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琳瑯滿目的廣告盈千累萬~鳥集鱗萃之餘,讓blog花花綠綠,
貓兒通常不會深入點閱,不過近來udn網友看到的:遠東印象一甲子,
倒是引起貓兒不少興趣; 小時候至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看表演之前,
家人往往與貓兒,在遠東百貨的5F中餐廳(當時營業樓層只到五樓,
該層主要作商品特賣)嚐幾樣熱炒(聽說遠百B1的統一牛排館更優,
可惜在貓兒出生前,就結束了營業),看完表演,運氣好的話,還來得及
到經常打出6-7折的遠東超級市場,買東西回家;而附近的城中餐廳,
新生報廣場的金雙囍(15F,湖南菜與廣東飲茶各據一隅),九如餐廳
(B1,江浙熱炒),力霸酒樓(6F,港式飲茶),都是貓兒常與家人用餐處,
餐廳裡有許多耄耋熟客,貓友則說:這中間,可有不少人是報業耆碩呢.
(今日下午~貓兒與友台的舒夢蘭@台北花園酒店的開幕酒會)
穿越中山堂廣場,貓兒沉澱一下在城中區的愀愴回憶,好些個年前,
林大椿教授與貓友&貓兒,一同由中央圖書館(林教授在該館有間
研究室)步往山西餐廳用餐;走近延平南路時,林教授提醒貓兒:
經過此處,得抱持著謙卑的敬意:許久前,城中區濟濟群彥鸞祥鳳集,
新生報的資深報人~謝然之先生,大華晚報(漢口街)的耿修業先生,
聯合報(舊址在延平南路)的劉昌平先生...等,在台灣新聞業還處於
蓽路藍縷時期,這群以報社為家的新聞工作執行者,傳承了張季鸞,
葉楚傖,胡政之,陳布雷等先賢的辦報精神,和抗戰時期 (民國26年,
五三,五四大轟炸)程滄波&黃天鵬先生,那份隨時以命殉職的壯烈,
其後多少報界精英,在這裡殫精竭慮~每天採訪之餘,仍鋒發韻流,
意到筆隨記錄著新聞(即後世的歷史),實踐媒體工作者的使命天職.
(現在我們去中山堂欣賞影展片,到堡壘咖啡廳聊天,那麼半世紀前,
當年新聞人每日匆匆經過中山堂時,他們腦海裡想的又是什麼呢?)
貓兒高中畢業那年,意興勃勃 準備進入州立大學的傳播學院就讀,
朝著全方位媒體人的生涯規劃做準備,也很幸運地,在與新聞學界
淵源甚深的貓友安排下,參與幾場聚會,並聆聽到數位資深新聞人,
言微旨遠的教誨;尤其是潘煥昆先生 (曾任中央日報&中央通訊社
社長,並於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進修),對於貓兒在過這暑假後,
即將再次赴美攻讀大眾傳播之情形,要求貓兒:可別忘了我們的本!
華人在前輩先賢的奉獻努力下~早已累積相當厚度的新聞學研究,
他由衷深切建議貓兒,課餘忙碌之餘,可得多讀書呀!在本地學界的
新聞與傳播的理論&實務外,還得多看有卓越貢獻的媒體報人傳記.
(城中區的今與昔,相較之餘~又怎能不感慨?)
或許當年貓兒年輕無知,系上的課業與實習,壓得貓兒喘不過氣來,
收到貓友從台灣,以DHL寄來南達的多本書刊(還包括相當受到
老一輩讀者歡迎的中外雜誌/傳記文學etc),貓兒覺得與專業課程,
關係不大,多半只有隨手速讀翻閱,即放置一旁; 但當大二春假時,
貓兒接獲貓友來電告知,潘爺爺已然仙逝的消息,令貓兒難過不已,
兩年前,那幾位新聞耆宿給貓兒的教誨,振聾發聵地敲在貓兒心頭,
貓兒的小腦海裡,首先os到了~歐陽醇先生(曾任上海申報特派員,
中國時報總編輯,以及自由時報社長)這句名言:「人是累不垮的!」
於是貓兒翻出了多本中文新聞書籍,朝潘爺爺期勉:如何成為一個
真正有卓越貢獻的媒體人(而不僅是愛衝獨家的記者)之目標邁進.
此後,每當貓兒完成功課,幾乎都會看一段新聞書籍(例如貓奶奶的
小同鄉~學者李瞻先生所著的 新聞道德,新聞學原理,傳播政策...
