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摩知識+〉近體詩能否押仄聲韻?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4080402456
【原題】
發問者: | |
發問時間: |
2014-08-04 08:36:59 |
雲子很少看到押仄韻的近體詩,除了王維的一些五言絕句作品(如鹿柴、竹里館),想問一下近體詩到底可不可以押仄聲韻?還是僅限於五言絕句才可以,煩請對詩詞格律較為熟稔的文友能夠幫我解惑 !
……………………………………………………………………
【自在老師解答】
題目問:「近體詩到底可不可以押仄聲韻?」
今天仔細研讀了相關書籍資料,發覺這不是「一般知識問題」,而是尚未有定論的「學術問題」。
基本上,目前尚未見到有書籍資料「明文規定」:「近體詩不可以押仄韻」。但就現有的唐詩資料檢視,則罕見「完全合律的仄韻近體詩」,多是一首詩中,律句與非律句相雜,使得在作品歸類上產生分歧,有的歸為「近體」,有的歸為「古體」。試論如下。
〔唐詩中的仄韻近體詩略述〕
近體詩與古體詩的區別,不在於用韻的平仄,或字數、句數,而在於句子的平仄是否合乎格律。凡不依格律的,便是古體,依照格律的,便是近體。這是「基本原則」。
然而,根據王力《漢語詩律學》(本人碩士班「詩律研究」課程的課本),唐朝的格律詩雖有仄韻作品,但十分稀少。五絕與五律有一些,七絕與七律則罕見。大部分的仄韻五絕,都算是「古體絕句」。故仄韻詩大多歸為「古體詩」。
王力《漢語詩律學》云:
「近體詩以平韻為正例,仄韻非常罕見。仄韻律詩很像古風;我們要辨認它們是不是律詩,仍應該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為標準。」
然而,檢視其所舉「仄韻律詩」之例,如:
劉長卿〈湘中紀行十首之一·浮石瀨〉:
秋月照瀟湘,月明聞蕩槳。石橫晚瀨急,水落寒沙廣。
眾嶺猿嘯重,空江人語響。清暉朝復暮,如待扁舟賞。
可知其所謂「是否用律句的平仄為標準」,是一種比較「寬」的認定,亦即一首仄韻詩中,有若干句子是「律句」,其他句子不合律,整首雖非完全合律,亦算是「近體詩」。
書中另一例:
韓偓〈乾寧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圍作〉
仗劍夜巡城,衣襟滿霜霰。 賊火遍郊坰,飛焰侵星漢。
積雪似長江,長林如斷岸。 獨憑女牆頭,思家起長嘆。
其下註言:「此詩失黏失對,與古風的界限並不分明。」
書中又言:
「仄韻近體五絕較為常見。(以下舉例,略)仄韻近體七絕非常罕見,茲不舉例。」
「仄韻律詩和絕句可以說是近體詩和古體詩的交界處。近體詩和古體詩界限相當分明,只有仄韻律絕往往也可認為『入律的古風』,因為近體詩畢竟是以平韻為主的。」
這是十分關鍵的說法。
所謂「律句」,五七言各有以下四種:
五言:
1.仄仄平平仄
2.仄仄仄平平
3.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平
七言:
1. 平平仄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仄平平
3. 仄仄平平平仄仄
4.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謂「入律的古風」,就是說作品不完全合乎「近體詩」格律,只是其中有若干句子是上述「律句」型態。
所以王力《漢語詩律學》便把這類仄韻之「入律的古風」,算作「仄韻近體詩」也。
而這類作品,尤其是「五言八句中間兩聯對仗」的「仄韻五律」,在清代蘅塘退士編著的家喻戶曉的《唐詩三百首》裡面,則皆歸入「五言古詩」。如:
杜甫的〈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結論〕
從以上略述可知,近體詩是以平韻為主的。在近體詩大盛的唐代,即使有形似「五七言律絕」之仄韻作品,也罕見完全合於近體格律者。這類作品是介於「近體」、「古體」之間的。
因此,近體詩押仄韻雖然並非不可,但對於作古典詩詞(非限於近體詩)有興趣的學習者,筆者不建議去追求學習這類連唐朝人都罕為之的詩歌形式。
若想作「五七言律絕形式」之仄韻作品,不妨放開「近體平仄格律」,而以「古體」規則來自由揮灑,成為「古風」或是「打油詩」,亦可達「詩言志」之旨也。
茲舉一首不合近體格律之仄韻七言詩偈以為發問者參考,並作結:
宋.慧開禪師《無門關》: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解答如上。
自在老師解答2014/8/5
……………………………………………………………………
〔發問者結題回應〕
(2014-08-07 17:04:54)
感謝老師詳盡又精闢入裡的解說,對雲子很有幫助 !其實雲子會發問這一則問題是因為雲子近日有創作一首仄韻的七言絕句,但之前鮮少看到有押仄韻的近體詩作品,才放上來發問,再次謝謝自在老師的挺力相助 !
............................................................................................
(2014-08-07 17:25:39)
武士道二首其一、侍
一劍霜寒風月舞,鋒芒光耀輕如羽。
凜然出鞘落櫻紛,志節忠貞青史豎。
(仄起七絕,上聲七麌韻,首句入韻)
雲子以武士刀的靈巧、堅韌及鋒利象徵武士冰清玉潔、忠於領主、不輕易認輸的高尚節操,也藉由歌詠武士刀,道出武士道的精神。
............................................................................................
【自在老師指導意見】
(2014-08-07 18:28:49)
一劍霜寒風月舞,鋒芒光耀輕如羽。
凜然出鞘落櫻紛,志節忠貞青史豎。
~~~~~~~~~
「龍雲子」那麼有興趣作詩,給你一點意見:
1.第一句「一劍霜寒風月舞」,這已經是在寫「劍光」了,「霜寒」就是形容「劍光」。
第二句「鋒芒光耀輕如羽」再形容劍的光芒與輕巧,就有點重複了。
2.既然兩句都寫了「劍」的光芒,第三句再寫「凜然出鞘」,豈不是多餘?如同你描寫美女肌膚如何雪白,再寫她「輕解羅衫」,不是冗贅?
3.三句都寫「劍」,第四句突然寫「志節忠貞」,銜接不上而突兀。
4.「青史豎」,「豎」字顯然湊韻不通也。
此詩起承轉合可再斟酌。句子可再簡練。供參考。
自在老師
(2014/8/1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