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肆虐,整個世界都陷入極度恐慌,新聞報導經常會引用英國「刺胳針」或稱「柳葉刀」醫學期刊中,相關新冠肺炎的論文,其主編最近也出面抨擊川普停止支援WHO的政策,是「對人類的罪行(Crime Against Humanity)」;「刺胳針」或「柳葉刀」每週以英文發行,英文本名「The Lancet」,是目前全球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的同行評審醫學期刊之一,創刊於1823年,已近兩百年,總部在倫敦,另外在紐約及北京設有編輯辦公室。
Lancet是尖而鋒利的外科手術刀具,也是建築用語上的尖拱穹窗,以 Lancet命名,除了是醫術濟世象徵,也有像教堂尖拱穹窗一樣,可以讓光線射入,照亮醫界的意涵;其同性質的著名期刊有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簡稱 NEJM)、美國醫學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 JAMA)、及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簡稱 BMJ)等等,一般認為「The Lancet」的影響力,居其中第二,次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尖拱穹窗是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常見的窗戶型式,高而細長的尖拱窗戶,配上顏色艷麗,通常是聖經故事的彩繪玻璃(Stained Glass),單一或三、五個成一組,是哥德式建築的特色之一:哥德式流行於12世紀的末期到16世紀,起源於法國,之前是羅馬式(Romanesque);簡單的說,羅馬式往天空伸展,就成為歌德式,比起羅馬式的厚重感,哥德式看起來相對輕巧精緻;除了尖拱穹窗,又高又直的尖塔、屋頂的肋拱(Ribbed Vault)、飛扶壁(Flying Buttress)和玫瑰窗(Rose Window),也是哥德式建築的特徵,大部分哥德式建築都是教堂,尖塔伸向天空,滿足宗教上達天聽的思維;哥德式傳到英國後,尖拱穹窗反而成了最大的特色,早期英國哥德式,一度還被稱為尖拱式(Lancet Style),英國著名大教堂,包括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索爾茲伯里大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威爾斯大教堂(Wells Cathedral)、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等,都是哥德式,也都有很華麗壯觀的尖拱穹窗。
拱(Arch)是人類建築史上很重要的技術發明,可以將水平大跨度的重量,引導由兩側垂直的牆壁承載,一般認為西元開始前後,東西方人類就會熟練的在建築上使用拱,除了講究安全實用外,也強調外型的優美化;西元126年完成的羅馬萬神殿(Pantheon),和西元605年隋朝時完成的河北趙州橋,是兩個有名的現存例子,拱除了尖形,也有半圓、三角、橢圓、馬蹄形等不同型式,歌德式的尖拱,英文一般也稱為Lancet Arch,尖拱穹窗則稱Lancet Window。
但早期建築技術不佳,為了能蓋高一點,除了牆壁增厚,門窗都小小的,避免破壞結構,羅馬式建築的窗戶一般都很小,採光不佳,到了歌德式教堂,拱的運用更嫺熟,門窗也可以開得大許多,配合彩繪玻璃,進入幽暗教堂,太陽角度配合時,五彩光線由高處尖拱彩繪花窗射入,五顏六色光芒,由上而下,感覺像在雲霞掩映時,陽光穿透雲隙,形成一道道光芒,攝影界常暱稱此現象為上帝之光,從尖拱穹窗射入的光線,也像上帝之光,神聖屬靈,即使非教徒,也會有所謂聖靈的感動,也許這也是「刺胳針」或「柳葉刀」取名「The Lancet」的初衷。