從文字中,貓兒也逐漸瞭解:媒體人如何厥盡道德權利與社會責任),
與新聞圈先賢之傳記文章,包括張繼高先生(從民生報到籌組公視),
何貽謀先生(由中央日報開始,跨足報業與電子媒體的資深新聞人,
並草擬有線電視法案), 筆名大聲,記者生涯一甲子的陸鏗先生
(業界尊稱:真正"影響力無遠弗屆的記者"),一點一滴,貓兒領悟到
潘公展先生自五四運動學生會報起,直到申報年代,傳遞給媒體人:
應具有之鐵肩道義,器度&格局,而一生成績極卓犖的資深女記者~
徐鍾珮女士,與採訪過艾森豪總統的蘇玉珍,也成為貓兒奮鬥目標.
(台北花園酒店的Hanazono日本料理,剛於13日開幕)
擔任新聞主播之後,工作繁忙的貓兒,散遊在城中區的次數減少了些,
然每逢電影節期間~看片,到門卡迪喝咖啡,在台北花園品賞下午茶,
甚至上週四~參加貓友史茵茵在西門紅樓(河岸留言)的演唱會,
貓兒往往總會繞行到中山堂一帶散個步,感染些媒體前人的風範;
今日午后,貓兒參加好:台北花園酒店的開幕活動後,貓兒信步沿著
延平南路蹀躞而前:流轉,思索;看著同事把剛洗好,交給貓兒的年代
全體主播之照片,貓兒深切省思:所有的新聞專業團隊,都在寫歷史,
而後人又怎麼評價,我們這一輩,對社會貢獻功過呢?以此自勉之餘,
貓兒不僅憶起了:新聞教育家馬星野先生,謝然之先生,徐佳士先生,
王洪鈞先生,所傳承的媒體使命,也感受到諸報界先賢的脈動呼吸:
他們的專業成就,值得效法,但所留下的精神資產,更值得我們頂禮.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2009/08/23 19:12關於主播的光環
最近在電視上看到奇怪的現象, 主播轉型為藝人, 為博版面, 簡直是拼命擠胸露乳,
例如是陳XX前主播, 我記得陳前主播在每個電視台新聞部都待不久,
聽說是跟專業度有關吧, 專業不足, 人緣又不好, 只好不斷換新聞台,
我公司的公關過去是東森的主播, 離開新聞圈後在外商公司當企業公關,
她說現在這種主播轉型當藝人, 大多是沒實力, 但還有主播的剩餘光環,
才去轉型當藝人, 要不然, 真有實力, 企業界可是有不少好工作歡迎退休主播任職,
每次看到陳前主播露奶靠緋聞博版面, 真為她心疼,
都快要四十歲的女人, 還要上節目袒胸露背, 大談跟前夫不美滿的性生活,
真讓人開眼界了, 主播也不過如此嘛.
相較於貓兒主播在新聞專業上的堅持, 要給妳鼓鼓掌.
謝謝支持.
貓兒返台工作以來,也一直有業界人士,遊說貓兒轉型當藝人;
李亞蒨 於 2009/08/25 05:03回覆
然而貓兒從就讀在美傳播學院之後, 從大二到研究所, 年年暑假在系方安排下, 至不同媒體(而且從西岸至東岸)實習~每週花65小時以上,去了解傳播工作實務, 倘若不是對於新聞工作,有強烈熱情與使命感, 自然不需要犧牲休閒娛樂&與家人相處時光, 如此投入此一行業. - 5樓. scubagolfer2009/07/27 12:38Kudos!
真箇不簡單!現今「媒體人」(即使相關科系科班出身)中還願意把自己置身的 industry 前脈好好弄個清楚、了解一番的從業者可真不多啦...
Kudos!
身為媒體從業人員,倘使貓兒只熟悉Walter Cronkite、John Chancellor、Katharine Graham、Barbara Walters等資深媒體人,那所知真的相當侷限.
當下媒體業競爭激烈,當我們做出成績之際,難免有時候會志得意滿;
但面對著前人的成就,再意興風發的媒體紅人,也不得不謙卑低頭 (貓兒突然想起: 一生僅僅活了36年歲月~1916年由密西根大學返國的報人學者徐寶璜先生,所建構的新聞學理念), 他們的志業不是給我們這一代去超越,而是給後輩樹立了學習的典範.曾虛白先生曾經說:有三柄鑿子塑造他的人生思想指標,貓兒不才,典型在夙昔~媒體先賢之風範,即為影響貓兒的鑿子之一.
