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裡聊嘆字
這天無意中讀到一篇關於享受滴漏咖啡的散文,而勾起自己首次品「掛耳」咖啡(Drip On Coffee)的驚喜。
先聊這「嘆」字,只要聊到咖啡,腦海總聯想到「嘆」而非「喝」,感覺用嘆字更能表達享受咖啡的悠閒心情,特別是能悠閑地坐在清幽的咖啡屋對著一杯热咖啡天馬行空,用「嘆」字更能表達閑悠的心境。
而有次與已隱居楓葉國的老頑童(施約翰)通電郵時,無意中用到嘆咖啡這三個字,對咬文嚼字超講究的施老,特別回電郵讚這「嘆」字用得妙,並說首次見到「嘆咖啡」這三個字,被施老這文學老前輩一誇,還真飄飄然。
雖很享受嘆咖啡但因胃疾,以至於一般茶及咖啡都敬而遠之,只有在需提神時才敢把咖啡派上用場,但也少能用到「嘆」字,只能是邊在電腦上敲文稿邊消滅掉咖啡。
而另一邊廂,我一直在銷售進口的「掛耳咖啡」,說來慚愧,銷售兩年多,自己從沒真正坐下來好好品一品,直到有一天,覺得自己在銷售,沒品嘗過,沒說服力。
這日本著名咖啡就包裝的細心設計就令人折服:一紙盒共有扁扁的十小包,正習慣性要從邊緣撕破,卻發現塑料包装中間有個小提示,只需輕輕捏起就撕開了。
此時還沒沖泡,咖啡香已四溢,令人迫不及待。
拆開後把兩個尖角折下,咖啡包就穩穩跨「坐」在杯緣上,再慢慢注入熱水,一杯現成醇醇的熱咖啡已呈現。
此時,滿室已是暗香浮動;更為取名「掛耳」這兩字,大大地點讚,太惟妙惟肖。
但善忘的我,因太專注在電腦上敲文稿,竟然忘了是要「嘆」而非一口一口直接喝完。
忙著忙著,突然感到口腔裏有一股清爽及回甘,忙停下手中活,回想一下,才記起是剛剛那杯掛耳咖啡在起作用而令口腔甘爽。
自此,對這款咖啡愛不釋手,也徹底被黏住,偶爾閑下來就會心思思想泡一杯「掛耳咖啡」來犒勞自己。
出門旅行,行囊裡總蜷著幾包掛耳,擔心在異鄉尋不著這味熨貼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