到歐洲旅遊,參觀教堂都是少不了的項目;一般說法,2019年失火的法國巴黎聖母院、德國科隆大教堂及義大利米蘭大教堂,是哥德式教堂的三大代表作,但其實法國巴黎聖但尼大教堂(Basilica of St. Denis),前面提到的幾個英國教堂,目前仍在蓋的西班牙巴塞隆納聖家堂,也都雄偉壯觀,讓人肅然起敬;過去幾年曾參訪過一些位在相對中小形都市的哥德式教堂,像波羅的海邊的里加(Riga)、南法的卡卡頌(Carcassonne)、艾克斯(Aix)、巴爾幹半島的札格里布(Zagreb)等,儘管這些都市的知名度較低,教堂規模也相對小,但建築精緻,歷史也很悠久,一樣有很漂亮的尖拱穹窗,彩繪玻璃一樣動人心弦,入內參觀時間配合時,上帝之光,悠然灑下,即使不是基督教徒,內心那種主臨萬邦的感動,一樣不禁油然而生。
▲法國巴黎聖但尼大教堂的尖拱穹窗。(摘自Wikipedia)
▲英國威爾斯大教堂的尖拱穹窗。(摘自Wikipedia)
▲▼英國約克大教堂的尖拱穹窗(上)及西側面的外觀(下)。(摘自Wikipedia)
▲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玫瑰花窗。(摘自Wikipedia)
▲哥德式教堂除尖塔外主要特色的圖示。
▲▼南法卡卡頌(Carcassonne)大教堂的尖拱穹窗。
▲▼南法卡卡頌(Carcassonne)大教堂的玫瑰花窗(上)及外觀(下)。
▲▼捷克首都布拉格大教堂的尖拱穹窗。
▲▼布拉格大教堂所謂「慕夏之窗」的尖拱穹窗(上)及外觀(下);慕夏(Alfons Maria Mucha,1860~1939)是捷克享譽世界的插畫家。
▲▼波羅的海三國之一拉脫維亞(Latvia)首都里加(Riga)大教堂的尖拱穹窗(上)及外觀(下)。
▲▼巴爾幹半島克羅埃西亞首都札格里布(Zagreb)大教堂的尖拱穹窗(上),及花窗上圖案(下)。
▲札格里布大教堂的外觀。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內部,聖家堂是近代建築,尖拱穹窗明顯與先前的哥德式建築不同,玫瑰花窗也不是對稱的,但色彩變得更豐富,我們去參觀時是下午,西側太陽直射,橘黃色玫瑰花窗,色暈效果特佳。
▲▼勝家堂是著名建築師高第(Antoni Gaudí),窮其一生精力的嘔心瀝血之作,西元1882年奠基,1884年高第被任命為建築師,但高第已於1926年去世,當時教堂只完成約20%,目前建築仍進行中,預計2026年,高第逝世100周年紀念時完工。
▲▼巴爾幹半島小國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也稱黑山)首都波德戈里查(Podgorica)大教堂內部(上),教堂是近代建築,但仍可以看出尖拱穹窗的影子,黑山信奉東正教,東正教屬基督教一支,但其教堂外觀(下),跟同樣屬基督教的天主教及新教,風格明顯不同。
- 16樓. 人間2020/05/22 10:44開眼了
真讓人長知識阿.感謝
以前到處參觀.看了這裡再看他處.只知贊歎
- 15樓. 我是google迷2020/05/06 08:46我一直好奇柳葉刀到底長怎樣?哥德式建築真的很豪華。
- 14樓. 黃 發2020/05/01 17:28往事值得回味、懷旧、念旧這就是戲夢人生、人生戲夢、快樂人生。
橫浜市開港紀念會館館址為:橫浜市中區本町1町目6番地。
休館日:每月第4週一公休。另每年12月29日~1月3日新年休館。
附上橫浜市區街頭寫真共5枚,供林兄參考分享。
敬祝健康 快樂 事事如意 臺中市 黃永發 5/1午後
謝謝永發兄,照片上看到馬車道,我出差時曾住過馬車道馭附近的旅館,回想起來有些面熟,離橫濱開港紀念館也不遠。
橫濱開港,其實也是在美國等列強威逼之下,簽訂日美通商條約,不得不為的狀況,跟上海,廣州,廈門等,甚或淡水的開港,也有些像,只是之間並沒戰爭,也加速江戶幕府倒台,只是日本後來的明治維維新很成功。
Charles Lin 於 2020/05/05 17:36回覆 - 13樓. tzi2020/05/01 13:38謝謝這麼棒的介紹,和美麗的圖文
我也去逛了您寫的教堂篇
真是好收獲!
