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泛藍陣營興起了一種新名詞:”綠共”。此詞彷彿要將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描繪成另一種極權化、獨裁式的存在,用來嘲諷其施政風格、對輿論與國安的敏感反應,甚至對中共的抗拒態度。然而,這一詞彙背後所暴露的,卻不是綠營的”共產化”,而恐怕是泛藍內部一種深層且未被自覺的心理矛盾。
“共”的語意與污名
在台灣社會語境中,”共”這個字,一直帶有強烈的負面意涵。它不僅是對中國共產黨的簡稱,更承載著極權、壓迫、言論封鎖、軍事侵略與對人權的踐踏等象徵。這些意象並非虛構,而是歷史與現實的累積結果:從文革、六四到香港的國安法,從新疆集中營到對台的武力威脅,中共的”共”不只是名字,更是實質政體與路線的寫照。
那麼,若泛藍視”共”為應該批判、抵制之對象,又為何對中共本身卻展現高度的寬容,乃至親善?甚至在各種場合中以追求”和平”之名,主張“和中”(包括“和中共”),而掩蓋對岸對台文攻武嚇的現實?
對”中共”視而不見,對”綠共”卻極盡批判
當中共飛機繞台不止,當中共高層公開宣稱”台灣問題不能一代傳一代”,當解放軍演習一再越過台灣海峽中線,泛藍卻多數選擇淡化、沉默、甚至轉向批判綠營”挑釁”。對中國的侵略行為不但不加譴責,反倒經常將責任歸咎於執政的民進黨。這種選擇性失明,我認為已經構成某種道德荒謬。
然而,當綠營基於民主制度邏輯進行國安立法、強化媒體識讀教育、或加強對假訊息的處理時,泛藍卻又一口咬定這是”獨裁”、”箝制言論”、”走向共產”。一方面親近真正的”共”,另一方面卻用”共”來批判反對”共”的陣營,這種邏輯上的顛倒,無疑是某種奇怪心理投射的產物。
“綠共”是一種想像的幻影
“綠共”這個名詞,其實並不反映台灣現實的政治狀態,而是泛藍內部對於失去政治主導權、對變遷社會的陌生感、對新一代政治價值的抗拒感,甚至是對兩岸危機現實的恐懼所產生的幻影。當他們無法掌握話語權,無法主導國家方向,卻又不願真正批判真正的極權、危機來源時,就需要創造一個替代的敵人來宣洩情緒與重建群體認同。
這種替代性攻擊,把一個以民主正當性為依歸、以抵抗中共滲透為任務的政黨,妖魔化為極權者,只會進一步扭曲台灣民主的論述空間,最終破壞的是整個台灣社會對極權與自由之間界線的理解,是整個台灣社會。
誰才是與”共”共舞者?
事實上,從公開支持”九二共識”、到推動兩岸共同市場、乃至於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曖昧態度,泛藍內部長期存在著一群與中共接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抱有期待的親中派。他們或許會聲稱自己只是要”避免衝突”、”促進和平”,但實際上卻是對中共威權體制的妥協,甚至某種程度的認同。
若說”共”是一種不合理、不正當的政治體制,泛藍早就與它眉來眼去;若”共”是台灣要警惕與對抗的敵人,那麼”綠共”的說法本身就顯得虛偽與空洞。
揭開投射的面具
當泛藍喊出”綠共”時,他們並不是在揭露真正的極權危機,而是在轉移焦點、掩蓋自己對中共的親和與妥協。他們攻擊的,不是真正的”共”,而是台灣內部的對手。這種政治語言的扭曲,既無助於民主深化,也無助於面對台灣真正的威脅。
真正值得我們問的不是”綠共是否存在”,而恐怕是:”誰才真正在與共產極權共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狐禪2025/05/01 12:54扛著紅旗反紅旗,換成民主也一樣。
- 3樓. 羅非魚2025/04/30 19:52哈哈哈哈,鏡像投射,您也用上.
除了NPD,您還有『表演型人格障礙』!
是不是時間到了?該寫幾段小詩?平衡一下“小我”不斷地玩弄大腦.
當心心理疾病升級為精神疾病. - 2樓. Taiga2025/04/30 17:17版主:「若泛藍視”共”為應該批判、抵制之對象,又為何對中共本身卻展現高度的寬容,乃至親善?甚至在各種場合中以追求”和平”之名,主張“和中”(包括“和中共”),而掩蓋對岸對台文攻武嚇的現實?」
我為何「反反共」?我現階段「反反共」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打不贏」,孫子說:「故用兵之法,……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就一個「現實主義」者來講,遇到強敵,選擇迴避,甚至逃跑,以求保全自己和部下的生命,並不是可恥的事。我不能理解,你是豬油蒙了心還是瞎了狗眼,刀山劍海你非硬闖不可。 - 1樓. 出岫閒雲2025/04/30 09:58我大概可以估計,貼出這篇貼文會帶來我很不想要的結果,就是我和泛藍之間的隔閡,甚至是對立。我從感情上來說很不希望出現這樣的結果。但是,這恐怕是我自己理念與情感之間的內在矛盾問題。而我如果要堅持理念,就只能犧牲情感傾向。也就是說,我可能必須接受與泛藍拉開距離,甚至對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