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以你為榜樣嗎?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橫越三代,細膩地描繪親情點滴。也幫助我們看到真正的教育,不在口號裡,而在每天的選擇與行動中。
最近在NETFLIX引發熱潮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是一部深具療癒與人生哲理的作品。之前老公提醒我準備好紙巾,我還笑他誇張,結果一看——淚水根本停不下來。
乍看它的英語名「When Life Gives You Tangerines」(當生活給你橘子)不是很懂其意,後來才知是來自英文諺語「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make lemonade」(當生活給你檸檬,就把它做成檸檬水吧)。
而《苦》劇以濟州島為背景,該島盛產橘子,編劇用「tangerines(柑橘)」取代了酸澀的檸檬,帶出「苦盡柑來」的意涵:即使人生一開始是苦的,最終也能長出甘甜的果實。
這出橫越三代母女情的劇,細膩地描繪親情的點滴,讓人彷彿看見自己的影子,賺足觀眾的熱淚。然而,編劇也透過多組家庭故事,讓觀眾看見原生家庭如何深刻影響下一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無論是言語、行為,還是無意間的偏愛或冷漠,都可能在孩子的生命裡烙下痕跡。正如劇中所傳遞的訊息——「言教不如身教」,孩子觀察的是我們怎麼活,而不只是我們說了什麼。
劇中最讓人感動的角色之一,是早逝的母親光禮。她雖然是個生活在底層的海女,卻擁有深刻的智慧。她告訴女兒愛純:「我是歹命人,你不是。不要退而求其次,要活出充實的人生。」
她不僅口頭教導,臨死前還親手為愛純用「鳳仙花」染指甲,象徵「人生的哀傷會如指甲上的顏色漸漸褪去,活著的人會繼續下去,就像新長出來的指甲一樣,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這樣的價值觀成為愛純後來面對人生風暴的根基。當愛純的小兒子銅明在暴風雨中意外身亡,全家陷入悲痛,愛純仍能緊緊抓住這個信念,提醒自己:「還有兩個孩子需要我。」她沒有崩潰,而是選擇與傷痛共存,繼續活出母親的教導。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愛純從未接受命運給她的角色。她是島上公認的「文學少女」,卻沒機會讀書,無法追夢,只能困在小小的廚房煮飯、照顧弟妹。
但她對下一代,尤其是女兒金明,畫出了不同的命運藍圖。三輪車,是金明童年的玩具,也象徵母親為她築起的第一道守護之牆;她不要女兒像自己一樣困在命運中。
愛純曾說:「我希望她(金明)要什麼有什麼,想做什麼就去做......我不要她擺碗筷伺候別人,我要她不高興就能把餐桌掀了。」這不只是情感的表白,更是母親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自由宣言。
長大後的金明果真成為一個堅韌、善良的女孩。儘管生活貧苦,她仍因不忍老奶奶在風雨中賣豌豆而買下整籃貨物;與男友英凡論及婚嫁,卻遭未來婆婆的百般羞辱與阻撓,她毫不畏懼地掀翻餐桌、勇敢喊出:「英凡的人生屬於他自己,伯母過的人生是英凡的人生!」她的堅定與良善,正是母親活給她看的身教,所結出的果實。