李亞蒨 於 2009/07/29 00:35回覆 - 4樓. 粉紅Julia2009/07/26 06:15有學問、又非常懂得吃的媒體人
老爹說:他也有偶像,除了逯老師之外,就是又有學問又非常懂得吃的報人如卜少夫(江蘇人、申報副總編輯、中央日報總編輯)、還有
創辦英文中國郵報、原籍山東的黃遹霈(和湖南籍的妻子余夢燕、是極少在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就讀的華人),他喜歡吃北方菜,又是燕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年輕時就能夠在以復旦新聞系為主的上海時事新報當總編輯,很厲害,英文更是呱呱叫葉明勳是我媽媽的世新老師,師母就是作家華嚴(與辜嚴卓雲是姊妹),葉老師影響力非常廣泛(民生報常董、自立晚報社長、國華廣告董事長、中華日報社長、新生報常董、台視監察人、世新董事長等等等等
),英文一級棒,也非常講究吃,品味極佳
就讀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第一屆)的蕭同茲先生,創立的China News(英文中國日報),與余夢燕女士的英文中國郵報,都是對貓兒影響很大的報紙唷.
當代自認為懂得吃的媒體人不少,但是"有學問"的有多少嘛,嗯,貓兒看法保留.
李亞蒨 於 2009/07/29 00:38回覆 - 3樓. 成宇勝2009/07/25 02:32傳記文學、中外雜誌、東方雜誌
之前外傳有公司挖角貓兒主播當藝人,貓兒主播受國外新聞教育,還能如此了解華人新聞文化
貓兒主播當然非侯佩岑、王怡仁、林奇葳、陳佳惠這般新聞主播可相提並論的,葛x鴻引進侯、林等人到年代,只是過水(日後可以消費主播這個頭銜名器罷了,文化界人士都相當不恥)、為轉型為藝人而鋪路而已
我幫貓兒主播補充三位新聞前輩(都是我父親的中華日報老長官):葉明勳、曹聖芬、楚崧秋,而傳記文學、中外雜誌、東方雜誌,是我的童年讀物,一直是長期讀者,可惜中外雜誌前兩年已落幕
(網路最糟糕的~就是不知所云、蛙鳴蟬噪的鄉民回應,看到taojincn寫的,唉!就是有如此蝨處褌中之遼東豕水平的網路鄉民,還皮厚敢上來五四三說)
- 2樓. cti小編輯2009/07/24 13:35現看到貓兒主播午間新聞播得很好,原來是有這般新聞文化素養ya
現我們電視牆上,我看到貓兒主播午間新聞播得很好(日前與貓兒主播交上朋友的我們家小哈也稱讚),原來妳是有這般新聞文化素養ya
蘇玉珍是印尼棉蘭華僑,由中央日報記者,獨家採訪到美國總統艾森豪,一直做到台灣新生報社長,我大學時,還在新生報實習過,她算是新聞界傳奇人物
新聞人蘇玉珍女士傳遞的記者精神,貓兒可是相當佩服.
貓兒又想起了:貓爺爺的小同鄉~ 新聞巨擘成舍我先生的名言:「記者最重要的是~品德,技能,知識, 以品德為首」,上一代最重視的,在當今拼收視,搶獨家的媒體生態 (還有狗仔&八卦文化)裡,不知排在第幾順位?
李亞蒨 於 2009/07/29 00:36回覆 - 1樓. 布魯斯 Bruce2009/07/23 19:18貓兒主播對於新聞教育家、和媒體實踐家,居然那麼熟悉
我沒有想像到:貓兒對於新聞教育家、和媒體工作者(實踐家or報人)這兩大新聞族群,竟然那麼熟悉!
徐鍾珮是潘煥昆同學,都畢業於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系~早於1945年,即擔任中央日報駐倫敦特派記者,她與先生(外長朱撫松)皆與我家庭頗有淵源資深報人劉昌平與馬克任,皆出身於復旦新聞系高材生,屬聯合報創業大將,當年我們還給過幾回(連中央日報、中央通訊社都沒有發到的)獨家新聞;
(ie:當年吳鐵老逝世次日,復旦新聞系何名忠恰巧致電家叔,得知之後~何即通知他倆位同學,請他們迅速親自趕這則報導)申報、大公報、時事新報、新聞報、上海晨報、天津庸報,其歷史厚度~是無數文化報人努力形成的,今日的聯合報、中國時報也是朝此方向,那是狗仔噬血的水果日報,無法在幾十年之內(或永遠都無法)所能夠累積而得的
看到貓兒主播描述許多~有思想與文化傳承使命的新聞教育家和媒體老報人,感傷!那班自稱為‘資深媒體人’(不過在傳播業混個幾年,就濫用這一頭銜名稱的所謂‘名嘴’),其中90%的人~當與前輩相較之下,行徑不過僅是小丑罷了!
或許~當冠以"資深媒體人"這五個字之際,仍得盡量審慎吧. 李亞蒨 於 2009/07/28 23:5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