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夢的堅韌學子
慈濟助學生阿維林(Avelyn),來自納卯的,這位即將升入大學三年級的女孩,心中曾懷揣著成為一名工程師的夢想。然而,為了能盡快畢業,改善家庭的經濟,扭轉家庭命運,她毅然選擇能儘快畢業的師範學校。
阿維林原本生活在一個小康之家,四十六歲的母親,原本是一位社會工作者(Social Workers),同齡的父親,則是一名擁有自己集尼車的司機,當了二十一年的集尼車司機,家裏還有一個六歲的弟弟。
母親原本是這個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中風,讓母親徹底地倒下。為了支付母親高昂的醫療費用,這個家庭傾盡所有,瞬間跌入了貧困的深淵。
一個小康之家,從此,處在因病而貧的處境中。阿維林成績一直很優秀,為了繼續學業,她不得不半工半讀來籌學費。大學一年級時,她幸運地獲得了慈濟助學金的資助。
盡管家裏距離大學很遠,早上五點半起床,趕在七點半到校。途中需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須坐一趟三輪車及轉兩趟集尼車,但這位聰慧而堅韌的姑娘深信,唯有刻苦讀書,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面對家庭的劇變,阿維林也曾陷入困惑與哀嘆,但自從成為慈濟助學生後,她每月都積極參加慈濟的「人文課程」,現在更是盡量連父母也一同帶去聞法。
在聆聽證嚴上人的靜思語中,她逐漸領悟:「生命中所有的境遇自有其因緣,要學會接納與放下。」 「要用心,付出無所求。」「要懂得滿足。」
她堅定地表示:「畢業後,我一定要回饋慈濟,去幫助那些和我一樣身處困境的人。」「我想回到慈濟,回到這個溫暖的大家庭。」
任何時候,讀書都是進入社會時最有用的入場券,是你笑對人生的強大底氣。正是:「當一個人踮起腳尖盡量靠近太陽的時候,全世界都擋不住他的陽光。」
「路」必須去走才能到達
「苦」必須去受才可消除
願這世界多一份愛,也就能多一些被愛著的人。
泰戈爾的一段話:把自己活成一道光,保持心中的善良,保持心中的信仰,與光同行,追隨一束光,成為一束光。
《追夢的堅韌學子》刊于 08-28-2025菲律賓《世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