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遇見——直刺胸膛的利劍丨馬睿欣
2025/06/24 09:40
瀏覽684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這是一把利劍的故事。遇見這把利劍,她驕傲的心破碎,不再界定自己的人生身份是「導師」,而是「悔改者」。讓我們一起來看多琳·維爾秋的故事。

檢視個人生命,鳥瞞事工全景,走入文字侍奉。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GR01《文字人的基本功》。

生命中有許多遇見,是在不預期的狀況之下突然發生的,無法安排,也不能操控如何進行。我們稱之為意外、驚喜,或是晴天霹靂。

然而也有些遇見,其實,是長途跋涉尋找之後的到達。

遇見,可能也是終於尋見。

一瞬間,她,像個外人似的,伴隨著台下千百雙眼的注視,走進了那個溫和平靜的聲調所描述的世界裡。儘管那是自己的聲音,卻彷彿不屬於自己,那麼抽離。

愛、療癒、正念、和平......是的,走吧! 跟著這樣的指引走,總會遇見。她邊聽,嘴角微微畫出完美的弧形,邊注意到台下許多人在擦拭眼淚,許多人閉眼享受,更多人發出微微驚歎。

這是她所戀慕的言語,尤其當它們一遍又一遍地從自己胸腔發出,好像一朵朵從自己口中綻放的花朵,台下的人著迷,她更著迷。

等等。

著迷?著迷的意思是什麼?難道是先被緊緊抓住,然後迷失?!

多年來,她堅持努力地相信自己是天使的代言人,是光的傳信者,要把愛和寧靜的正念傳遞出去,要帶人成長、覺醒,讓大家知道神不在外面,而在裡面——不是內住,是與自己合一,說穿了,自己就是神。

想到自己是神,擁有無限的能量和愛,她的內心會澎湃如高漲的潮水。可惜潮水會退去,除非聚焦於這樣的信念,否則她內心抓不到邊際。多年來一心宣揚和追求的自由,其實在內心是沒有界限的威脅,會讓她感到迷茫。

她是多琳·維爾秋(Doreen Virtue),出生在一個信奉基督教科學派(Christian Science)的家庭。這個異端否認罪與地獄的存在,強調疾病源於錯誤思想,而不是實際的罪或墮落。她從小就被教導:「你是完全的、完整的、無缺的。」這樣的肯定聽起來正面又激勵人,後來混合在新紀元運動的觀念裡,讓她相信透過注重正面思維與能量吸引力法則,可以真正地,如神般,掌控命運。

父親是位工程師,性格嚴厲,專注於工作。童年的她渴望父親的關注,卻只能遠觀而無法靠近,內心常有一種強烈的自我證明的慾望。

愛是什麼?滿足是什麼?誰能深情地一直注視自己,不離不棄到永遠?

她不懂為什麼越渴望被看見,就越顯得微不足道,彷彿一陣微風都可以把自己從世界吹走?

缺乏,是人世間最讓人不舒服的感受之一,但它有時會悄悄地喚醒埋伏在內心深處的渴望,讓你我展開一場尋覓之旅。

多琳在大學主修心理學,研究飲食障礙、創傷恢復與女性心理成長,接觸了許多關於自我實現、潛意識力量、積極肯定語和靈性自療(spiritual self-healing)等的概念。這些在學術圈邊緣流行的「替代療法」,在多琳濃霧瀰漫的尋覓路上搖搖晃晃,仿彿迎面走來的靈魂解答,她拼命靠近,伸手去抓,卻抓不到什麼。

直到1995年,她在銀行遭遇一名持槍歹徒攻擊,緊急中,她似乎聽見一個「天使的聲音」對她說:「趴下!」——結果她因此避開危險,保全性命。

那天,她深信自己遇見了「天使指引」。

這樣的遇見使她自認擁有「與靈界溝通的天賦」。不久,她就正式走入新紀元靈性探索,開始研究「天使學」、「通靈引導」、「高我對話」、「查克拉療癒」等能量工作,之後開辦課程、寫書、做廣播與牌卡指導,漸漸成為全球新紀元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導師之一。

幾年間,那個神奇的遇見為多琳帶來了成就感、金錢、人氣、媒體曝光率。每次有學生站起來說參加了她的研討會得到怎樣的提升、改變、突破,或是在簽名會中被某位讀者流淚擁抱,說自己被她寫的書「拯救」時,她都非常感動,那些片刻不單讓她覺得被看見,而且相信自己的存在很有意義,很豐滿。

只是如同注射在臉上的肉毒素——能維持短時間的青春,卻無法讓人年輕——一般,那些所謂的祥和與美好,回到現實,只要和先生起衝突,對孩子怒吼完,就會消失成為臉上被歲月砍過的刀疤。走下講台,現實生活中的她經常吸不到正向宇宙訊息,陪伴自己的是稀薄的氧氣,和急促上下的胸膛。

