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不知道自己對張林的感情是出於異性之間的吸引,還是單純為了一個崇高的使命而憐恤他。」小說照見你我,一起來讀吧。
李芸不知道自己對張林的感情到底是出於異性之間的吸引,還是自己能夠超越世俗的愛情,單純為了一個崇高的使命而憐恤他的靈魂。
要知道,他們各自都有家庭,如果想從對方那裡得到一點點愛情,總有一絲絲偷的罪惡感。
01
張林是標準的「三高」人群——高學歷、高顏值、高收入,從小生活在一線城市,還有出國進修的豐富經歷,然而人到中年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捩點。
他從熟悉的行業退出,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一家初創企業擔任總經理。為了節約成本,公司的地址選擇在了城市的遠郊小鎮。
張林覺得自己的事業走到了低谷,從一線大都市來到這個貧瘠的小鎮,他不認為自己會遇到什麼貴人。或許這次又被妻子的話說中——「你就是運氣不好」。
結婚十多年,他已經習慣被物質條件優於自己的妻子否定,儘管兩人的結合有愛情,但是婚姻與愛情不同。
李芸結婚十多年,夫妻相敬如賓,如同左手摸右手;但是左手在吃東西,右手在看手機,如今他們的婚姻就是這樣互不干涉,但總歸是一體。
她的生活很簡單。老公上班,時常出差,李芸有更多精力照顧孩子,還有就是去教堂服事。轉眼她在這個小教堂五年多了。
因為換工作,李芸恰巧來到張林所在的公司擔任財務,他們就這樣成為了同事。在一間辦公室,同一個四人工位,他們抬起頭時能夠看到對方。

李芸對信仰敬畏,非常好奇什麼是聖靈的帶領。因為教會的人對她都很熱情,她又有服事,更多時候她覺得自己是被推著向前,但是從未經歷過那股神秘力量的帶領,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經歷,會以怎樣的方式經歷。
張林對李芸的簡歷馬虎地看了一眼,他閱人無數,簡歷並不重要。當李芸坐在張林對面時,張林內心是踏實的,她給人一種樸實穩重的安靜感,於是錄用了李芸。
李芸看著張林,他穿著利索,豎起的T恤衫領子,顯得他特別高冷,看著比自己年齡小,後來才知道他們是同一年的。
其實張林並不那麼高冷,他會和辦公室的同事們一起走路到食堂吃大鍋飯,邊走邊聊,話題時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次閒聊時張林提到「上帝的視角」,這讓李芸開始注意這位同齡的領導。
02
一天在公司吃午飯時,張林偶然提到自己患病的父親。老人是退休教師,因為張林母親患疾病突然離世,他的身體一落千丈,幾年前確診肺癌。
張林說自己多掙錢就是為了能給父親買昂貴的藥物,提高父親的生活品質。
李芸坐在張林的斜對面,聽他輕描淡寫地說著,內心激起莫名的感動。
李芸打開張林的朋友圈,看到微信背景是一張凌晨城市街道的照片,天剛濛濛亮,街道上有微弱的燈光,路上沒有一個行人,畫面空曠而淒涼。
他的微信頭像下面標記著:2016年9月29日凌晨4點30分。
後來證實那是張林母親去世的時間。李芸想起自己同樣年邁的父母,一種共鳴在心中升起,眼眶頓時有些濕潤。
那天之後,她的心思在更新變化著。她每當有機會與他相處時,總有一股壓抑不住的感動要說出來。
她想告訴他「人不止有今生,更有永生」,這句話總在她心中升騰。
公司剛起步,張林把自己的車提供給公司使用。有時候張林需要跟著財務一起出去處理事情。
一次張林開著車,李芸坐在後面。想起他病痛中的父親,那股無形的力量在催促她說話,不善言談的她竟然說了一些關於上帝的事情。性格孤傲的張林竟然沒有反感,但是他還是堅定地說:
「我相信凡事靠自己,相信因果。」
李芸沒有反駁,論口才,張林不知要甩她幾條街。
03
他們開始閒聊,天文地理,張林都能侃侃而談,李芸坐在後面靜靜地聽著。
每次單獨相處的時間都很短暫,李芸曾覺得來日方長,以後有機會再慢慢和他聊信仰和救恩,然而那股力量總在催促她。
這是她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急促感,特別是當他們有機會單獨相處時,有些話竟然從李芸嘴裏蹦出來。 她覺得並不是自己在說話。
李芸總感覺自己被一股力量推動著,為什麼會感覺時間如此緊迫?

