sabadell(albina@gmail.com)
- 3樓. Albina2025/05/12 20:17This content is written very well. Your use of formatting when making your points makes your observations very clear and easy to understand. Thank you. hair salon langley(albina@gmail.com)
- 2樓. Albina2025/05/12 20:05Great knowledge, do anyone mind merely reference back to it home cleaning services new westminster(albina@gmail.com)
- 1樓. nbfans2024/09/23 16:30
AI時代,有些令人恐懼。
(onshoesservice3@yahoo.com.tw)
----------------------------
我的檔名檔
推薦B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