作為新紀元運動的代言人,她站在鎂光燈下,穿著飄逸的長袍,舉手投足間帶著慈悲與智慧。她用柔和的聲音談愛與療癒,用卡牌引導人探索命運,用正念與能量回應人對神秘的渴求。

你聽,現在誰不把「正能量」掛在嘴邊呢?有時候她身處一群不知道什麼是新紀元運動的朋友當中,聽著他們開口閉口正能量,會偷偷歡喜,因為自己正是把這個種子撒向生活語言土壤的其中一位耕耘者。

出版過五十多本書,創作過上百副「天使卡牌」,主持電視節目、接受媒體採訪,幫助成千上萬人「連接天使與宇宙能量」,使她的名字幾乎等同於靈性指引;但在夜深人靜時,她卻時常像一個被關在迷宮裡的小女孩,找不到出口。

她相信人有靈魂,自己一直在教導人怎樣搭建起有次序的靈性劇場,去上演一場又一場精彩的劇碼;可是自己裡面的劇場,卻找不到導演,經常只是一堆比手畫腳的演員,在演出荒謬難懂的情景。

和平常人一樣,她渴望愛情,渴望把自己躁動的心安置在婚姻裡,不再漂泊。可是她已經有過幾次婚姻,都從希望開始,以幻滅結束。在她追求的新紀元運動中,愛是一種宇宙能量,是和諧共處,是無條件接納,是用正面態度與人互動。然而在婚姻的現實裡,她發現太難了,頭腦懂的,行不出來。靠靜坐,觀想愛和宇宙能量,想著自己可以和萬物合一,給出無條件的愛......大師說愛才是人的本質,只不過被世俗蒙蔽,所以必須修鍊,才能與愛的本質相遇。

然而在和丈夫不斷爭吵,各自索取卻得不到的失望和怨恨中,她漸漸發現蒙蔽自己的不是世俗,而是惡的存在。那些狡猾的,在人心裡的黑暗,並不是用水晶、塔羅、聲音療癒就可以去除的負面能量,而是更深、更無法自拔的罪惡。

和第一任丈夫在大學認識,婚後她熱衷於心理治療和靈性追求。當時的她沒問過為何這些追求對自己的婚姻毫無造就,反而讓她對婚姻現況越來越唾棄,越來越無法忍受。

她以為是因為信仰不同而無法交心,因為價值觀不同而無法同行;於是第二段婚姻,在夢幻和共鳴中,她用新紀元的婚禮宣告找到了宇宙安排的靈魂伴侶。婚後兩人一起對外合作無間,回到私人空間卻經常彼此指責、爭論,關係充滿了不安。這令她開始懷疑自己的靈性追求並不能帶來真正的醫治。不到五年,這段婚姻也走向破滅,她內心對新紀元靈修產生了不敢對人傾訴的質問:不管怎麼修鍊,碰到真實人性裡的罪,都徒勞無功。 就算找到全世界最合適的配偶,在人罪性的挑戰下,仍然會彼此傷害到體無完膚。

但她一邊教人怎麼找到愛的頻率,一邊饑渴著被愛。第三段婚姻發生在她新紀元事業的巔峰期,對象同樣是一位新紀元作家和導師。他們聯手巡迴演講,一起出書。在許多信徒眼中,他們就是靈性伴侶的典範。

罪繼續如蟲子,在他們外表光鮮的關係中探頭鑽動,直到裡面到處是坑坑孔孔。事業上的合作最終變成靈性爭競,兩人明明有相同「信仰」,內心卻沒有真實連結。人前講得那麼偉大激昂的愛,在婚姻裡並沒有落實成為饒恕、委身和忠誠,反而只有索取和操控。

「我們談論那麼多愛的頻率,實際上卻沒有能力彼此相愛;看重直覺,卻不願意真實聆聽;談靈魂成長,卻迴避著罪和悔改。」多年後反思當年的景況,她如此感歎。

2017年,她已經進入第四段婚姻裡,住在美國夏威夷,事業依舊蒸蒸日上,但內心卻開始動搖。她感到自己經常深陷於不安的情緒裡,尤其每次進行「天使導引」或「通靈冥想」時,更隱約感覺到一些奇怪的東西在靠近自己。甚至有天,當她為一個人做「天使卡牌導引」時,突然間,心裡冒起一個念頭:

「這些真的來自神嗎?我真的知道我在和誰對話嗎?」

疑問像火星一樣閃入她內心的枯木堆,立刻點燃,而且越燒越烈。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她睡不好、情緒低落,甚至出現恐慌癥狀。多年來熟知的進入寧靜的技巧和方法都像突然失效的按鈕,怎麼拍打也起不了作用。

