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一月二十九日晚間,中華民國的第一夫人周美青再度踏上華府。不同的是,這次,沒有鑼鼓喧天,沒有僑胞接機歡迎,沒有握手行禮如儀,恐怕連知道有這件事的都不多。因為這位第一夫人,不是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是「拼外交」,相反的,她只是履行了自己對一個文化團體的支持與承諾,在雲門舞集到華府公演時擔任「榮譽團長」,用實際的行動支持文化藝術團體。除此之外,周美青除了已被公開報導的「代表馬英九探視丘宏達教授」之外,其他統統是「 私人行程」!
周美青沒有選擇搭總統的順風機,而是自行搭機抵達美國,在抵達洛杉磯後隨即轉乘深夜抵達的紅眼(Red Eye)班機由西岸趕來。到了華府要住哪?第一夫人可以隨便住嗎?答案是可以!周美青堅持要跟雲門舞集團員一起住同一間State Plaza飯店,房價由80元美金起跳,雖然跟美國國務院只有一街之隔,但價格卻很平易近人。這也恐怕是駐美代表處多年來最省錢的一次接待安排。一切只有兩個字,就是「低調」!
為何要低調?因為這本來就不是「拼外交」!是要高調做什麼?等等!說到高調,現成就有一個例子。「前」第一夫人吳淑珍在2002年9月間也曾訪問華府,當時說是受到美國國會、NGO及僑社的邀請,所以大張旗鼓的出訪,並命名為「珍愛民主,親善之旅」!當時除了總統陳水扁跟家人、副總統呂秀蓮及文武百官、還到機場送行。一路敲鑼打鼓,動員僑胞,深怕自己踏上美國政治重鎮的華盛頓特區,全世界的人不知道。(又是一個政治命名,如果台灣總統府周邊的博愛特區叫做「蔣介石特區」民進黨可能早就吵翻天了!)至今外交部的網頁還有這次出訪的紀錄,當然當時的外交部,是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下列網頁:
http://www.mofa.gov.tw/webhtml/subject1/index.htm
當時的吳淑珍風光出巡,到華府當然不能失了身份,掉了排場。除了代表團一行及國安人員28人住宿在頂級的四季飯店(Four Seasons),連隨行記者都被安排住在四季飯店一晚350美金的房間!真是享受!除此之外,外交部還聲稱吳淑珍接受美國國會議員在國會山莊(Capital Hill)的羅素參議員辦公室大樓(Russell Senate Office Building)「舉辦」的歡迎酒會?真是好大的面子呢!大家如果相信這種鬼話,還真是天真得可以!
其實大家別搞錯了,所謂的國會山莊(Capital Hill)可不是只有國會(U.S. Capital)一棟建築,而是包括六棟國會議員大樓、國會圖書館、最高法院及其他設施的建築群(Complex)。吳淑珍聲稱的歡迎酒會,其實是駐美代表處租用羅素大樓所舉辦的酒會,由代表處「邀請」國會議員「賞光」,花的是台灣納稅人的公帑。結果邀約的73名原先允諾出席的議員中,只有22人真正出席,使得場面極其冷清。吳淑珍當時致詞時,還說要邀約當時的總統布希夫人蘿拉來台訪問,結果當然是笑話一件,整個酒會,只不過是駐美代表處安排,讓台灣人民以為是國會議員歡迎她到訪的假戲罷了。
當然,吳淑珍難得出國旅遊(其實次數也不少啦!可見玩樂時身體很好!)所以除了上述的演戲行程,讓外交部交差,總統府出書送人之外,更多的當然是旅遊景點的參訪。外交部的網頁上說是文化及歷史景點,其實則是跟觀光客一樣的旅遊,再加上高檔私人俱樂部及僑界的邀宴而已。說難聽點就是吃吃喝喝啦!連續玩了十一天,這群官夫人才依依不捨、滿載而歸。到底拼了什麼外交是沒人知道,不過血拼一堆是必然的!
陳水扁及吳淑珍用力「拼外交」的結果,是外交部變成了「斷交部」,台灣的外交處境越來越艱困,總統過境美國越來越受刁難,甚至被限制在美國本土之外過境,而且不准下飛機,這樣的拼外交,果然是「拼辛酸」!況且,現在知道那一家人拼到的是有「御醫」在美國幫忙管理「洗好的政治獻金」,成果豐碩!
