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宜刺激中國,所以無法打「抗中保台」
黃珊珊想要談政策,不過另外兩個候選人,不想談。
蔣萬安幫柯文哲出征「陳時中攻擊泡水車」事件,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蔣萬安來做會更好。
陳時中乘機攻擊柯文哲的水門事件,反而突顯自己的不適任。
黃珊珊沒有再去挑陳時中語病。
但是那晚,黃珊珊雖然已經卸任副市長,還是在幫忙處理那個擋著成功隧道的樹。
--
大巨蛋案,最後定調是「馬英九的弊案」,不過 黃珊珊 也很善良,說是「馬英九也擋不住國民黨盤根錯節的政商關係,蔣萬安擋得了嗎?」,沒有攻擊馬英九。
不過,柯文哲擋了,付出不少政治代價。而綠營市長,從林智堅蓋的球場來看,根本不會擋。
黃珊珊沒有凸顯自己的價值。
--
黃珊珊 說 高嘉瑜擋了松湖超高壓變電所,不過當年擋的人,也包括李彥秀。而且郝龍斌也擋過,也企圖護航過。蔣萬安 不會擋,會是因為沒有能力擋。
整個過程,反而高嘉瑜是一直認真在處理的人。
但是認真的議員,選票不會轉移到 陳時中。看來也不會轉到黃珊珊。
--
這次選舉,社宅應該是重要議題,18歲公民權也是。
不過18歲沒有權力為自己投票,而老人不覺得讓18歲投票會支持自己想支持的候選人。
其實30歲的「抗中保台」這代人,本來應該也會支持18歲公民權。
但是從這次首投族的意向來看,20歲到24歲,其實對刻意的「抗中保台」反感
目前沒有一個候選人掌握到這股趨勢。
而18歲公民權,極有可能不會通過。
--
如同陳水扁所說,辯論不會改變投票意向。
不過投票如果失言,會改變投票意願。
犯錯犯最多的是陳時中。至少在台北市,投票率不會高。
--
但是選前的「事件」有可能造成「棄保」
前提是有一個候選人引發的仇恨值夠高。
目前最能夠刺激民眾黨支持者出來投票的是 陳耕仁。
但只有在 朱立倫 加持之下,才有可能造成全面性的反感。
當年吳斯懷影響大選超過數萬票。
--
現在看來,藍綠贏了,是非、賢能,都無法戰勝藍綠。
台灣民主制度,無法成為台灣的護國長城,也無力照亮中國,只是一場無聊爛戲。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