一天張林工作時突然接到醫生的電話,李芸聽見他說:
「您是說已經全身擴散了嗎?……」
張林開始為父親的病奔波,不知道哪個大夫告訴他幾百公裡外的醫院有一種特效藥,他連夜趕往為父親買藥。
聽說張老師有兩三次半夜突然不舒服,直接打120到醫院,好在搶救及時,挽回了生命。然而生命什麼時候會突然停止,誰也不知道。
這些事情李芸斷斷續續地都聽說了,她開始默默為老人祈禱。
有時候她分不清自己是出於憐憫那位老人,還是出於關心張林。當兩種感覺交織在一起時,總有一些矛盾在內心爭戰。
04
一次辦完公司的事情可以直接回家,李芸為了能夠和他多聊一會兒,直接把目的地改成和他順路的方向。那個方向也是去教堂的方向。
她知道牧師在教堂,她邀請張林去一次教堂,為了給他父親祝福,為了讓他相信。
張林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和她聊起自己中學時的一段記憶。那年平安夜他去教堂看熱鬧,他說當時一個男的說只要他願意聽一次講道,就給他10塊錢。
他當時沒什麼錢,也沒有被10塊錢打動,反而氣勢洶洶地對那個人說:「我現在給你10塊錢,你立刻在我眼前消失!」
李芸聽得哈哈大笑。
張林苦笑了一聲,然後接著說,三年前他的岳父和母親先後去世,他說殯儀館的人都快認識他了。
母親去世後他曾去過教堂,那時他獨自一人出國散心,漫無目的地走在大街上,後來就走進了一間小教堂。

當時不是禮拜天,教堂裡面沒有什麼人,很安靜。牧師正好遇見他,還誇獎他虔誠,他接著苦笑著說。
李芸靜靜地聽著,可以感覺到張林在母親去世後心裡的無助和悲傷。
想起張林的父親目前還在生死之間,更在天堂和地獄之間,李芸心裡不禁一陣焦急。
眼看教堂快到了,張林推辭說還要去見客戶,沒有時間去教堂。
李芸不想強迫他,車子停下來的瞬間,她在後面看著他有些憂傷的樣子,內心竟然有一股難以壓制的感動。她鼓起勇氣對他說:「我給你父親做一個祝福禱告吧,只要幾分鐘,不會耽誤你時間的。」
她說完心裡怦怦地跳,等著他接受或者拒絕。
他竟然答應了。
這是李芸第一次當面給人禱告,兩種矛盾的情感依然在爭戰,但是更強的力量告訴她:突破自己,就在此時此刻!她為他,為他的家人懇切祈求:
「慈愛的天父,我們感謝祢,讚美祢,因祢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感謝祢將卑微的我們從塵土中揀選,感謝祢讓我和張總在工作中相識。」
「主祢知道張總內心的傷痛,祢知道他已經失去一位摯親。 現在他的父親正在病痛中,求神憐憫醫治,求神保守治療張老師的身體。」
「求神憐憫這個家庭,讓張總能夠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感受更多的親情,祢掌管著生命的時間,求祢憐憫這個家庭,讓他們在地上有更多相處的時間......」
李芸的眼角溢出了眼淚,其實這樣的禱告她不知在心裡練習了多少遍,然而還是有些緊張。
背完主禱文,李芸自嘲說不要覺得自己神經。張林依然面朝前方,但是非常誠懇地說:「謝謝,聽著特別舒服!」
那段禱告的錄音保存在了張林的手機裡。
李芸笑著說:「兩三個人一起祈求就有神的同在,神會更願意傾聽,你也要祈求。」
張林認真地點頭。
李芸輕盈地跳下車,長舒一口氣,心中的負擔一下子被釋放了,心跳速度慢慢恢復正常。
