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議程表
第三十三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簡介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緣起於 1990 年,由法鼓山聖嚴法師、法光佛 學研究所長恆清法師發起,讓年輕學子有研究發表的園地,歷年來有十四 個以上的單位承辦過,共發表七百多篇論文。 本屆發表會由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台灣宗教學會主辦,協辦單 位則包含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佛光山叢林學院、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 心、中華慧炬佛學會、淨覺僧伽大學、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華梵大 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福嚴佛學院、華嚴專宗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等。 今年訂於 2022 年 9 月 23 至 24 日(週五、六),分別在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23 日)和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24 日)兩個場地舉辦。 特別作此安排的用心和用意,是希望透過南北交流,讓佛學研究有更多開 展的可能性。 本屆發表會主題為佛教學研究、佛教經論與文獻研究,或任何與佛教 相關之議題,且特別鼓勵佛教與其他宗教的交涉或比較的研究主題。將邀 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林鎮國教授擔任主題演講者,主題為「佛學研究的 未來願景和期許」,期望可提供學子們對於佛學研究有新的思路和方向
第 33 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議程表
2022 年 9 月 23 日(星期五) | |||||
8:20-8:40 |
報到 |
| |||
8:40-9:00 |
開幕式主辦單位致詞 蔡源林教授(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李玉珍教授(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蔡維民教授(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 |
| |||
9:00-9:50 |
主題演講「佛學研究未來願景和期許」 主持人:蔡源林 教授 講者:林鎮國 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
| |||
時間 |
主持人 |
發表人 |
論文題目 |
講評人 |
地點 |
第一場發表 10:00-12:10 |
李玉珍教授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所 |
釋清明 圓光佛學研究 所(碩) |
《往生論》思想源流之初探 |
李玉珍教授 |
A |
釋香率 華嚴專宗研究 所(碩) |
雲棲袾宏「業淨土而贊華 嚴」的主張 |
簡凱廷教授國立臺灣大學 中文系 | |||
釋智鏡 圓光佛學研究 所(碩) |
《首楞嚴義疏注經》中「五陰魔境」之研究——以「想陰」魔境為例 |
林欣儀教授佛光大學佛教 學系 | |||
黃康喆 玄奘大學宗教與 文化學系(碩) |
略探奢摩他止住修中九住〈心〉次第要義思辨 |
蘇南望傑教授佛光大學佛教 學系 | |||
謝世維教授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所 |
羅燕媚 國立清華大學 中文所(博) |
李覯佛教觀的複雜性 |
林建德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
B | |
楊璟惠 天主教輔仁大 學宗教學系研 究所(碩) |
真實與虛構——羅妙吉法師改宗傳記之基督教史料探析 |
侯坤宏教授玄奘大學宗教 與文化學系 | |||
釋天宏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碩) |
佛教思想對西方「靈性」理 論的影響 |
謝世維教授 |
|
|
釋寂海 國立中山大學 哲學研究所 (碩) |
修定的前行初探——以《沙門果經》、《瑜伽師地論》與《清淨道論》為範圍 |
釋果鏡教授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學系 |
|
12:10-13:30 |
午餐 |
| |||
第二場發表 13:30-15:40 |
何建興教授中央研究院文 哲所 |
林維明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論牛頭宗法融的禪思想為 印度禪的創新 |
釋永東教授佛光大學宗教 所 |
A |
