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母親通電話,聽著總覺得母親的聲音有些奇怪,對我說的事情似乎答非所問。心想因為自己的外公晚年得了巴金森式症、外婆則是失智症加上婦癌走的、、、莫非高齡已 83 歲的母親,也出現了失智的前兆?
原本工作了一整天已昏昏欲睡,但想起上週末因為跟學生 meeting 僅簡短問候,算好母親看完電視的時間打了電話,馬上被母親不尋常的反應嚇醒過來、、、
我問母親是否發生什麼事沒有告知我。剛開始母親說,最近不慎拉傷了腰背,走路不便。因為母親的筋骨向來健朗,並且每日持續做瑜珈等運動一至兩個小時,這對母親來說是很不尋常的事。母親說,這是她印象中第一次拉傷腰背,沒想到那麼難受 ~~~
於是背痛「經驗豐富」的我,傳授了母親幾個秘訣和改善的運動,且可避免未來再拉傷。
但母親的聲音仍舊不太開朗,過了一會兒說,是因為遠房小嬸嬸生病的事。這位小嬸嬸是閩北的同鄉陸配,嫁入外公朋友的家庭,後來守寡。因為她和母親共同照顧母親的遠房堂哥才彼此熟悉。小嬸嬸人非常好,但因為 cancer 轉移,恐怕來日不多。
到了父母親的高齡,眼看著舊友凋零,難免感傷。這位小嬸嬸在台沒有比較近的親人,但是她在美國有位大嫂 S,之前因為我們家貧,外婆和母親曾在這位大嫂 S 台灣的家借住過,因此大嫂 S 對我們家有恩。
兩週前聽母親說,拗不過大嫂 S 多次從美國打電話回來央求,母親帶著小嬸嬸去回診看醫生。大嫂 S 非常關心小嬸嬸,又請了一位男性同鄉友人陪同,三個人一起去醫院。我當時聽母親轉述狀況,簡直不敢相信:三位老人中以 75 歲的小嬸嬸最年輕,但因為 cancer 轉移到腦部,有時需要坐輪椅。次年輕的是陪同的男性同鄉友人,手腳勇健,只是視力接近全盲(!)。年紀最長的母親雖然有三高等慢性病,但比起同行的兩人,算是「零件」齊全且尚具功能,已是最健康的了。
我當時問母親,那如果小嬸嬸的狀況惡化,進行醫療/照護當然不可能靠母親,要繳交醫療費用、要聘看護,這些財務安排怎麼辦?母親回答說,大嫂 S 在財務上會協助,不用擔心(其實當時母親也不太確定,遠在美國的大嫂 S 要如何具體提供財務協助)。
結果昨晚母親說,大嫂 S 要求母親去問小嬸嬸的銀行存款密碼,似乎希望母親有所準備,未來若小嬸嬸的情況惡化,可以提領她的存款出來支應。當初小嬸嬸先生過世時,照說她是軍眷遺屬,應該可以獲得撫卹金、以及先生月退年金的 50%。但當時政府質疑她的陸配身份不合規定,後來是經過行政訴願好幾年才爭取到應有的權益。
換句話說,因為行政訴願耗時,親友都知道小嬸嬸身邊有些錢。但複雜的是,小嬸嬸的小叔還健在,以親等來看,小叔和大嫂 S 分別是小嬸嬸的三/四等親。但是小叔沒有正業卻住豪宅、開名車、出手豪奢、、、相較之下大嫂 S 比較信任母親,希望母親也能代為掌管小嬸嬸的財務。
我心想,難怪母親會悶悶不樂阿 ~~~ 雖說多年以前大嫂 S 對我們家有恩,以母親的高齡、加上之前跌倒骨裂的影響,她擔負照顧父親的身心壓力已經是極限,怎麼可能再受託照顧一位癌末的遠親,甚至還要代管她的財務?那萬一小叔來爭取權益、、、母親和小嬸嬸的親等是遠到根本算不出來,豈不容易被人誤會要貪圖小嬸嬸的錢財、、、
我跟母親建議,如果大嫂 S 擔心小嬸嬸的財務問題,也只能請小嬸嬸進行生前信託,把權利/義務都交代清楚,並且指定一位代理人(若小嬸嬸情況惡化,代理人可以做決定、、、)。即使是這樣,我也希望母親不要擔任代理人。
到了 8、90 歲的高齡,誰不想過得舒心一點呢?辛苦了一輩子,現在眼見著小姪女(大妹妹的女兒)的憂鬱症愈加嚴重、小妹一家又繼續佔住著國宅公寓,父母親能夠維持自身的身心健康,已經很不容易了。我也只能祈願,母親能夠多愛自己一些:小嬸嬸或是朋友生病,我們在能力範圍內關心/提供情感支持;至於親身照顧或是財務支持,那真的超過能力範圍,心力都難以負擔的阿 ~~~
(自家的門前雪都掃不完了,哪還有餘力顧到鄰家的瓦上霜呢、、、)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8樓.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2022/04/30 11:49自家的財產分配已經夠複雜了.尤其是父母在生前沒做好規劃.最好是當著每個孩子面講清楚並請律師寫好遺囑.否則很容易親人反目.更不要說別人家的事情只是會吃力不討好.
小彩兄您說的是,只是華人家庭、、、很難講清楚呢 ~~~
以前我以為自家發生的情況是特例,後來問過相熟的同年好友,幾乎每一家都有兄弟姐妹爭產反目的故事。如果沒有爭產,那多半是因為、、、父母的財產早已轉給最受寵愛的孩子了 ~~~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2/04/30 15:41回覆 - 7樓. 郁勝2022/04/28 16:28生前信託非常重要!這檔事生前如果沒有敲定,以後的事一定會吵鬧成一團亂!
