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媒紐約時報稱屬於中國的世紀已經到來
2025/05/23 08:32
瀏覽58
迴響0
推薦10
引用0

美媒紐約時報稱屬於中國的世紀已經到來

 

一、美國川普總統第二任期是中盛美衰分水嶺 

               2025年5月19日,紐約時報罕見地發表「一個屬於中國的世紀可能已經到來」一文,多年來,世界政治理論家一直認為會有一個「中國世紀」的到來在那個夢想裡,中國利用其巨大的經濟和技術潛力超越美國,重塑全球力量格局,中國北京為影響世界中心。那個世紀可能已經到來,而當歷史學家回顧時,他們很可能會指出,川普總統第二任期的前幾個月是中國拉開距離,把美國甩在後面的分水嶺。華盛頓和北京在川普的貿易戰中達成了沒有實質成果的暫時休戰,但這只是拖延時間無關緊要。美國川普與印度莫迪性格類似,都喜歡吹噓且變幻無常,中美日內瓦貿易談判並無分出勝負,甚至只是短暫休兵,而美國川普總統立即聲稱這是一場勝利,凸顯出川普政府膚淺的國際談判策略。川普正在大肆破壞美國力量和創新的支柱他的關稅正在危及美國公司進入全球市場和供應鏈的機會。他正在削減公共研究經費,削弱美國的大學,迫使有才華的研究人員特別是華人離開美國。他想縮減清潔能源和半導體製造等技術項目,並在全球大片地區消美國的軟實力。

            而中國的軌跡則截然不同,在鋼鋁、造船、電池、太陽能、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無人機、5G設備、消費電子產品、活性藥物成分和高鐵等多個行業,中國的產量已經位居全球首位。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佔全球製造業的45%,接近一半。北京同樣非常關注贏得未來:今年3月,中國宣布成立一個1萬億元的國家風險投資基金,對量子計算和機器人等尖端技術進行長期投資,並增加了公共研發預算。中國的做法取得了驚人的成果。今年1月,當中國初創公司深度求索推出其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時,許多美國人突然意識到,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不止如此,這樣的「史潑尼克事件」還有很多。川普的政治盟友馬斯克曾將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當成笑話,但這家公司去年的全球銷量超過了特斯拉,正在世界各地建設新工廠,今年3月的市值超過了福特、通用和大眾汽車的總和。中國在藥物研發、尤其是癌症治療方面正處於領先地位,2023年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半導體是本世紀至關重要的大宗商品,也是中國長期以來的軟肋。在華為最近的突破性進展引領下,中國正在打造一條自給自足的供應鏈。關鍵是,中國在這些領域和其他重疊技術方面的優勢正在創造一個良性循環,多個相互關聯領域的進步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然而,川普仍然執著於關稅。他似乎甚至沒有意識到中國構成的威脅有多大。 

二、中國經濟崩潰根本不會發生 

             中美兩國宣布同意削減貿易關稅前,川普駁斥了他之前對中國商品徵收的天價關稅會讓美國商店貨架空空如也的擔憂,即使這是事實川普說,美國人只要給孩子們少買幾個娃娃就可以了這種把中國強大工業實力說成是玩具和其他廉價商品工廠的說法荒謬透頂。美國需要認識到,無論是關稅還是其他貿易壓力,都無法讓中國放棄一直以來行之有效的國家主導型經濟政策,並突然採取美國人認為公平的工業和貿易政策。相反,北京正在加倍強化其國家主導的方式,以「曼哈頓計劃」的方式專注於實現高科技產業的主導地位。中國雖然也面臨著嚴峻的經濟挑戰,如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繼續拖累經濟增長,儘管有跡象表明該行業可能最終正在復甦。更長期的挑戰也迫在眉睫,比如勞動力萎縮和人口老齡化。但是,中國經濟崩潰懷疑論者多年來預測中國經濟的見頂和不可避免的衰退從未發生。中國以國家為主導的中國經濟體制的持久實力現在已經不可否認,它可以隨意轉向、改變政策和重新分配資源,以服務於國家的長遠利益。 