對照今日周美青的低調簡樸,與昔日吳淑珍的奢華浪費。也難怪「輪椅大盜」不是浪得虛名。
如果不是拼外交,就別用美麗的謊言來欺騙人民!況且花的還是人民的納稅錢!畢竟:
「再怎麼野蠻,錢也不是這樣浪費的!」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0樓. NetSpider2010/02/08 20:55超級不能比
吳阿珍是暴發戶心態,有身份沒有教養。
周美青開始辛苦,最後贏得的是尊重/尊敬。沒錯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0/02/10 02:42回覆 - 29樓. 旁觀2010/02/05 02:19好
>http://en.wikipedia.org/wiki/Washington,_District_of_Columbia
>. . . the federal city was named in honor of George Washington . . .
哎呀, 阿豆仔的事我不太懂啦, 英文還是你們比較行. 不說
華盛頓是誰, 我還以為和華人有關呢.
我不是說了"不確定有待考查"嗎? 我是說我自己不確定, 那現
在有人去考查出來了不是很好嗎? 不確定的時候就是"不見得
是" 和 "不見得不是". 很高興大家有探討的精神. 共勉之. :^)
感恩版主之文.
- 28樓.2010/02/03 14:41低調也是一種高調
因為很低調,所以才會引起社會討論,這個第一夫人,怎麼這麼不一樣?或許周美青小姐本人不把它當策略,但總統幕僚可能很喜歡這樣的結果。 - 27樓. 中華民國預官少尉2010/02/03 12:08天壤之別
宋美齡於1942-1943年訪美的高規格, 在美國所帶來的風潮, 與國會山莊的演說, 真正為中華民國於二戰中爭取到美援!
至於吳淑珍, 那就真的不知拼了什麼外交!
- 26樓. 中華民國預官少尉2010/02/03 11:24看懂了
"路人Juno" 一文 "哥倫比亞特區"
是反證 "旁觀" 一文的見解.
- 25樓. littledragon2010/02/03 11:17好笑的評論
逢綠必反也不需要這樣子
請想想宋美齡於1942-1943年訪美的高規格
還差一點不想回中國
她的豪奢出訪對照於當時中國被日本打得悽慘落魄
吳淑珍要怎麼比?
看了閣下的大作, 還真的是好笑, 難怪那位蝙蝠俠先生會挺你!
吳淑珍的確是比不上宋美齡, 閣下這句話是沒錯, 只可惜也只有這句話沒錯!
宋美齡是蔣介石外交活動的重要助手。所有派到中國的美國軍政要員,或國民政府請來的外國顧問,幾乎都對這位“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樂於傾聽他們的意見,化解了不少矛盾。抗日戰爭爆發後,她積極參與對外宣傳,撰寫文章,發表廣播演說,揭露日寇,呼籲支援中國。
僅憑以上兩點,已經足於成為出色的“第一夫人”;而三次重大外交活動,更使她聲譽鵲起。
1942年2月蔣氏夫婦的印度之行,在與英國殖民當局會談的同時,會見了甘地、尼赫魯等民族領袖,發表了《告印度人民書》,主要是兩
大民族在道義上的互相鼓舞。
人們至今津津樂道的是1943年她在美國的活動。1942年11月27日至1943年6月,宋美齡歷時七月的北美之旅,先是治病,1943年2月17日開
始公開活動。18日分別在美國參眾兩院發表的演說,贏得了巨大的讚譽。
這兩次演說的主要特點是力圖讓美國人認為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是他們為自由而戰的志同道合的夥伴。她在參議院的即席演說中說:“基
本上我們是為了同樣的原因而打仗。我們兩國人民有相同的理念。你們的總統向全世界宣告的‘四大自由’猶如自由之鑼在我們的廣大的土地
上迴響。”“我向你們保證,我們的同胞願意為了實現這些理想渴望和你們合作。” 所謂四大自由指的是羅斯福當時極力提倡的言論自由、宗
教信仰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和免受恐懼的自由。
可是,這位“第一夫人”長得漂亮,能說會道,加上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人民反日情緒高漲,她四處演講、活動,對爭取美國人民同情和
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起了良好作用。在一個民主國家,民間的同情與理解絕非小事。從1882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第一個排華法案開始,美國一
直在移民和取得美國國籍等方面歧視和限制中國人。宋美齡訪美期間,正值美國朝野正在推動廢除排華法,她的活動也有助於有關法案在國會
順利通過。她和羅斯福的會談,還就戰後中國和亞洲不少問題取得了共識,為後來的開羅會議作了鋪墊。
