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家庭也會傷人——觀《姥姥的外孫》丨劉嘉
2025/06/18 10:45
瀏覽903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對老人的冷暖沒有多少關心,卻為遺產歸屬夜不能寐,這是電影《姥姥的外孫》所展現的家庭場景。人的有限之愛如何回歸親情法則呢?這也許是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前一陣,與家人一同看了備受好評的電影《姥姥的外孫》。在該家庭題材影片正式引入國內之前,它已經在泰國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成為2024年度票房冠軍,並在豆瓣上收穫了高達8.9的評分,看過的觀眾無不為之動容,甚至落淚。

1

兒孫們的表現更像是機會主義者,而不是至親

電影的情節並不複雜,卻讓人感動:故事從一位老人的去世開始。年輕的阿安得知爺爺的死訊,最初的反應卻是冷漠的一句「又死了」,此時他正忙著在線遊戲,心中只對媽媽的打擾表示不滿。阿安與家中長輩之間的情感相對淡薄,偶爾應母親的催促探望幾次,因而對於爺爺的去世並無悲痛之感。

然而,在葬禮後,阿安意外聽到了爺爺的遺囑,瞭解到爺爺將所有房產留給了長期照料他的堂妹,令他感到震驚這讓阿安回想起,他曾質疑堂妹為何選擇照顧爺爺,而她的微笑背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原來照料爺爺就是她的工作,而遺產則是她等待的薪水。阿安開始意識到,堂妹的無私付出並非偶然,她的照顧是一份對未來的投資。

電影《姥姥的外孫》海報

阿安的想法開始轉變,他想也許可以靠類似方法獲得豐厚的遺產。他突然想起媽媽提到的姥姥已被診斷為四期癌症,治愈的機會微乎其微。受到啟發的阿安決定轉變形象,因此,他迅速轉變角色,成了一個孝順體貼姥姥的賢孫。搬到姥姥家顯然是有備而來,阿安開始有樣學樣地照顧姥姥。動機不純的阿安,沒有任何與姥姥相聚的渴望,是姥姥的遺產使他們連接在一起。

然而,現實的實施卻充滿了困難:他與姥姥之間的冷淡關係並未因為他的熱情而改善,反而引起了姥姥的警惕。窺伺遺產的還有姥姥的兩個兒子。大舅是姥姥心中最寵愛的兒子,也是一位強有力的競爭者;而小舅則是個遊手好閑的角色,他四處借貸,總是債台高築,他也在算計著這筆遺產。片中,兒孫們的表現更像是機會主義者,而不是至親。對姥姥的生死冷暖沒有多少關心,遺產的歸屬才讓他們夜不能寐。

這部電影原名《中國家庭》,自然而然地讓人聯想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而表達的內容也很中國。兄弟姐妹為了爭奪父母的遺產,打官司上法庭的數不勝數。隨著老一輩人臨近生命的終點,他們的遺產便成為後代覬覦的對象。這引出了影片中隱含的道德困境:姥姥尚健在之時,仿彿已被看作一份待定歸屬的資產,一塊待分割的蛋糕;而爭奪這份遺產的,竟是她一手撫養長大的子孫們。

「去愛,直到適應為止。」這是電影中那個因照顧爺爺而得到遺產的孫女所信奉的一句話;只是正確的話,卻用在了錯誤的動機上,她為了得到爺爺的遺產,而不得不去忍受爺爺身上的尿味。這樣的行為令人愕然。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在遺產的試探之下,兒女後輩都成了演員。

一個認識的長輩因房屋拆遷而獲得了一套寬敞的新居,兒子在房子到手後,積极參與裝修,聲稱是為了讓父親安享晚年。然而,裝修完畢後,兒子卻將房子據為己有。自己和妻子長期在外地工作,寧願讓房子空置,也不讓老人入住,導致老人只能依靠微薄的退休金在外租房度日。親情之下,這樣的事似乎不應該發生,卻切切實實地發生了。這讓我們得以探微人內心隱秘的貪婪,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之惡。聖經教導我們說,要孝敬父母,此種做法,豈不是一種羞辱的標記嗎?

