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台北市和平東路的台灣師大校本部為日據時期大正11年(1922)創立的「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所在地,光復後,於民國35年6月5日(1946)在該址創辦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肩負起更新文教工作的使命。1940年代,台灣師大與國立台灣大學、省立農學院、省立工學院是台灣地區僅有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台灣師大承繼臺北高校的校地、設備、圖書等,其中當年稱作一進(行政大樓)、二進(普字樓)、生徒控室(文薈廳)、講堂(禮堂)的幾棟磚紅色簡化哥德式建築,古樸高雅,蘊藏著建築歷史的記憶,構成師大校舍的古典風華,也奠定了日後校內建築物的統一色彩。緣於這四棟建築秀麗典雅,文史風情與建築特色兼具,耐人尋味,引人入勝,所以先後於民國86年、92年被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師大所屬這批建築古蹟群是台北高校於1926年遷移至古亭町時,先建造完成普字樓(2層樓)、文薈廳(生徒控室),續於1928年完成行政大樓(3層樓)、1929年完成禮堂(講堂)等校舍。那年代,不同風格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仍是世界建築業界的主流之一,受此風氣影響,日據時期在台灣所興建的官署、銀行、學校、軍隊、官邸、法院、紀念碑、銅像與墳墓等,大多數就是以各種西方建築式樣來表現,台北高校建築群也沒例外,普遍應用了尖拱、尖塔、扶壁、彩色玻璃、雉堞型女兒牆、四葉飾等歌德式教堂的建築式樣,是屬於此一時期折衷式、簡化歌德風格的代表作。
進入校園大門,迎面看到圓環後側的行政大樓,外觀是以混擬土與面磚交替砌成,模仿歌德式的建築,外表砌貼深紅色壁磚,牆面裝飾利用柱腳、壁磚及磚框互相嵌咬,深富變化,兩側樓層衛塔左右對稱,中央樓層凸出高起,佈局方正穩重,整體樸實厚重,既雄偉又優雅,建築造型類似總督府,昔日且與總督府遙遙相對,故而有「小總督府」之稱。進門右手邊往裡走,路徑頂端是1929年竣工的禮堂,亦採用略帶歌德建築風格的形式,中央立面三角形山牆高聳,兩翼四方形衛塔往後延伸出拱廊,與後方音樂系館相連接;禮堂入口深紅色木製大門,中央鑲嵌毛玻璃,讓大門少些厚重感;外表牆壁砌深紅色面磚,門窗及簷板以洗石子施作,磚柱轉角仿砌石加強做法,形成紅灰相間的外觀,這種紅灰相間的裝飾牆面也是師大古蹟建築共同的特色,讓人聯想起混和了維多利亞式的建築元素;禮堂整體方正,以剛硬線條及直角轉折構成,外觀古樸端莊,顯得莊嚴穩重。行政大樓右後方和後面是1926年最早建造完成的文薈廳和普字樓,三棟建築物風格相近,文薈廳蝙蝠扶壁廊道,造型優美,是其亮點。集中在這區塊的古蹟,外貌上是仿西洋歷史式樣建築,整體紅灰相間的裝飾牆面,裝飾特色如滾邊女兒牆、精緻洗石子、盾形裝飾、菱形花紋雕飾、窗台雕飾、紅灰鋸齒圖案相間圍繞等亦相互呼應,精緻華麗而不繁瑣,建築自成系統。
台北高校建築群由當時臺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監督,其設計或許出自課長井手薰之手。日據時期,殖民官方有意藉建設成就來展示帝國權威,乃延攬東京帝國大學工科大學造家學科(今東京大學建築系)畢業的日本第二代新銳建築師來台,他們師承明治時期的第一代建築師辰野金吾、英籍教授康德(Josiah Conder),深受歐洲建築風格影響,於是這批新一代日本建築師在台灣盡情施展抱負,將心力和創意投注在公共建設中,最出名的推手就是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和課長井手薰,他們將歐洲式樣的建築設計與文化大量引進台灣,並將東方思想、殖民官方的需求融合表現於其中,形成頗具特色的折衷主義,也在台灣留下那個時期許多官方公共工程建築的代表作品,如總督府(總統府)、總督官邸(台北賓館)、總督府專賣局(台北公賣局)、台中州廳(台中市政府)、台北州廳(監察院)、台南州廳(台灣文學館)等,至今依然影響著我們的城市面貌,為當代台灣建築業界注入了活水。
在台灣師大校區周邊,有名聞遐邇的師大夜市、具學生口碑的小吃食堂等等,之外,還有麗水街錦安公園旁的錦安日式宿舍群和梅門德藝天地兩處場所,各領風騷,值得順道參訪。