一道陽光從厚厚的雲層中穿出,正好照在她的身上,她忍不住唱起詩歌:
「這裡有神的同在,這裡有神的言語,這裡有聖靈的恩膏,這裡是另一個天地......」
教堂裡面,弟兄姊妹正在打掃衛生。雖然是租的教堂,但是他們像是在打掃自己的家,李芸拿起抹布也參與進去。
05
一天晚上,張老師忽然又不舒服,120直接拉著到了醫院。
第二天公司有展會,張林給李芸打電話安排工作,也讓李芸和同事早上來醫院門口找他拿資料。
李芸放下電話,卻難以入睡,默默禱告後給張林發了一條微信:
「張總,你別著急,我不能幫什麼忙,只能默默禱告了,求神醫治張老師。」
張林回覆:「謝謝。」
妻子給他送了飯,冷冷地說:「有事再打電話吧。」望著熟悉又陌生的妻子,他看著躺在病床上虛弱的父親,有些痛只能打碎了咽到肚子裡。
他打開手機,看著李芸的信息,走到窗邊。寂靜的夜,漆黑的天,然而此時竟有一顆星星在空中閃耀。

李芸和同事快到醫院門口時,張林走過來。 他穿了一件普通風衣,平時習慣豎起衣領,這次衣領平鋪下來。 頭髮簡單地塗了髮蠟,略有凌亂,但依然像一位紳士,風度翩翩。
當李芸越來越走近張林時,她突然感覺到有一股吸引力從張林那裡釋放出來,這股力量讓李芸有些陶醉。
當她走近張林時,這股力量還在,甚至她不敢與他面對面站著,彷彿會一下子被吸到他懷裡一樣。李芸低頭拿張林給的公司產品,張林也低頭。一瞬間,兩人的指尖微微觸碰到了,空氣中頓時散發出一股異樣甜蜜的味道,旁邊的同事似乎也感覺到了。
從辦公室到食堂有10分鐘的路程,李芸不清楚從什麼時候開始她盼望與張林同行,當只有他們兩個人一起時,她甚至望著眼前的路想:
要是這條路沒有盡頭該多好,要是能一直這樣走下去該多好。
她的內心一面是神聖的使命感,一面是暖暖的愛意,然而還有時常躁動的慾望。
一次兩人一起出去工作。張林對李芸說附近有一處地方很不錯,問她要不要去轉轉。儘管李芸很想去,但是內心的聲音告訴她不可以,於是她拒絕了。
當她從張林的車上下來時,車子「嗖」的一下拐進了衚衕。李芸的眼淚竟然流淌下來,怎麼也止不住,她騙自己是風吹的。
她是多麼想陪陪他,她的內心爭戰著。在過去的多少個夜裡,她用默默的禱告與他一起守望他的父親,也守望著他,多麼期待與他單獨相伴。
可是當他真的走近她時,她又頓時醒悟,自己並不是想要得到他。
06
很多事情,人無法預知。
由於總部不予注資,公司經營沒有費用,幾個月後便宣佈解散。
李芸這才醒悟那股力量緊迫的帶領。想到與張林分別的日子將近,她精心準備了一本聖經。她其實是想送給張林,但是知道他不會收,於是她又想了很多辦法。
當李芸終於鼓起勇氣將聖經送給張林時,他推辭說自己不需要這個。李芸早已想好說辭:不是送你的,是送張老師的,他在病房沒事的時候可以看看,會有幫助的。
張林這才接受,李芸如釋重負。旁邊另外一位領導看到聖經,不屑地笑了笑。

分別的最後一天,張林沒有開車。司機是一位氣質優雅的女士,但並不是他的妻子,張林自然地坐在副駕駛。
李芸恰巧看見了。張林下車和李芸解釋說是一個鄰居,順路一起過來的。
儘管如此,李芸內心依然失落,卻也慶幸自己那天的堅持。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她在心裡默默祝福:以馬內利。彷彿要把這句話刻到他身上似的。