2

誘惑改變人心,愛能挽回人心

電影之所以好看就在於,與姥姥相處的過程中,阿安的心境也逐漸變化,超越了金錢的考量,從單純的財產慾望轉為對姥姥的真正關心,一種生活秩序悄然改變著他。最終,外孫發現了親情的珍貴,不再渴望姥姥的遺產,也幫助兩個舅舅回心轉意,重新找回了家庭的溫暖。

可是電影畢竟是電影,真實生活中,因遺產問題而爭執不休的家庭屢見不鮮。人心中的私慾與惡念,常會噴湧而出,翻騰不休。在貪婪無度的人心面前,人的有限之愛,是多麼不堪一擊啊!也因此很少看到因遺產問題導致家庭關係緊張的案例最終能夠和解的報導。

隨著劇情的推進,姥姥在面對家庭成員的陰暗面時,仍舊選擇了以愛相待。正是這份愛,轉化了後代們的不良動機。影片結尾,當外孫接到電話得知姥姥為他留下存款時,畫面回溯到姥姥早年對阿安許下的承諾,那是一份愛的印記。禁止他人採摘門前石榴和每天節省下來的賣粥錢,都體現了姥姥對阿安承諾的堅守。儘管阿安意外地獲得了應有的物質回報,但他對這份報酬已不再看重。因為在照顧姥姥的過程中,他發現最寶貴的財富是愛,這份愛足以克服世間的冷漠和人性的墮落。

姥姥的房產最終留給了欠下賭債的小兒子。這一決定乍看之下似乎有違常理,畢竟,小兒子是那個揮霍家財、最難以寬恕的人。然而,這恰恰是影片最觸動我的地方,姥姥向我們展現了愛的深度。這種愛有敲擊人心的力量,它異常強大,強大到足以消融家庭成員間的隔閡與分歧,使人心變得柔軟。

姥姥這種無條件的愛,甚至在最後挽回人心的愛,讓我們不禁聯想到主的愛。我們也曾像揮霍無度的小兒子,本不應得到,然而,祂卻將他自己的生命賜予了我們。我們也因此受到激勵,願意回心轉意,並活出這份寶貴的愛。

這個世界的誘惑會改變人心,但愛能挽回人心。我想起一位朋友的經歷,他與弟弟一同繼承了父親在城市中購置的一套房產。信仰虔誠的哥哥,決定將房子作為弟弟的婚房。在一次團契分享時,朋友簡單的一句話——「與弟弟不爭不搶」,道出了他的不一樣。對他而言,物質財富從未超越家人,而是會化作家人間的祝福。他還說,如果沒有上帝,他可能會走上世俗的道路,與家人撕破臉皮,最終形同陌路。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一顆不為貪婪慾望所驅使的心,就是為祂作見證了。在這個世界上,多一套房產或少一輛車並不重要,缺少愛才是家庭繁榮興盛的致命破綻。在祂的愛中,我們都有一個可以穩行其中的高地,可以從世界的價值觀中掙脫而出,奉行天國的價值觀,並讓愛在家中、在人心中流淌不息。

-END-

作者簡介

劉嘉

曾為老師,多年前深受《在永世裡拋擲一個身影》一書的影響,開始思考講台與書桌的服侍。目前委身教會牧養和文字服侍。

圖書推薦

《書蟲落網有出路》

莫非、馬睿欣、譙進 著

從讀經、讀書

到用屬靈眼光

閱讀萬事。

本書探討

現代基督徒

如何透過閱讀,

在思想和生命上,

學習做大人。

購買資訊

台灣:道聲出版

https://www.taosheng.com.tw/search?q=%E6%9B%B8%E8%9F%B

北美:gcwmi622@gmail.com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