她演講後的第二天,羅斯福也鄭重宣佈即將給予中國最大的援助。不過,這些政治家的語言往往真假參半。這次羅斯福的諾言,或是原有
成案的宣傳,或是口惠實不至的空話。其實,美國援助中國的計劃,在上一年大體已經敲定,無論是宋美齡這次訪美,或者同年11月的開羅
會議,都沒有促使美國大量增加對中國的援助。
這一年11月陪同蔣介石到開羅美英中三國首腦會議,在7天的活動中,宋美齡確實非常賣力。蔣介石甚至為此特地給她頒發了勳章。不過
,在這次會議中,除了肯定中國收復失地的正義要求外,軍事上討論得最多的緬甸之戰,經濟上蔣氏要求十億美元貸款,後來都一一落空。
要比較準確評價宋美齡的這些活動,必須對美國對華政策有所了解。
羅斯福政府的對華政策以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三國締結同盟條約,特別是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為分水嶺。在此之前,其要點
是:1. 世界和平和西方文明的主要威脅在歐洲,主要敵人是希特勒。“大西洋第一,歐洲第一”,既是傳統外交政策,又符合當前需要。2. 不
允許日本進一步擴張,但又要儘量避免與之正面衝突。3. 中國是牽制日本的主要力量,雖然蔣介石政府專制、腐敗、無能,但目前找不到可以
代替的力量。因此,它一方面不肯堅決制裁日本,聽任戰略物資源源流入日本;另一方面在不激怒日本和不違反美國《中立法》的前提下,盡
可能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從1938年秋到40年秋,美國給了中國總計7000萬美元的三筆貸款,1940年11月30日又宣佈給中國一億美元貸款。
1941年3月11日,國會通過給有關國家提供大量軍事援助的《租借法》後,中國也納入其中。這一時期爭取這些援助的經辦者,主要是宋子文
等人,私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和中國旅行社的創辦人陳光甫也起了很大作用。1938年7月,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在巴黎對中國駐法大使顧維鈞
說:“他認為陳(光甫)是一個正直的和絕對信得過的事業家,對於陳光甫本人,他完全信任。”他建議中國政府派陳光甫赴美談判貸款問題
。中國政府接受了這個建議,果然一舉成功。在這一階段,筆者閱讀過的有關爭取美國援助的記錄,都沒有提及宋美齡。
珍珠港事件以後,美國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時它的對華政策有所調整。
首先是極力扶持中國。1942年年元旦白宮對中國駐美大使胡適說:“可告知蔣先生,我們歡迎中國為四強(美、英、蘇、中)之一。”同年10
月10 日,民國國慶,英美兩國都發表聲明放棄根據不平等條約取得的在華特權(英國有所保留,不放棄香港、九龍)。與此同時,決定給中國
提供5億美元的鉅額貸款;提供大量租借物資;加大對陳納德的美國志願航空隊的支援力度;幫助整編中國陸軍,使之成為現代化的美式裝備
師;應蔣介石的要求,推薦拉鐵摩爾為蔣的政治顧問;捧蔣介石為盟軍中國戰區總司令,任命史迪威為中國戰區參謀長和在華美軍司令;如此
等等。
另一方面,美國又對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的獨裁專制和腐敗非常不滿,相應地採取了好些比較強硬的措施。例如,給英國和蘇聯等國的租
借物資,受援國都可自主支配,唯獨給中國的由美國政府的代表史迪威控制。又如直截了當要求中國軍隊打破派系和任人唯親等腐敗現象,甚
至要求蔣介石交出中國軍隊的指揮權,由史迪威統一指揮和整編,使之真正成為戰勝日本的主力。
美國這些政策和措施後面,是它的宏大的戰略安排。在當前,它把中國視為在亞洲的最主要盟國,是戰勝日本的主要同盟軍。戰後則希望
中國繼續充當主要盟國,扶持中國成為亞洲民主、自由的支柱。1941年2月羅斯福的代表居?到重慶考察,他在給總統的報告中寫道:“中國
現正處於十字路口。它可以發展為一個軍事獨裁國家,也可以發展為一個真正民主的國家。如果我們明智地發揮我們的影響,我們就可以通過
發動政治、社會和經濟的改革朝著後一方向發展……”這些話清晰地表達了美國的戰略意圖。
1942-44年間的蔣介石和史迪威之間的矛盾,實質是貫徹這一戰略意圖過程中美國式的自由、民主、效率和蔣介石的專制、小集團利益和
腐敗的矛盾。如果按照國民黨的調子,簡單地把這一事件看作蔣介石及其政府維護國家獨立的鬥爭,那就有美化蔣介石獨裁統治之嫌了。這樣
的認識也無法理解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在堅決支援中國收回東北和台灣、澎湖等地的同時,竟建議戰後以中國為主,派兵佔領
日本。不過,美國政府和史迪威過於天真,對改變蔣介石獨裁專制統治的複雜性缺乏認識,因而碰了一個大釘子。後來,美國日益清楚蔣介石