但天底下沒有完美的父母。愛純對金明傾注全部的夢想與關愛,卻在無意間忽略了兒子銀明的存在。他總是被責備、被否定。
海女阿姨們提醒愛純:「再小的雨,也會打傷嫩葉。」但她總不放在心上。那些無心的話「你姐一句話都不用說,就把事情做好」與跟姊姊的比較,像針一樣,扎進銀明心裡,日積月累化為一道道難以癒合的傷痕。
但銀明從來不是壞孩子,他其實是個善良又暖心的男孩,只是渴望被關注、被肯定。他默默觀察父親寬值對母親的體貼,內心學習著如何去愛。他會幫媽媽搬最愛的珍珠貝衣櫃,在她的攤位準備暖爐。他的溫柔與體貼,讓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夫賢淑深受吸引,執著地非他不嫁。
直到銀明決定出海捕魚,想替家計出力時,寬值不顧腿傷,狂奔追他回來,哽咽地告訴他出海的危險,要是他有個三長兩短,媽媽也不想活了。那一刻,銀明終於明白:父母一直在用他們的方式愛他。
愛純與寬值的教育方式,不是無懈可擊,卻是用盡他們所有的能力,教會孩子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堅持。這是家庭教育最真實、最動人的樣貌。
然而,並非每個孩子都如此幸運。劇中也有幾組父母的負面示範,讓觀眾看見「孩子是父母的翻版」這句話的真實。
民宿老闆夫婦常偷客人財物,甚至在年幼的女兒面前毫不避諱。 被當場抓包時,女兒擦著媽媽的口紅,若無其事地說:「你還能怎樣?把金青蛙還他就好了!」這話暴露出一個令人心寒的事實:孩子已內化父母的價值觀,認為偷竊理所當然。
珍妮的母親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她灌輸女兒「要心狠手辣,踩著別人才能成功」的價值觀,導致珍妮不好好讀書而走歪了路。母親甚至不惜找人代考,當二人遭警方逮捕時,珍妮竟然說:「是媽媽逼我做的。」這一幕令人震撼,這樣的家庭教育雖然教會孩子如何在競爭中生存,卻忘了教她如何好好做人。
而英凡的母親芙蓉,是典型的「掌控型」父母。當英凡與金明論及婚嫁時,她一句「結婚就該門當戶對」硬生生將兩人拆散,並親手安排自己認可的媳婦。她借著「為你好」的名義,實則是讓兒子的未來活成自己的意願。

多年後,芙蓉一頭白髮,形容憔悴,向回到家的兒子抱怨受媳婦的氣。英凡卻冷冷答道:「我結婚時,只有你面帶笑容......你是我的人生,但這是我的人生,我可憎的人生,從來沒有一次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不過,只要你高興就好。」
句句血淚的話,揭露了掌控型父母帶來的傷害;他們或許出發點是愛,卻在不知不覺中奪走了孩子選擇人生的權利。孩子最終成了父母夢想的投射,卻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夫商吉則是一個令人又恨又憐的角色。他承襲父親的拈花惹草,習慣以暴制暴,對孩子說話總是大聲怒斥,嘴上掛著「我是負責賺錢的」。他的暴力也讓孩子在遊戲時模仿他的語氣:「你不想活了嗎?你敢惹我,我打到你識相為止!」
然而,這個角色的可貴在於他的成長。在妻小都離開後,夫商吉慢慢轉變,開始學著收起怒氣,與外孫女建立感情,小女孩甚至會主動喂他吃東西。他與前妻雖未復合,卻能坐在同一輛車裡好好說話,不再用命令的口氣,而是學會尊重與聆聽。這樣的轉變,讓人看到:即使是最不堪的父母,也有機會被愛和時間修補。
《苦》劇不只是溫情家庭劇,更是一面照見我們自己成長與教養方式的鏡子。它提醒我們: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言教不如身教。真正的教育,不在口號裡,而在每天的選擇與行動中。
聖經教導我們:「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我們無法成為完美的父母,但可以成為誠實、願意學習與悔改的父母。唯有以愛與榜樣為根,孩子才能在風雨中站穩、成長,甚至走得更遠。
-END-
作者簡介
以望
喜愛閱讀,熱愛排舞,更愛全家一起旅遊,放眼天下。2011年加入創文服事團隊,負責創文網路事工及讀書會。
圖書推薦

《書蟲落網有出路》
莫非、馬睿欣、譙進 著
從讀經、讀書
到用屬靈眼光
閱讀萬事。
本書探討
現代基督徒
如何透過閱讀,
在思想和生命上,
學習做大人。
購買資訊
台灣:道聲出版
https://www.taosheng.com.tw/search?q=%E6%9B%B8%E8%9F%B
北美:gcwmi622@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