郁勝您好,按理只要有財產(特別是不動產)都適宜進行生前信託。
不過華人似乎對此相當不積極,總覺得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一再拖延、年紀大了更難做決定。之前我在 NZ,觀察當地人只要一買房多會立遺囑,而且賣得最好的保險竟然是「葬禮」險,文化差異使然 ~~~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2/04/29 16:52回覆 - 6樓. 黃彥琳~~ 溫泉公園賞秋行2022/04/24 09:04
那位大嫂S為何不親自回台灣處理小嬸嬸的財務和照顧問題?
令堂年事已高,確實應該活得舒心一點,
老人照顧老人,太難為了⋯⋯
彥琳,我的想法其實跟您是類似的呢!
大嫂 S 哭著對母親說,希望她下次回台還能見到小嬸嬸,因此一切拜託母親了。我心想雖然可嘆舊友凋零,大嫂 S 若真那麼在乎小嬸嬸,也可以提早回台不是嗎?
(幸好)後來大嫂 S 提到財務的事,母親才有警覺。我跟母親說,一位四等親隔海遙控某個遠親(我母親)處理小嬸嬸的財務,後者本人的意願都不知道如何了,當中還夾著一等親(其實小嬸嬸還有繼子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3/01/26 13:02回覆)和三等親、、、母親也說她好像沒有立場做這件事吧 ~~~
- 5樓. 小小茉莉2022/04/23 22:28
Celine晚上好
你母親自己年歲已高 眼睛也不是很好 實在不應該再這樣奔波
她身體雖硬朗 但萬一有緊急狀況 也不是她老人家可以處理的
再說錢的事情最好不要牽扯其中 金額不管大小 都很容易引起糾紛
我覺得那個大嫂的請求有點太過份 就算之前有恩 但妳母親畢竟是外人 很多事情還是應該點到為止就好
為免日後困擾 你母親是不是該用身體健康或是疫情嚴峻的理由來拒絕比較妥當
謝謝茉莉來訪留言 ~~~
母親身體健朗對朋友又很好,之前去朋友家摔跤骨裂,才意識到年過 80 確實是有點歲數了、、、
聽您的建議我覺得您還比較瞭解我母親。後來大嫂 S 再打電話來央求,母親婉轉地說父親生氣了、所以要優先照顧父親。我的母親一輩子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要拒絕他人還得先想個「先顧好 A 才能照顧 B」的理由。只能慢慢提醒她要多愛自己一些呢 ~~~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2/04/24 19:49回覆 - 4樓. 安歐門2022/04/19 10:21
看了回覆的回覆,多嘴兩句,希望不是打擾。
你父親太可愛,要聽大姐的?這種遺囑有效嗎?
不管是遺囑或生前信託,必須找律師確認,
台灣人捨不得花律師錢,最終鬧得親情破裂更糟糕。
錢,誰不要,親兄弟明算帳,父母更不能濫情,以為兄友弟恭,
誰聽誰的實在不切實際,遺囑最重要就是明列財產歸屬。
謝謝安兄再來指教,您又看出重點 ~~~
父親的「遺囑」沒有提到實質分配方式,只說原則上平分,有爭議就聽大姊的。其實、、、民法規定就是原則上平分(也有保障特留份),父親的「遺囑」也沒有見證人,連「密封遺囑」都不算 ~~~
母親也是,一邊說小妹不懂事傷她的心,一邊要求我「現在」不要逼小妹搬家,所謂的「現在」已持續了將近 30 年、、、
總之父母親目前能吃能睡,記得服藥,按時運動;我也仍能繼續工作,維持現有的均衡就很不錯了呢。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2/04/19 16:34回覆 - 3樓. 寧靜姐2022/04/17 16:11生前信託
Dear 寧靜姐對「生前信託」契約有瞭解嗎?
父母親那一代,因為經歷威權政治事件,不信任司法體系,更不瞭解法律能夠保障財產權的部份。
其實、、、父親有一份手寫遺囑,大意是要妹妹們未來都聽大姊(本人在下我)的協調分配。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2/04/18 08:44回覆因我不想將安排生後事變成他們的壓力,覺得這樣蠻好,我感恩父親對我的信任。
- 2樓. 安歐門2022/04/17 13:05
錢的事,千萬別碰,尤其並非近親,否則容易遭怨,
這位小嬸必須自己管好財務,旁人只能提供意見。
為了錢,親子都能反目,何況他人。
安兄您(每次)都看出重點 ~~~
據我所知小嬸嬸在中國有成年的孩子( = 一等親)。因為種種因素以及兩岸目前的氣氛,對方無法來台照顧。但未來小嬸嬸若留下遺產,事情會怎樣演變,還很難說呢。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2/04/18 08:25回覆 - 1樓. 旭日初昇2022/04/17 12:36
生前信託較可行,
令堂高齡有心無力,真的不能接下這樣的任務!!!
旭日兄您瞭解的,老人家很難承受這樣的驚擾 ~~~
兩週前陪看病回來,母親說胃痛了好幾天。母親的兩眼都施行過白內障手術,要找路看診陪病人做各式檢查,還要順便照顧另一位幾近全盲的陪病者、、、母親說還好當天病人的狀況可以走路/自行上廁所,且常去醫院瞭解流程,三人才順利完成任務。
光是陪看病這一項,就已經是母親能做的極限了。在美國的大嫂 S 對母親的種種要求,在我看來是強人所難。但我也只能等母親自己看清此事、、、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2/04/18 08:1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