政府是扶不起來的阿鬥,“羅斯福自己說及中國尚在十七世紀,這樣的一個社會要出面擔當二十世紀的任務必定力不能繼”。政策也就相應作
了調整。
宋美齡在中美外交上的活動,不過是這個大框架下的小插曲。無論她多麼賣力和能言善辯,也改變不了這個基本格局。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0/02/03 11:41回覆 - 24樓. 中華民國預官少尉2010/02/03 11:13看不懂
摘自 "路人Juno" 一文 "哥倫比亞特區"
......On September 9, 1791, the federal city was named in honor of George Washington......看上文, 此城市 (美國首都), 不就是以 "喬治華盛頓" 之名來命名嗎?
怎麼還說 "名為華盛頓也不見得和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有關"?
難道, 還有其他更偉大的 "喬治華盛頓" 值得紀念?
美國用George Washington命名的東西可多了, 用歷任總統命名得更是不勝枚舉!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0/02/03 11:46回覆 - 23樓. 路人Juno2010/02/03 04:02哥倫比亞特區
旁觀:
不好意思, 所謂美國華府 (Washington D.C.) 並非華盛頓特區*. 名為華盛頓也不見得和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有關. 說"不見得"是因不確定有待考查.
* 那後面的 D.C. 是哥倫比亞特區的縮寫 (District of Columbia).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Washington,_District_of_Columbia
......
On September 9, 1791, the federal city was named in honor of George Washington, and the district was named the Territory of Columbia, Columbia being a poetic name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use at that time
- 22樓. Begonia2010/02/02 19:27就是喜歡今天的第一夫人周美青
第一夫人是對總統夫人的尊稱, 全界都一樣.
只是, 除了吳淑珍,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總統夫人會對著媒體自稱是[第一夫人], 可見吳淑珍的素養之差, 水準之低.
你可以不喜歡周美青, 然而歷史對於馬英九總統夫人周美青的紀錄將是 --- 親和力極佳, 富有愛心, 關懷弱勢,....
至於那個吳淑珍的歷史紀錄只有 --- 貪婪, 愛珠寶, 收賄賂, 尖酸刻薄, 教唆兒女犯罪, 說話低俗又滿口黃色笑話, .....
吳淑珍丟盡台灣人的臉, 有人會以台灣曾有一個貪婪的第一夫人為榮? 那不是頭殼壞去是什麼?
就是喜歡今天的第一夫人周美青.
喜歡與否
其實是個人的主觀情緒
我的文章
是希望由他們兩個人做過的事來做比較
相信答案大家也很清楚
至於有人還是堅持挺吳淑珍,或咒罵周美青
那也是他們的選擇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0/02/02 23:38回覆 - 21樓. 旁觀2010/02/01 23:00深怕自己踏上美國政治重鎮的華盛頓特區,全世界的人不知道。(又是一個政治命名
> 深怕自己踏上美國政治重鎮的華盛頓特區,
> 全世界的人不知道。(又是一個政治命名
不好意思, 所謂美國華府 (Washington D.C.) 並非華盛頓特區*. 名為華盛頓也不見得和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有關. 說"不見得"是因不確定有待考查.
* 那後面的 D.C. 是哥倫比亞特區的縮寫 (District of Columbia). :^)
沒錯, 是應該叫做哥倫比亞特區才對
不過要是沒有美國國父George Washington
大概也不會有一堆 Washington的命名
這應該不難理解吧
之所以提到政治命名的原因
請參閱拙作
http://blog.udn.com/duntaiyu/3679728
會有更清楚的了解
謝謝
丹尼爾(Dan In TW) 於 2010/02/02 00:0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