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
現每天清早起床,首要做的事是查看手機信息,網絡科技發達,網上的名堂又多,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源源不斷地流進手機裏,一部智慧型多功能的手機儼然就是部小電腦。以前人人手按不停的普通手機信息,現幾乎已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大家都跑進網絡裏玩起免費的Viber、WhatsApp、微信、臉書等等。
網上這些免費的名堂,讓人們更熱衷的就數能群聊,在群裏發個信息通知,全群的人皆知道,無需再像以前手機信息,得一個個的通知。
在馬尼拉、香港、台灣普遍在五六十歲以下的幾乎都懂電腦,西方人更幾乎百分百懂電腦,感覺反而在中國懂電腦的大部分皆是年輕人,四五十歲以上的人反而很少有人懂操作電腦。記得大概五年前回故鄉,二十幾歲的侄女竟然說她不懂電腦,唬得我當下愣住,怎麼可能?在幼兒園當教師的她竟然可以无需懂電腦技能!
科技的發達令人人現手握一部智慧型手機,又有微信這個帶動人人進網絡的“功臣”,很多人就這樣在手机上下载微信,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進入網絡。現很多上了年紀不懂電腦的人,都因微信的牽引而懂得上網而流連忘返。感覺這些不懂上網的人,就這樣給“逼”上梁山,逼上網絡這座“梁山”。在鄉下四五十歲就當起年輕的祖母,本已安安分分帶起孫子了,卻因微信的攪亂引誘也紛紛把一只腳邁進了網絡。
南瀛吟社是個學寫古詩的詩會,百分之八十年齡在六十五歲左右,值得驕傲的是幾乎人人懂上網,月前開通的南瀛微信聊天室,更把留有一大把白胡髭的“釘子戶 ”悟真大師也給成功地拉上網,把天天入定靜坐的悟真大師也給逼上網絡這座“梁山”,他更天天回應農夫社長布置的功課,呵呵!還會可愛地常投訴手機常“不聽話”。
相信今年的除夕夜不止觀看春晚及守歲,網上各種聊天室裏定也是人滿爲患、此起彼落地響起:
“恭喜賀喜”!
- 巴黎工作近況
- 娶東方女子
- 别開生面的宴會
- 到訪“裏面”
- 成功女性
- 八十岁的她如斗牛
- 温馨的募款茶会
- 伸出您放任大愛之手
- 趣談蜂蜜
- 網上花樣
- 搞怪狂歡節
- 誰之過
- 獅城女子惹禍上身
- 機會是自己創作的
- 再聊《令人生畏的感冒菌》
- 何處是我“家”
-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 令人心思思的薑母鴨
- 會令人面癱的感冒菌
- 手機驚魂記
- 春風吹又生
- 這樣的同胞令人汗顏
- 南瀛吟社多產開心果
- 佳節情更怯
- 南瀛社課
- 水中奇景
- 萬眾一心“瘋糖果”
- 到美國旅行令她花開二度
- “三等人”
- 久違的影院
- 曇花一現捏人心魂
- 一匹脱韁而出的“黑馬”
- 独特的藝術步道
-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
- 公園裏如八爪魚的龐然大物
- 令人生怯的紐約地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