從麗水街錦安公園轉進,沿著金山南路二段203巷走,可以看到錦安公園旁仍保存有13戶日式老宿舍,緣於民國91年一項社區營造活動中,意外發現巷內一所日式宿舍庭園 中(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山路203巷22號,林務局保育小站),有一棵不該出現在平地、松科油杉屬、珍貴稀有的「台灣油杉」,於是和林務局攜手,成立台灣油杉社區發展協會(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36號),聚焦於社區內的樹木保護。又因此地段自日據時代起就有多所學堂,是人文薈萃的地方,屬於台北市的繁華地區,利之所趨,原有優雅的老宿舍建築及院內老樹逐漸被高樓大廈取而代之;社區居民意識到屬於歷史建築的宿舍面臨存亡絕續關頭,若不予刻意維護,必將日漸消失,乃由樹木保護提升為古蹟維護。經社區居民同心協力爭取,終於民國95年3月31日,台灣油杉社區內的錦安日式宿舍群以「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落」名義,被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且林務局再提供鄰近一塊火災後荒亂空地,整理為台灣原生植物教育園區,因此,台灣油杉、古蹟宿舍群與原生植物教育園區,構成社區引以為榮的建築、文史、生態三大特色。
台灣油杉為什麼珍貴?因為是台灣特有種植物,與台東蘇鐵、台灣穗花杉、台灣海棗並稱為台灣四大奇木,主要分布於台北坪林、宜蘭礁溪、台東大武一帶,屬冰河孑遺植物,存有冰河時期生物的基因原始碼,對於生命科學研究極具意義。油杉為常綠喬木,木材含油量很高,但結實率相當低,目前存活在自然環境裡被發現的不到一千株,瀕臨絕跡,為林務局積極復育的法定保育特有樹種。油杉社區裡的這棵油杉樹是當年山林課日本技師豐宅風種植,迄今已超過80年,樹高也由150公分長到目前約6.6公尺,樹圍52公分,華蓋亭亭。台灣原生植物教育園區裡也復育著1株台灣油杉,大約3公尺高,期待數十年後能夠長得像現在受保育的這棵油杉一樣高大。
錦安日式宿舍群原係日據時期位於錦町六條通的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員工宿舍,光復後由林務局接收;由於結合了油杉老樹與日式老宿舍,因緣際會,獲公告成為北市古蹟及歷史建築群,目前仍保留完整的有13戶,多數保留著雙玄關、雙併格局的外觀,且有些完整的室內空間中還能看到家徽等木造裝飾品,見證過往年代雲煙,是其特色。其實老社區裡除台灣油杉外,還擁有許多株台灣原生老樹,如朴樹、楓香、樟樹、蒲葵、羅漢松,以及蓮霧、楊桃、香柚、芒果等果樹,讓巷弄綠葉成蔭,像一座小樹林,招蜂引蝶,眾鳥來朝,生機盎然。
原生植物教育園區內種植了許多台灣原生種植物,如復育中的台灣油杉、最適宜木雕的黃楊木、優良綠化樹種也可用來做藥的紅淡比、生長速度很快的杜英、亞熱帶雨林指標植物的筆筒樹、樹心非常堅硬常用做砧板的烏心石、山櫻花、西施花、金毛杜鵑與烏來杜鵑等,是近距離認識台灣特有原生植物、觀察生態的好場所。
聽過平甩功或梅門一氣功嗎?梅門德藝天地(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38號)大大的招牌、整片落地玻璃門和大片樹蔭,寬敞明亮,引人注目,這是梅門複合式經營的道場,外頭梅門食堂有吃有喝,裡頭有練功有課程,很貼近李鳳山師父倡議的「練功、吃素、發大願」,質樸、平實,如同單調規律的平甩功,沒啥花拳繡腿,不怎麼起眼,可是「每日十分鐘,十年不得了」,李師父一針見血,直指練功就是在恆心和勤快啊。
- 20250619老友同遊板橋林本源園邸.參觀三落大厝管制嚴苛.林家花園修復後風采依舊.板橋林家林維源林爾嘉父子氣節凜然
- 20250605老友漫遊汐止遠雄廣場.原燒汐止遠雄店是肉食者天堂
- 20120528~0603新加坡.馬六甲旅遊自助行(四)~古董級萊佛士酒店白色殖民地風格建築熠熠生輝.戰爭紀念公園立碑紀念二戰期間日軍殺害的上萬新加坡平民.在萊佛士Long Bar喝新加坡司令
- 浮生雜記~中外兩位想當皇帝的民選霸道總統影響蛇年運數.回老家春祭掃墓.中正紀念堂賞梅花.展抱山莊12期50週年聯誼會溫暖我心.拜訪大園101歲人瑞
- 20120528~0603新加坡.馬六甲旅遊自助行(二)~到訪小印度區.牛車水街區.參觀新加坡城市展覽館.新加坡河邊藝術.魚尾獅公園.老巴剎.馬六甲雞場街. 地理學家咖啡店
- 20250328崇光社大歌唱班這學期班裡多了一對夫妻檔.有雙鳳飆歌.少了改上咖啡課的小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