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二行俳句】
穆仙弦俳句‧八首
中國流派詩刊11期(2019年4月)
1
冬陽乍現
街左的樓影偷吻街右的牆
(冬季語:冬陽)
2
春風
街上女子的裙襬
(春季語:春風)
3
林葉的小舟浮沈搖晃
北風
(冬季語:北風)
4
讀詩
書頁上的一葉楓紅
(秋季語:楓)
5
窗外風起葉晃的春日
對弈沉思
(春季語:春日)
6
老花眼鏡
初戀情人等候的春蔭小徑
(春季語:春蔭)
7
累了一天後回家沐浴
深山泉聲淙淙
(夏季語:泉)
8
煮茶
山窗聽雪
(冬季語:雪)
一溜煙穿過季節的微光綺景
相較於西方文學影響下發展至今的華文現代詩,俳句是一種追求唯美、捕捉瞬間靈思的書寫。俳人靜觀(contemplate)生活中的萬象,試圖從中看出美好。此即日本美學的「物哀」。所謂永恆,即是活在當下。時間此時此刻的存在著,以微光綺景穿梭於記憶的洪流。飛花落葉、松濤麥浪,稍縱即逝的生命中,唯有瞬間的觀照,成為存在的證據。以一年為週期的「季語」讓我們切實意識到時間的流動。一個「切」促使我們停下來觀察傾聽景物的脈動。華文俳句在我們寫現代詩的同時,提供一種對世界對人生別樣的觀照視角和表述方式。
為了傳承俳句的美學體驗,並嘗試以創新的方式來書寫,臉書華文俳句社旨在推廣和豐富華文現代詩歌領域,由洪郁芬、郭至卿、趙紹球和吳衛峰於2018年12月4日創立。至今已發佈華文俳句於日本熊本月刊誌(くまがわ春秋)、台灣創世紀詩刊以及中國流派詩刊。希望詩友有志一同,共襄盛舉,來為這座花園締造感動瞬間,吟詠當下的美學。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終南山2022/01/21 14:36廟宇好名字,照片好山雲。 穆仙弦 於 2022/02/21 00:26回覆
- 5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19/12/03 23:05
您的創意高趣,使這一則充滿新盈巧思。
奇佳才情,河漢境界,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 4樓. 吹起了自然風2019/12/02 14:42
謝謝 詳細介紹 華文二行俳句的書藝
在 非 斐 發音裡找 俳 字 一直搜索不到
還好 基本國學常識教過 古詩有許多形式 突然想起 俳句 的發音呢
我的俳句,之前只分享在臉書,而且長達一年,若干臉友已知曉什麼是俳句。但在部落格這邊,推測大多數文友不太清楚這類文學作品,所以趁著回覆您留言的機會,談一下華文二行俳句是在寫甚麼。
底下這篇文章很長,但非常有助於俳句讀者更認識俳句的歷史演變和文學特質。假如您有興趣,非常推薦閱讀此文。
http://chiaungo.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html?m=1
穆仙弦 於 2019/12/02 17:32回覆 - 3樓. 洪明傑〔洪杰〕2019/12/02 07:03
很美的句子
很棒的引導
一段樸實的敘述
一個充滿想像的切
感謝洪兄賞俳。
我試寫俳句將近一年,已累積數十首,其中大約將近三十首已發表在中國流派詩刊、香港圓桌詩刊、創世紀詩刊、日本くまがわ春秋月刊,近日將陸續分享在部落格,歡迎常來瀏覽指教,希望我的作品能獲得您的喜愛。
穆仙弦 於 2019/12/02 17:22回覆 - 2樓. 月光邊境2019/12/01 21:54
很美的詩
但有一句我思而不得
就是老花眼鏡
請教您怎麼發想的?
無論是寫新詩或寫俳句,靈感往往來自生活經驗,也許是心血來潮忽憶起,也許是途經舊地,也許是聽音樂或觀看影片而觸發往昔記憶。
現代人初戀,通常發生於少年或青年時期。罹患老花眼,則大多在中壯年。
當「老花眼鏡」和「初戀情人等候的春蔭小徑」這兩個事物組合在一起,讀者腦海中的畫面,應該會出現一個中年人或老年人,他或她,途經舊地,看見熟悉的街景,看見熟悉的那株大樹,綠蔭如昔,不禁想起了初戀情人,想起他/她曾站在樹下等待兩人的約會見面。此時,可能讀者也想起了自己的初戀,一瞬間,過往的記憶湧上心頭,不禁回想:「那年到底是為了甚麼而分手呢?如今他/她過得好不好呢?」讀者也許自問:「當初愛過也怨過,如今還愛嗎?還怨嗎?」讀者也許又猜想:「這首俳句中的主人翁呢?已邁入中年或老年的他或她的心境,是否還愛?還怨?或者不怨了也不愛了?甚至內心只有滿滿的感恩和祝福?」但畢竟,物換星移,人事已非,過去的終究過去了,邁入中年或老年的他或她,無論內心是平靜還是有情緒起伏,也不過是將老花眼鏡扶了扶正,若無其事,慢慢的走過這條春蔭小徑。
不知道讀者會想到什麼樣的情境呢?這首俳句中的「切」(留白之美、未說完的話),交由讀者自行去補白囉,呵呵。
穆仙弦 於 2019/12/02 02:59回覆 - 1樓. 吹起了自然風2019/12/01 16:03
一下筆 靈光乍現 巧意的街光
新詩體裁 別有一番賞讀呢
俳句並不是新詩的體裁之一,俳句和新詩完全不同。
俳句,起源於日本575俳句,發揚於全世界。
傳至海峽兩岸,演變成「漢俳」,有「575」、「343」兩種形式。575漢俳的特色(第一行5個字,第二行7個字,第三行5個字),是保留了日本575俳句的形式,但欠缺了俳句最重要的「切」和「兩項組合」,而且不強調「季語」的書寫。
二行華俳,有鑑於漢俳的缺失,主張要表現俳句的特質和內涵,並且考慮到世界各國語文結構不同,不宜將日俳575三行形式硬搬強套,故捨棄日本俳句的日文結構形式,將575傳統俳句的三行形式改為二行,並強調俳句體裁最關鍵的特徵──「切」、「兩項組合」和「季語」;俳句的創作精神,是在記錄和表現「當下瞬間的感動」,手法上主張要客觀寫生,簡約留白,強調要以「季語」(代表季節的特定詞語)來書寫季節的流動(季感);遣詞造句則以名詞為主,減少連詞動詞形容詞等詞彙的使用,也要避用新詩常見手法(例如擬人化);同時前後兩句要分別書寫A事物和B事物(兩項組合),AB之間的關聯必須不遠不近(也就是「切」,要切得剛剛好,切得太近則黏住,切得太遠則風馬牛不相及,讓人不知前後兩句之間的關聯何在......);此外還要求前後兩句,一主一次,一重一輕。假如要試寫二行華俳,須考慮上述種種要素。
華文二行俳句,好像是兩三年前才被提倡推廣。我是去年底才試寫俳句,還在摸索學習中。這八首是我最初試寫俳句的作品。
穆仙弦 於 2019/12/02 01:5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