他是多麼有魅力,他也說過曾經的助理知道他結婚了還想追他,那個上游公司的女經理將別人都拒之門外,唯有張林一次搞定業務。
他身後還不知有多少個愛慕者,李芸想到這些心裡酸酸的,很想找個沒有人的地方哭一會兒。
她傷心,因為她想知道,為什麼至高者要把這樣一個人放到自己的生命中?他不是壞人,就是女人緣太好了。
她在心裡抗拒著,但是內心總有一股感動在她的心間。是啊,不為別的,為了素未謀面的張老師,那個還與病魔抗爭的老人,那個還未走出黑暗的老人。
而且哪裡有完全的人呢?誰又是完全聖潔的呢?內心的污穢只有自己知道。
07
2020年,當人們正準備歡歡喜喜迎接新春佳節時,一場突然起來的病毒席捲全球,忙碌的人類立刻被摁下了暫停鍵。
自從公司解散,李芸與張林再也沒有見過面。只是李芸時常在半夜醒來,想起苦苦掙扎的張老師,這個生命即將走向終點的老人成了她心中的負擔,同時也帶給她靈裡前所未有的感動。
幾乎每個禮拜,她都會為這位老人、為張林獻上最真誠的禱告。她也在爭戰中,依然糾結自己是憐悯這位素未謀面的老人,還是愛慕風度翩翩的張林,所以才愛屋及烏。
她不清楚,一種極為高尚的情感和一種眼目的情慾交織在她的內心。
至高者還是安排他們有了交集,但是因為疫情,他們在工作上的合作只限於網路,他們的交往被限於不同空間的同一個時間。
在這期間,李芸也有幾次提到為張老師祝福禱告,張林每次都會禮貌地回覆「謝謝」或者「感謝」。
紳士般禮貌的回覆規規矩矩,平靜得沒有任何波瀾。或許她的祝福上帝沒有收到,更沒有回饋到他那裡
時間到了2020年9月中旬。李芸這段時間心裡非常不安,當她為張老師祈禱時常常有一股阻擋的力量,之前那種暢通無阻的感覺蕩然無存。
她想聯繫張林問問情況,卻擔心太過唐突,畢竟他們的工作只是每月聯繫一兩次,微信裡面簡短交流即可。
於是李芸沒有打擾,還是默默祈禱。儘管內心深處異常難受,但她更相信凡事都在祂的掌管中。
2020年10月初的一天上午,李芸突然收到張林發來的微信,眼淚頓時流下來:
「謝謝你一直以來給我父親的祈禱,我父親走了,後事已辦完,特別感謝。」
李芸看著這條信息,不知該如何回覆,她矗立在風中很久,任憑風吹亂了自己的頭髮。
她猛然打開他的朋友圈,頭像下面赫然寫著:
「2016年9月29日凌晨4點30分」
「2020年9月29日凌晨4點50分」
原來張老師已在9月29日離世,距離李芸那次在車裡為其禱告將近一年的時間。
李芸非常難受,但是卻有另外一種安慰油然而生:
「主啊,感謝祢,是祢借著這樣看似巧合的時間來安慰我嗎?古人常說不求同月同日生,但求同月同日死。這對老人是祢特別恩待的,是嗎?」
「他說『特別感謝』,是對這件事情的肯定,對嗎?主啊,求祢安慰我。」
-END-
作者簡介
柳暗花明
80後,自由職業者。曾經山窮水盡,如今柳暗花明。用文字治癒自己,照亮更多人。
圖書推薦

《恩典不留白,下筆如有神》
-莫非 蘇文安 劉小臨著-
恩典故事前,
人人皆可
自許為作者,
書桌乃朝聖祭壇,
生活如展頁稿紙,
捕捉心中悸動,
描述看不見的你!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4
北美:gcwmi622@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