感謝 分享
珍貴的收藏了!❤️🌹👍謝謝tzi的讚賞。
剛開始去歐洲出差,同事朋友都會帶去教堂參觀,那是他們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走馬看花,像在逛,尤其除英國,愛爾蘭外,大概都是用非彼此母語的英文溝通,更是有聽沒有懂,後來才慢慢了解一些門道。
Charles Lin 於 2020/05/05 17:07回覆 - 12樓. 一味愚2020/04/29 23:50哇,精彩!最近因為疫情關係,常在媒體上看到柳葉刀,原來常見的教堂建築尖拱的樣式,也叫做lancet,真是長知識了。
謝謝一味愚。
Lancet也是英文的雙關語,我是偶然機會知道的,如在文末的延伸閱讀中列出的"逛教堂(上) ,逛教堂(下) ",我以前就蒐集過教堂建築相關資料,前幾年也參觀過一些哥德式教堂,就整理一下跟格友分享。
Charles Lin 於 2020/04/30 21:53回覆 - 11樓. 朱穎立(人類動物園....長頸村)2020/04/29 13:35真美!您拍攝的巴塞隆納聖家堂內部的相片
昔日去參觀時,聖家堂內部還是個大工地,很難窺探出它內部的美。
所有的驚艷讚嘆聲都給了外部的雕像。
看了您的圖片,真是感謝您高超的攝影技術,將內部拍得如此美奐。
謝謝朱穎立的讚美。
照片是2015年拍的,內部已可進入參觀,也有椅子可以坐坐,感受一下教堂的神聖屬靈。
個人覺得聖家堂最可觀的可能是高度,也是哥德式建築,上達天聽的初衷,再附上兩張照片共參考。
Charles Lin 於 2020/04/30 18:30回覆 - 10樓. 黃 發2020/04/27 18:48林兄非常抱歉!橫浜市開港紀念博物館興建於大正3年~6年間,
誤植為明治時期,特此更正,並謹此致歉!
以上八枚寫真と林兄分享之。
敬祝健康 快樂 臺中市 黃永發 4/27午後謝謝。 Charles Lin 於 2020/04/29 17:04回覆 - 9樓. 黃 發2020/04/27 18:14日式彩繪玻璃と林兄共同分享。
日本橫浜市開港紀念博物館內の彩繪玻璃,製作年代為160年前明治時期,
彩繪玻璃,文化不同是歐洲為教堂內,日本則是博物館內,
日式彩繪玻璃共四枚寫真與林兄分享之。
謝謝永發兄,我沒去過橫濱開港紀念館,查了一下地圖,跟我以前公司的日本分公司,其實不遠,下次有機會要去看看。
那個時代很多日本建築師的作品,似乎都有相同的師承,像台北館長前路底,也是大正初年(1910年代)完成的台灣博物館,屋頂也有很漂亮的彩繪玻璃,現在的監察院(台北州廳),其外形跟橫濱開港紀念館(尖塔除外)也有些像。
Charles Lin 於 2020/04/29 17:03回覆 - 8樓. 重陽2020/04/27 00:18柳葉刀
格友自柳葉刀的刀面寫到教堂建築風格, 介紹詳實有趣.
重陽印象最深刻的尖拱穹窗, 則是巴黎的聖禮拜堂Sainte-Chapelle, Paris.
應是文中第一張彩色玻璃窗的照片.
謝謝分享~
謝謝重陽姊。
文內第一張照片,確實是巴黎的Basilica of St.Denis的尖拱穹窗,乍看跟巴黎聖母院還有些相似,除了三個,法國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安葬在這個教堂。
教堂的尖拱穹窗確實非常漂亮,跟後來的文藝復興,巴洛克式感覺很不同,特附上德國慕尼黑鐵阿提尼教堂(Theatinerkirche)的內部供參考。
Charles Lin 於 2020/04/28 17:45回覆 - 7樓. 天涯孤鴻···花窗2020/04/26 21:57柳葉刀
特別喜歡,謝謝精彩的講訴,也特別喜歡尖形長窗,那種打破空間的尖銳和柔和。謝謝天涯孤鴻姊讚賞。
修長的尖拱穹窗,加上彩繪玻璃,還是最漂亮,哥德式之後的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外形更生動活潑,但尖拱穹窗就比較少見,像下圖的匈牙利Estergom大教堂內部。
Charles Lin 於 2020/04/28 17:1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