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我的東門町
2009/01/19 00:06
瀏覽1,897
迴響2
推薦44
引用0

刚看了猫儿写的“猫儿’s东门记忆~寻找江南苏北好滋味”http://blog.udn.com/yachien1210/2574154

又联结回到了ScubaGolfer07年十月的“东门小吃的世代交替”http://blog.udn.com/scubagolfer/1257292

决定暂时搁置原本写了一半的跑步心得以迅速捕捉脑中被翻搅起来的东门记忆。深知道这把年纪的脑子,在没有参考资料的辅助下,许多的感动是稍纵即逝的。

祖父在1946年因着资源委员会的工作来台。从我1966年出生以来到1982年夏天拆迁以前的十七年中,除了7475年间住在和平东路二段9617104楼晚上看“金不换”“剪刀菜刀剃头刀”和“王者之剑”等中视八点档连续剧的日子外,大部分的岁月都是在杭州南路一段101巷(是的,就是老张担担面那儿)31号的日本式房子中渡过。可以算得上是标准的“东门町”长大的孩子。

在金山南路拓宽以前(1978还是1979?不可考),整个是一片错综复杂的低矮房子;小美冰淇淋的本店就是从宝宫戏院走过来的路冲上,信义路新生南路口的应该是二店吧。舒乃思绝对是小美的人气之选,然我仍是独钟小美冰砖,还记得每次去都只是点半块!

 记忆中,东门菜市场是成十字型;一条与信义路平行的现在被金山南路切成两段,垂直的那条就是通往信义路的主要行人通道了。一路上的鸡鸭鱼肉摊贩是早年传统市场的令人掩鼻,最让牵着大人的手的我期待的就是快到信义路口的两家肉鬆和猪肉乾店了。我一直是“味觉唤起记忆”的忠实信徒;白长寿的味道能立即在脑中贡献出辅大理二舍走廊的画面,就如同刚烘烤出来的肉鬆和猪肉乾的香味之于东门菜市场。

 

出来了右转就是银翼(现在已经搬到宝宫对面了吧),一般的路线是左转。这时候就要看陪的人是谁了;若是祖父,可能去连雲街的一樂也铰个头发,祖母可能是到国际面包帮父亲买他最爱吃的伦教糕(看到ScubaGolfer提起它,淚水都快流出来)。说起国际面包,讶异的发现“机器现切的西式火腿”不是我专属的记忆,小时候最喜欢看机器前后移动,把火腿一片片精准的片下来的画面,脑中现在还能迴想起金属刀划过火腿规律的声音!国际面包在早年就像中山北路六段的Susan’s Kitchen一样是个兼卖舶来品(美国货为主,像PX一样)的地方;我去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浏览所陈列的G.I.Joe及其配件,拥有这种美国大兵玩具是童年深刻的梦。

中心餐厅 老傅。三十几年前凡是祖父生日一定会在家里办个四五十人的聚餐,日式房子的好处是空间足够,而中心餐厅的外烩服务即是最安心的选择。看着院子里排列的自助餐炉具心理就莫名的兴奋了起来。然随着亲友散居海外,搬迁,以及祖父母的过世,这样的聚会也就不了了之 ...

 

也算是对一个时代的追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美食
自訂分類:过日子
下一則: 中国的未来?
迴響(2) :
2樓.
2009/02/17 09:56
跟者你的時光機器又走回去一次

小時彭過年就會陪老爸去東門市場買菜

通常會先去銀翼合吃一碗蔥燒煨麵

也愛跟者大人去國際麵包買奶油看者各色食材可開心一整天

我們還會在買了奶油後去晴光市場吃碗擔子麵呢

怀旧真是迷人的陷阱!

挑战是:

1。往事已经沉降到不可测的记忆深处(就是老了,想不起来

2。自以为记得却沦为“城门城门鸡蛋糕”型的误谬(郭公夏五,郢書燕說 - 又是怀旧词!)

Giver 不远离人群2009/02/19 11:23回覆
1樓. Serena Deng
2009/01/19 19:12
時光飛逝
這幾十年來台灣真的變化很大,記得我的南港娘家在小時候還是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呢!小時候,老師說都市都是車水馬龍高樓大廈,鄉下則有許多田地,那時我還以為自己住在鄉下哩!

嗯,你看过绿油油的南港,我看过没加盖的瑠公圳!

这些就像Steve Austin,雷鸟神机队,或史艷文一样,是一个世代的表癥

Giver 不远离人群2009/01/19 20:20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