釋延正 福嚴佛學院研 究所(碩) |
關於「戲論」在中觀教學中之意義——以《明句論》為中心 |
何建興教授 | |||
釋淨賢 圓光佛學研究 所(碩) |
僧祐的佛教史學方法探究 |
曾堯民教授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學系 | |||
周祝吟 法鼓文理學院佛 教學系(碩) |
雪嶠圓信法脈之研究 |
吳孟謙教授國立中山大學 中文系 | |||
釋覺明教授南華大學宗教 所 |
李庚道 中興大學中國 文學系研究所 (博) |
試析班禪喇嘛普陀朝聖之機緣與影響——從紀錄和報導中考察 |
梅靜軒教授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學系 |
B | |
釋能超 佛光山叢林學 院經論教理系 (碩) |
《人間佛陀漫畫系列》的圖像詮釋及所蘊含之佛陀觀探究 |
林仁昱教授國立中興大學 中文系 | |||
許榮祥 慈濟大學宗教 與人文研究所 (碩) |
試探證嚴法師「跨宗教」合作之共善共伴理念——以西非獅子山援助經驗為例 |
釋昭慧教授玄奘大學宗教 與文化學系 | |||
陳正偉 國立中山大學 哲學研究所 (碩) |
佛教不二思想與吠檀多不二一元論的比較 |
胡志強教授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 |||
集合 15:40-15:50 |
準備搭車前往中山大學 |
|
2022 年 9 月 24 日(星期六) | |||||
9:30-10:00 |
報到 |
| |||
時間 |
主持人 |
發表人 |
論文題目 |
講評人 |
地點 |
第三場發表 10:00-11:40 |
陳美華教授 魚籃文化 |
劉坤和 南華大學宗教 學研究所 (碩) |
《占察善惡業報經》之佛教 思想與實踐方法研究 |
簡玟玲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
A |
李明傑 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暨研究所 (碩) |
佛教與伊斯蘭教死亡觀比較 之初探 |
蔡源林教授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所 | |||
邱品人 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 化(碩) |
臺南市區街道祀神之研究 |
陳美華教授 魚籃文化 | |||
林佩瑩教授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所 |
釋滿律 華梵大學東方 人文思想研究 所(博) |
慧思忍辱思想之探究——以《法華經安樂行義》與《大智度論》之比較為主 |
林佩瑩教授 |
B | |
釋果慨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碩) |
「一」歸何處:從「二元分立論」探究漢傳佛法「不二」的修行路徑 |
釋長慈教授 福嚴佛學院 | |||
方耀珠 南華大學宗教 學研究所 (碩) |
當代准提法門實踐方法之探 究——以十方禪林為例 |
陳娟珠教授華梵大學文物 館 | |||
11:40-13:00 |
午餐 |
| |||
主協辦單位會議 |
| ||||
第四場發表 13:00-14:40 |
邱敏捷教授國立臺南大學 國文系 |
釋見澂 香光尼眾佛學 院(應屆畢業 生) |
月稱《入中論》中的「世 俗」淺探 |
宗玉媺教授佛光大學佛教 學系 |
A |
廖幸華 南華大學宗教 學研究所 (碩) |
唐宋熾盛光佛信仰與遵式《熾盛光道場念誦儀》之研究 |
邱敏捷教授 |
|
|
丹增南卓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博) |
菩提三十七道品之一「四 念住」探究 |
劉國威教授國立故宮博物 院 |
|
鄧偉仁教授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學系 |
張巧昀 法鼓文理學院佛 教學系(碩) |
《雜阿含經》五陰法門的心解脫機轉與認知行為心理療法之對話 |
溫宗堃教授 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學系 |
B | |
朱麗亞 東海大學哲學所(博)/比利時根特大學語言與文化系研究所(博) |
關於佛教「涅槃」的幾個思 考 |
鄧偉仁教授 | |||
黃裕隆 法鼓文理學院佛 教學系(碩) |
藏譯本《阿毘達磨俱舍論》暨稱友《明義疏》關於「三有為之有為相」中重說「有為」之考察 |
林恕安教授國立臺灣大學 哲學系 | |||
14:40-15:00 |
茶敘 |
| |||
第五場發表 15:00-16:40 |
越建東教授國立中山大學 哲學所 |
釋演霙 佛光大學佛教 學系(碩) |
從《歸元鏡》管窺晚明佛教 淨土傳播 |
黃國清教授 南華大學宗教 所 |
A |
釋知濤 佛光山叢林學 院 |
試探憨山德清與天台智顗在一心三觀學說上的差異——以「心性本體觀」及「實相觀」為核心探討 |
郭朝順教授佛光大學佛教 學系 | |||
鄧葶愉 佛光大學佛教 學系(碩) |
《法句譬喻經》諸本對勘 研究 |
越建東教授 | |||
16:40-17:30 |
閉幕式 表揚優良論文/交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