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波城爆炸案的車臣脈絡
2013/05/27 13:50
瀏覽1,964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波士頓爆炸案的兩位兇嫌,已被確認為車臣移民查納耶夫兄弟,哥哥塔默蘭已死,弟弟佐哈受傷,尚在接受調查。他們的年齡甚輕,且已在美國生活多年,但顯然並未融入美國的主流社會,也不認同美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很多人不禁會問:為什麼美國的文化霸權普遍為世人接納,卻無法說服並同化這些在美國的少數族裔移民?為什麼在九一一事件後,美國一再遭遇恐怖主義與流血暴力的威脅,而主謀者出身從主流的白人菁英家庭,到伊斯蘭教的極端宗派信徒,乃至社會底層的邊緣人,不一而足。究竟美國社會發生了甚麼問題?美國的文化霸權面臨甚麼樣的挑戰?美國到底要用多大的的代價,才能有效制止類似恐怖事件的蔓延?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且看看過去蘇聯與俄羅斯政府是如何經歷並面對車臣分離主義的恐怖威脅。
    車臣位於歐亞交界的山脈─高加索山脈的北側,是俄羅斯聯邦中的廿一個共和國之一,面積一萬七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一百萬人。1817年,沙俄發動高加索戰爭,欲併吞整個高加索山區,車臣人頑強抵抗,經過四十餘年的戰爭,終在1895年被納入沙俄版圖。但是,車臣人勇猛剽悍、桀傲不馴的民族性格卻始終不願屈服於俄羅斯的霸權之下。一九二○年代起,車臣地區即已出現反抗蘇維埃的行動。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入侵高加索地區,部分車臣人與納粹合作反抗蘇聯。戰後,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狠下決心,勒令將車臣全族遷往中亞哈薩克流放,並將車臣自治共和國廢除(車臣及其他十個少數民族共三千一百萬人在此間被流放到中亞及西伯利亞)。1944年2月,僅僅在一周之內,即有卅一萬車臣人被押往中亞,其中近半數死在流放地。而車臣地區較偏遠的山村因交通不便,被蘇聯秘密警察和士兵將全村人口火焚、淹死或炸死,景況十分慘烈。
    1957年,繼任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決定恢復車臣等少數民族的自治共和國地位,並准許車臣人民遷移回原居地,但原先的地名、山川名稱卻都已改變,而新遷入的俄羅斯移民已經將社會生活徹底俄羅斯化,車臣的歷史遺跡幾乎消失殆盡,民族分裂的隱患並未根除。
    一九八○年代末,戈巴契夫推動民主化、公開性等改革訴求,車臣民族分離主義日益增強;蘇聯解體後,車臣共和國發表了主權宣言,積極主張從俄羅斯聯邦中分離;1991年10月,前蘇聯空軍少將杜達耶夫當選車臣總統,宣布車臣獨立,進一步佔領政府大樓,攻佔火藥庫,奪取前蘇聯留下的十五萬枚手榴彈、八萬餘支槍械、二六○架飛機和一百餘件裝甲設備,走上武裝獨立的道路。北高加索的十四個民族進行總動員,支持車臣武裝對抗俄羅斯聯邦政府。1994年12月,俄羅斯派兵六萬人圍剿,攻佔首都格羅茲尼,但杜達耶夫撤退至南部山區,繼續與俄軍周旋,並採取綁架、爆炸等恐怖手段,俄軍的制裁並未成功, 1996年8月乃簽署和平協議,第二年1月俄軍撤出車臣,是謂「第一次車臣戰爭」。
    1997年1月,馬斯哈多夫繼任總統,聲稱將以伊斯蘭教義和法典治國,成立「最高伊斯蘭法庭」,形成「教權統治」。過去車臣穆斯林(伊斯蘭教徒)多係世俗的民族主義者,而非「教權主義者」,除信服所信仰的「真主」之外,並服從國家的行政體制及執行官員的領導。但是教權主義者卻主張應掌控國家權力的中樞,並帶領穆斯林參與政治。車臣此時已為教權主義者所掌握,激進的宗教意識型態指導著民族分裂運動的發展。劫掠、販毒、販賣軍火,無所不用其極,對象更擴及中小學學生、醫院病人、新聞記者、國際組織代表和外國商人。進一步則在莫斯科和其他城市進行爆炸、綁架、劫機行動,造成俄羅斯人心惶惶。1999年9月,俄羅斯政府再次出兵鎮壓,是為「第二次車臣戰爭」。有鑑於前次戰爭的教訓,俄軍首先在鄰國達吉斯坦殲滅入侵的車臣恐怖份子,進一步攻入車臣、殲滅恐怖武裝力量,2003年3月,俄軍獲勝,戰爭宣告結束。但仍有三千於武裝人員逃入南部山區,而長期的民族衝突仇恨與宗教極端情緒,卻難以消除。
    美國政府早年對車臣獨立運動採取同情立場,但在九一一事件爆發後轉而制裁,對於所謂「聖戰」行動更是戒慎恐懼。因此,儘管美國社會的主流輿論對普欽總統的獨裁作風不抱好感,但並未苛責他對激進宗教和分裂主義的強力鎮壓。現在,年輕的車臣移民在波士頓犯下了駭人的流血爆炸案件,顯示車臣恐怖活動的範圍已不再局限於俄羅斯、高加索或中亞地區,連北美地區都逃不過他們的染指了。
    早在一九九○年代初,已故的美國戰略學者杭廷頓即曾指出,在後冷戰時代,宗教文明之間的衝突將取代過去極權與民主體制的對抗,成為新的亂源。他進一步指出,美國應維護俄羅斯在過去蘇聯南部地區,包括中亞、里海、高加索等地的霸權地位,以避免極端分裂勢力的擴展。現在看來,他的預言和警告是十分懇切的。美國在九一一之後所面臨的恐怖衝擊,不正是「文明的衝突」與「俄羅斯控制力式微」的結果?
    但是,俄羅斯以兩次戰爭暫時解決了車臣的獨立問題,卻留下一連串未解的民族仇恨和恐怖的遺緒,美國這樣一個開放、自由、多元的民主社會,到底要用多大的的代價才能遏止車臣恐怖主義的威脅?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絃歌不輟
上一則: 宋教仁未竟的憲政理想
下一則: 和解與祈禱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