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校長與芭蕾-閒話閱讀
2008/01/11 12:06
瀏覽76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校長與芭蕾

-閒話閱讀

?   為了實踐「暑假讀十二本書,校長就跳芭蕾舞」的承諾,臺北市有九所國小的校長老師,苦練兩個月的芭蕾舞,並在今年教師節將苦練的成果獻給學校小朋友。校長塗了口紅,畫了眼影,戴了假睫毛,踮著大腳尖,踏著小碎步,一轉身,一投足,一跳躍,小朋友歡聲雷動,如癡如狂!

? 在美國田納西州,小學校長魏曼當眾「吃下一條炒過的蟲子」,只因為他的學生在一年內看完一萬三千六百五十八本書。更早之前,還有校長以「脫衣洗澡」、「被學生釘在牆上」、「請學生看英倫情人的電影」、「贈金」等方式來和學生打賭,以鼓勵學生看書。

? 校長利用「跳芭蕾舞」、「吃蟲子」、「脫衣洗澡」、「被學生釘在牆上」、「請學生看英倫情人的電影」、「贈金」等方式來鼓勵小朋友閱讀,深具新聞性、趣味性、顛覆性、激勵性;但是否具有教育效果,是否觸犯倫理尊嚴,是否會激發功利心態,是否會模糊為誰而讀的問題,令人存疑,令人費解!

? 教育部長曾志朗一上任就推動全國「兒童閱讀運動」,他認為孩子愈早閱讀,認知基模的彈性將愈高。這項計畫決定在三年內列為課程學習的一部份,並且規範幼稚園兒童一年內至少閱讀一百本、國小低年級學生一年內至少閱讀八十本、中年級學生至少六十本、高年級學生至少四十本以上的推荐書籍。這項計畫將不侷限在兒童文學跟語文能力培育,將發展思考性的閱讀,增進兒童創造思考能力;增進兒童手腦並用能力。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明訂「語文教育以閱讀為核心」。根據相關研究指出,兒童可藉由閱讀吸取知識、促進學習、增進成長、獲得興趣、豐富生活。尤其,及早進行正確的閱讀,更有助於腦力的開發、語言的發展,並可啟發想像力與創造力。因此,如何在學校教育中,善用活潑有效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閱讀,協助學生學習,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實為邁入新世紀應重視的課題。

? 小學是「學習型態」養成的重要階段,小學生學習能力強,可塑性高,具有好奇心、模仿性、想像力等身心特性。為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正確的閱讀方法,「圖書館利用教育」宜越早實施越好。所以,如果國民小學能提供健全的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那麼學生從小就能學會如何查詢資料,解決問題,並善用圖書館(室)的各項資源,那就猶如擁有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將會使其一生受用不盡。

?    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在國外行之有年,許多實證研究均證實在國小進行圖書館利用教育是一可行的策略。它不但可以培養兒童自我學習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也可拓展老師的教學方法,使其更多樣化。推廣圖書館利用教育,是循序漸進的。希望在有系統、有計畫、有策略的推展中落實。

?  快樂和興趣是人人共同喜好的事,如果讀書被認為是一件痛苦和乏味的事,那麼這樣的讀書,姑且不論其學習效果如何,光是當事人,恐怕就痛不欲生了。我們看到因讀書產生壓力、因讀書走向自殺、因讀書離家出走、因讀書精神錯亂的相關報導層出不窮,探其原因,其中絕大多數都與讀書缺乏樂趣有關。

 讀書的興趣是可培養的,當你有興趣讀書時,你會樂此不疲,當你認為讀書索然乏味,那麼一定沒什麼快樂可言。不過興趣與快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絕對概念,你可能對整體讀書缺乏樂趣,但你卻可能被雋永的篇章、精彩的漫畫、感人的小說深深吸引與感動。逃避讀書大都因為缺乏興趣,但書海無邊,除非教科書,你可「挑食」,因為你沒必要為讀書而受罪。不過在讀書的過程中,如果有良師領引,不致在書海迷失。

?  讀書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學校正規的教科書,另一種則是課外讀物。教科書因為有評量,因此,考試成為學子是否讀書的指標。另一種終身學習理念的讀書,通常是一種本於活到老學到老,自發性的閱讀行為,此種讀書,沒有考試評定成績的壓力,讀書是自我期許、自我鞭策、自我堅持的驅動力。。

?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言語無味。」這不是讀書美容,而是一日不讀書就如一日沒洗臉的難受、一日沒刷牙的難受。此習慣也;因習而安,因慣而行。如果人人都自覺三日不讀書真是面目可憎,言語乏味,像晨起沒刷牙,沒洗臉那般難過,那麼你要他不讀書也就很困難了。

?    國小各年段學生閱讀指導有其不同重點:

低年級-認識圖書室位置與功能、會查字典、會填寫簡易的閱讀記錄。

中年級-認識圖書分類與圖書室各項設施、會查百科全書、會寫閱讀心得。

高年級-能檢索圖書室各項資料,以解決問題、能進行資料摘要剪輯與整理、能主動完成較詳細而深入的閱讀報告。(楊淑華,89

「給惡漢魚吃,不如教他捕魚的方法」,是圖書館界推廣利用教育的名言。由此句話中不難看出,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的主要意義就是要教導學生具備利用圖書館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使他們能瞭解、操作與利用圖書館的各項資源,以增廣知識、解決問題、豐富生活。圖書館利用教育就是在教導學生具備利用各類資源的知能,以成為現代資訊的識讀者。圖書館利用教育實際上是現代教育中「一座不可或缺的橋樑」,他架起了使用者和各項資源間的一個溝通的管道。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基本理念指出:「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中華文化精髓。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暨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利用工具書和自學的能力,是利用圖書館的知能,是每個學生必備的能力。

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的設計規劃,包含了情意、認知、技能目標的達成。首先由課程中培養讀者從小具備利用圖書館的習慣和態度,喜歡利用圖書館;其次對圖書館的經營內容有充分的認知;那麼更重要的是會善用圖書館,具備自我學習檢索資訊的技能。

?  林孟真(81)主張學校圖書館利用教育應包括「閱讀指導」、「利用指導」,「配合各科教學使用圖書館指導」。而由各科任課教師負責。

曾雪娥(85)提出更詳盡的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教學活動,最基本的即是認識圖書館的環境和功能,其次依序為學習圖書館的利用規範、認識圖書的結構和版權、認識非書資料的利用、認識圖書分類和排架、認識圖書目錄和採訪、認識參考工具書和利用、認識圖書的流通和館際合作、學習閱讀方法、撰寫讀書報告、學習資料剪輯、認識社會資源及認識圖書館自動化。 

Gottfried(1988)提出類似的課程,認為圖書館利用教育內容如下:圖書館環境的認識,圖書分類及目錄片的認識,期刊、視聽資料、字典、百科全書、參考工具書及政府出版品的使用,資料的選擇,摘要及讀書報告的寫法,科技的發展,資訊資料庫的使用,設備的操作等等,其使用的教材包括紙本資料與媒體資料。(賴苑玲,87)

?  雖然民國七十年教育部頒布的「國民小學圖書館設備標準中」規定應設「圖書教師」,以推動圖書館利用教育,但二十年快過去了,不見任何教育機構推動。民國七十二年四月間教育部又通令各學校,請各國小校長指派具有圖書專業訓練的教師兼任「圖書教師」,但大部分的教師都沒有受過有關圖書館的專業訓練,因此各校遂指派「設備組長」來兼任圖書教師。但是設備組長係由老師兼職,他()既要上課又要辦行政,並兼管教具、視聽器材等,根本分身乏術。教育部雖然頒布了「圖書教師」的名稱,但迄今圖書教師的任用資格、工作職掌和任課時數卻無明文規定,且圖書教師在學校員額編制中又無法定地位,結果造成許多學校中「圖書教師」這個職稱根本形同虛設,並無實質的成效。

?  教師在推展圖書館利用教育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參與者和促進者,而「圖書教師」則扮演計劃、組織和管理等三個角色。然而一般來說,在國小的師資中曾經接受過圖書館學之養成教育者,真是鳳毛麟角。因此,若老師自己都不會利用資源,遑論能教小朋友擅用它呢?若老師自己都不會閱讀的方法,遑論能教小朋友閱讀呢?若老師自己都不閱讀,遑論能教小朋友閱讀呢?

?  在廿一世紀到來之際,學校教育的方向已逐漸從「教學」轉向「學習」,「老師提問題,老師給答案」的灌輸式教育已走向歷史,迎面而來的是提供學生一個資源充沛的學習環境,以使他們能主動的學習。在現今這個資訊超載的社會中,掌握和運用資源的「資訊識讀能力」是邁入成功之路一個重要的基石。 

?  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肩負著啟發智慧,涵養心智的任務,在面對快速變遷的資訊社會,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內涵,必須加緊腳步,使國小圖書館成為「教學資源中心」,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理想、更完備的學習環境。

?  學海無涯,讀書最樂,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讀書成為一種享受。但願讀書不需利誘、不需脅迫、不需黃金屋、不需美人嬌。培養未來的國民能做到:工作再累也要看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時間再少也要讀書,住屋再小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贈書,讓「以書會友,天長地久,以書塑身,受益一生」。

?    要落實「兒童閱讀運動」,必須從「圖書館利用教育」著手!「跳芭蕾舞」、「吃蟲子」、「脫衣洗澡」、「被學生釘在牆上」、「請學生看英倫情人的電影」、「贈金」等方式只是旁門左道、作秀的技倆罷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閱讀探究
上一則: 如何指導兒童寫讀書報告
下一則: 為什麼要閱讀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