   川普對關稅等短期權宜之計的盲目痴迷,實際上是在積極破壞美國強大之本,同時只會讓一個由中國主導的世界秩序更快到來。如果兩國都按照目前的軌跡發展下去,中國很可能最終完全主導高端製造業,從汽車、晶片到核磁共振成像儀和商用飛機。人工智慧霸主之爭將不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展開,而是在深圳和杭州等中國高科技城市之間展開。作為卓越的世界技術和經濟超級大國,中國的工廠將遍布世界各地,並將以中國為中心重新配置供應鏈。相比之下,美國可能最終會成為一個嚴重衰落的國家。在關稅壁壘的庇護下,美國企業將幾乎只向國內消費者銷售產品。國際銷售的損失將降低企業的收益,使企業用於投資業務的資金減少。由於美國製造成本的上升,美國消費者將只能購買質量中等但比全球產品更貴的品。工薪家庭將面臨不斷上升的生活物資通貨膨脹和收入停滯帶來的痛苦。汽車製造業和製藥業等傳統高價值產業已流向中國;未來的重要行業也會隨之流失。想像一下全國都出現底特律或克利夫蘭那樣的荒廢情形。要避免這種嚴峻的局面,就意味著要做出本應顯而易見並已得到兩黨支持的政策選擇:投資研發;支持學術、科技和企業創新;與世界各國建立經濟聯繫;為國際人才和資本創造一個友好、有吸引力的環境。然而,川普政府在這些領域的做法恰恰相反。本世紀屬於中國的趨勢已無法改變。 

三、不斷上升的美國債務是美元霸權崩潰的推手 

     美國的霸權主要是靠軍事力量及美元在世界金融的地位維持,而美元霸權又支持美國的所謂國際秩序。由於美國窮兵黷武,軍事花費太大,美國經濟又走下坡,因此美債飆升。依據今日俄羅斯網報導,特斯拉 執行長馬斯克警告說,如果華盛頓不停止花費如此多的資金,美國很快就會破產。馬斯克稱美國每年支付近1.2兆美元的債務利息,美國政府收取的所有稅款、關稅和費用的約 23% 用於支付債務利息。馬斯克認為如果不大幅削減政府支出,那麼美國將事實上破產。馬斯克先前指出,償還巨額美國聯邦債務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目前的國防預算,目前美國國債已超過36萬億美元,在六個月內飆升了 1 兆美元。中美爭霸及俄烏戰爭不僅是意識形態的戰爭,更讓世界貿易、投資與製造體系分裂。全球製造趨向兩大產業鏈和供應鏈,而在美國撤軍阿富汗之背景下,俄烏戰爭掀起的能源危機,也充分說明美國與中東產油國由互相依附變成競爭對手,改變全球能源體系格局,令數十年來美元與石油掛鈎的油金體系加速瓦解,變相也促進全球去美元化。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為美國帶來了超級特權,但另一方面也為它本身帶來反噬,影響之一就是美國經濟的過度虛擬化以及製造業的空心化。美國從曾經的工業霸主和製造業第一強國,到今天失去製造業的領先地位,可謂成也美元,衰也美元。製造業成就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把美元推向世界貨幣的「寶座」。因此美國靠華爾街的金融操作就賺得盆滿缽滿,因而製造業沒落。可以說,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屬性,天然帶著排斥製造業的基因。 如今,美國以高科技和美元霸權作為主要支柱的經濟生態,已不再是製造業發展的適合土壤。 

     若只是外部因素,不足以動搖稱霸數十載的36美元,美國自身的經濟問題嚴重,也是美元霸權衰落的底因。美國政府債務早已超過萬億美元,一年的利息負擔沉重。在通貨膨脹,加息周期未見頂的情況之下,利息負擔愈來愈重。美國政府擬再提高債務上限來解決財政困局,舉債度日的格局不變,巨額赤字不知如何收場。加上這些年天量印鈔製造出超級金融泡沫,美國銀行體系隱患正隨着3家銀行先後被接管而引起全球恐慌,美元信用下降與美元資產價值的不穩定,令全球美債持有人感到不安。更要擔心的是,美國再施美元霸權,利用利率周期與地緣政治變化,繼續透支美元避險功能,以資金大挪移打擊其他經濟體的貨幣及金融市場,再以美元在全球抄底收割財富,故促成近年多國減持美債、推動本幣等穩定、安全的貿易支付結算,以及外匯儲備多元化,出發點就是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規避美元風險。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