有一天,她在書房中不安地來回走,突然在架子上看到一本聖經。那是多年前一位基督徒朋友送她的,因新紀元運動不反對其他宗教,就一直被當作「靈性參考書」擺在一邊。

她坐下來,開始隨意翻閱。起初,只是想確認「聖經中也說天使很光明」,替自己過去的教導找到佐證。不料,一段話竟跳入眼簾:

「不可有行巫術的、觀兆的、交鬼的......凡行這些事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申18:10–12)

那一刻,就像有一把利劍突然在大霧瀰漫的路上出現,直接刺穿她的胸膛,把心劈開。

她說:「我以前讀這些經文時,總覺得是比喻、象徵。但那天,那字句面對面向我走來。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一個有位格的神在對我說:你誤導了人。你在行我所憎惡的事。」

她遮住臉,忍不住哭泣,不是害怕懲罰,而是羞愧和震撼。

「我錯了。我不認識祢,但我想認識祢。求祢赦免我,帶我回家。」

第二天,她開始封存所有「天使卡牌」「能量指南」「通靈書籍」;寫信給出版商,要求下架相關書籍(雖然有些仍被市場保留)。她上網發佈悔改聲明,向多年追隨她的人公開道歉。許多人震驚、憤怒、取笑她。她失去了合約、影響力與收入。

但她說:「我失去了世界,卻找到了我的靈魂。」

在夏威夷,她開始穩定參與當地一間教會。那是她第一次系統性地學習聖經,也是第一次讀完整本新約。

她還加入小組,重新學習禱告、敬拜、讀經、靈修,開始明白什麼是救恩、恩典與十字架。

遇見那把直刺胸膛的利劍之後,多琳·維爾秋死了,也活了。

過去,在兩個兒子的生活中,她母親的身份常被「靈性導師」的角色取代。其中一個兒子曾對她說:「你知道嗎,媽?我不想要一個講座主持人,我只想要你抱我一下。」歸信基督後,她親口向兩個兒子道歉,不再試圖「傳教」,而是先承認自己的錯,並學習閉嘴、傾聽、陪伴;不再用術語回應他們的焦慮,而是說「我在這裡」、「我在為你禱告」。

「我以前教別人『如何成為光』,卻忽略了如何真實地愛一個人。悔改讓我第一次用眼淚、禱告和擁抱,走進孩子的世界。」

這是一把利劍的故事,但它不是為了傷人,而是為了拯救。

遇見那把利劍,讓多琳驕傲的心破碎,並重新界定自己的人生身份——不再是「導師」,而是「悔改者」。

她說:「以前我常講要『成為光』,但現在我知道,我不過是一根被點燃的蠟燭。光不是我發出來的,是主發出來的。」

遇見那把利劍,瓦器破了,有光從裡面透出,照亮黑暗的內在空間。

多琳後來選擇搬離城市,住進鄉村農場。每天養雞、種菜、讀經,並與一隻狗作伴,以寫作、代禱與門徒訓練為生活核心。

她說:「我曾住在光鮮的別墅中,穿著設計師服裝,但內心是乾渴的。現在雖然每天清理雞舍、種地,卻覺得心是自由的。」

生活節奏放慢了,不再追逐舞台,不再開辦課程,也不再出售「心靈產品」。她不需要到處追求光和愛,因為被利劍刺過的地方,被上帝的光和愛永遠佔據。

第四段婚姻,因為丈夫無法認同她離開原來的信仰和生活而結束。她表示自己決定選擇單身,直到見主面的那天。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我,就是那被神的話語刺透的靈魂。我不再尋求婚姻關係來定義自己是誰。我已將我的生命全然交給主,祂就是我唯一的主宰與安慰。」

不是在夢中遇見異象,不是在危機中聽見聲音,而是在被神的鋒利話語『突襲』之後,多琳終於遇見自己大半生一直在找尋的,永遠的溫柔。

-END-


作者簡介

馬睿欣

電子工程學士,富樂神學院神學碩士。 一生鍾愛寫作。 曾任《宇宙光雜誌》、《真愛》雜誌專欄作者,文章發表於兩岸北美雜誌報紙、公眾號等。

過去幾年主領「用心生活」微信群透過文字去影響近學員在不同人生階段(單身到成人子女的父母)的現實生活中認識真理,活出真理,享受真理。

著有散文集《遊子足音》、《管教的智慧》、《理家理心》、《直面網路》、《書蟲落網有出路》(合著)、《養育模式大逆轉》。

課程推薦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馬睿欣老師文章
上一則: 遇見天書丨馬睿欣
下一則: 我想為你寫丨馬睿欣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