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樂章集其九)
日高花榭懶梳頭,無語倚妝樓。修眉斂黛,遥山横翠,相對結春愁。
王孫走馬長楸陌,貪迷戀、少年遊。似恁疏狂,費人拘管,爭似不風流。
﹝詞律﹞
〈少年遊〉又一體。雙調,五十一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譜見下:(【平】表押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注釋﹞
1. 長楸陌:楸,音ㄑㄧㄡ,落葉喬木,葉像梧桐,夏天開黃綠色花,結實成莢。長楸,長列的楸樹,古代多植於道路兩旁。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直千金,被服麗且鮮。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
2. 恁:音ㄖㄣˋ,這樣。
3. 拘管:〈定風波〉:「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
4. 爭似:爭,怎。
﹝意譯﹞
太陽早已高高地照在繁花綠葉的臺榭上了,她依然無精打睬,懶得梳妝打扮,只是無言地倚著妝樓凝望,像望著什麼。只見她蹙著細長的黛眉兒,與那遠方橫臥的青山,正遙遙相對,彼此似乎都充滿了鬱鬱春愁。──
唉!我們這些青樓女子,又能如何呢?那些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兒,一年到頭總是騎著馬兒,在長長的楸陌上,來來去去,貪戀著青春少年時,要盡情遊樂。早知他也像這般地輕佻放蕩,任憑我費盡心思,都難以將他管束在身邊,唉!倒不如當初別與他相好才是啊!
﹝賞析﹞
柳永的俗詞,固然寫的也是風花雪月、女子情愁,可是與一般花間集或宋初晏歐一班上流階層所寫的閨怨詞,有著顯著的不同。首先是描寫的對象,不是富貴人家的少婦,而大多是酒樓歌妓,故而在文字上,比較少有「鏤金錯彩」的修辭,而代之以平淺而真切的白話口吻。葉嘉瑩先生說:「柳永用的是新鮮的詞句,是活生生的口吻,這就是一種創新。這裡有生活的真實,是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婦女形象和口吻。柳永的俗詞正有他真切、大膽地反映婦女生活的開創性的一面。」(註十二) 其在內容情感上,表現的是生活的真實,及一種面對「王孫走馬」的無奈與哀愁。
用此觀點來欣賞這首〈少年遊〉,便覺其描寫真切而鮮活。這首在《樂章集》中,是〈少年遊〉的第九首,可與第八首參看:
「一生赢得是淒涼。追前事、暗心傷。好天良夜,深屏香被,爭忍便相忘。
王孫動是經年去,貪迷戀、有何長?萬種千般,把伊情分,顛倒盡猜量。 」
首先,「日高花榭懶梳頭」,表現的正是這種「一生贏得是淒涼」的無奈。青樓女子,固然日日逢迎,依然有她們的情感,可是,不斷被玩弄、被孤負之後,對一切都覺得無奈,對每一個早晨、一日的開始,尤其覺得悲戚而不願去面對。無可奈何,只有「無語倚妝樓」了。無語,一方面已是無人相慰言;一方面,即是「追前事、暗心傷」。「倚妝樓」,是凝望,故下文有「遙山橫翠」與此呼應;「無語」,而唯見其「修眉斂黛」。「遙山橫翠」一般又有用來形容女子娥眉,此處,山與眉正遙遙相對,不僅在畫面上,形成一種趣味,「相對結春愁」,亦達到一種移情作用,與所謂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有同樣的意味兒。
春愁,愁什麼呢?下片所要表達的,即是這位女子內心的悲淒與哀愁。青樓女子日日交接的是些王孫公子,這些人,來來往往,貪戀的只是歡遊宴樂,那裡會把這兒的一位女子放在心上呢?這些女子,看也看慣了,難道會不知道嗎?然而,她們是人,依然懷有少女的柔情,一旦遇上了一位「看對眼」的風標少年,那個不傾心呢?感情與理智衝突,明知沒有保障的愛情,卻依然癡情如斯,終究亦要哀怨如斯了。所以最後,只得自怨自艾,悔不當初的歎一聲:「爭似不風流」了。這種明知愛不得,偏又割捨不下的深情,以及被玩弄的無奈,比之「千里征夫」,是再酸楚不過的了。
﹝結構﹞
這首詞──
上片寫從外面所見,是外境;
下片寫女子所思,是內在心境。
「春愁」接「王孫」過片,承上啟下,為整首重點。
上片先由花榭妝樓寫起,再寫女子,再進一步寫眉,層層逼進,鏡頭步步縮小,至「遙山橫翠」,撇開一宕,將鏡頭拉遠,引發無限遐思與深愁。其中,「遙山」應「倚樓」;「斂黛」應「無語」;「無語」復應「懶梳頭」之「懶」字。層次由大而小,由小而遠。
下片,「王孫」二句是所憶,「似恁疏狂」三句是所怨,是上片「無語」、「斂黛」之所思,「春愁」之所愁。結構嚴謹,前後呼應,連貫一氣。
﹝修辭﹞
上片鉤勒外貌,文辭較雅;下片抒寫情感,近似口語,是以女子口吻寫成。所謂「明白而家常」(劉熙載)、「出之以自然」(馮煦)、「皆無表德,只是實說」(項安世),此可見一斑。
﹝結語﹞
閨中少婦,是女子;青樓歌妓,亦是女子。女子一生求什麼呢?不過是與一個真心愛她的男子長相廝守而已。閨中少婦有怨,青樓歌妓亦楚楚可憐。所以,柳永打破一般傳統士大夫的觀念,大膽描寫她們的情愛與哀怨,讓我們在浩瀚的中國文學作品中,也能聽見她們的心聲,個人認為,是一個不可抹煞的貢獻。
……………………………………………………………………
附註:
一、參考葉嘉瑩先生的說法。見其《唐宋名家詞賞析─柳永、周邦彥》頁10。大安出版社。
二、參考《唐宋詞新賞》第四輯─柳永,頁100,葉嘉瑩的說法。
三、四、同註一,頁49。
五、同註一,頁51。
六、見梁著《柳永詞選》頁88~89。遠流出版社。
七、汪師的說法,見其《新譯宋詞三百首》頁54,三民書局。葉氏之說,同註一,頁50。
八、同註二,頁102~103。
九、同註六,頁88。
十、同註一,頁17。
十一、同註七。
十二、同註一,據第十一頁整理而成。
參考書目:
樂章集 (石蓮庵本)
彊村叢書
全宋詞
御製詞譜
詞牌彙釋
中國文學史 ( 劉大杰 / 華正書局 )
中國文學史 ( 葉慶炳 / 學生書局 )
詞史 ( 劉子庚 / 學生書局 )
柳永詞選 ( 梁雪芸 / 遠流出版社 )
唐宋名家詞賞析(3)─柳永、周邦彥 ( 葉嘉瑩 / 大安出版社 )
唐宋詞賞析 (第四輯) ─柳永 ( 張淑瓊 / 地球出版社 )
宋詞三百首箋注 ( 唐圭璋 / 華正書局 )
( 本論文為碩士班論文稿,成稿於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全文6500字)
……………………………………………………………………
補充─柳永小檔案:
柳永(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變。福建崇安人。北宋詞人。宋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後來只做了一個屯田員外郎的小官,故世號「柳屯田」。在詞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有《樂章集》。
自在老師撰
(整理於2010/6/6)
(文章有著作權)
~~~~~~~~~~~~~~~~~~~~~~~~~~~~~~~~~~~~~~~~~~~~~
案:本賞析研究論文為原稿,
經整理後已收錄於《閒雲書齋國學論文集》。
有著作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自在老師啟2011/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