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中的自我覺醒
二十載的羽球運動,初心只求出汗,球場上的歡笑最減壓,輸贏不計較只求盡力,但近期總感覺羽毛球變重了,力不從心,曾經最拿手的扣殺如今已化作慢動作的回放,有氣無力,這狀況不但影響心情,對同場的隊友也起抱歉心,懊惱著是時候換另類運動了。
常聞不能只運動,也需要練肌肉,加之好友去健身房練得興趣盎然,想到之前我們仨說好要一起進健身房「變美」的諾言,如今自己落單。
輸人不輸陣,報名了、付費了,心疼腰包,以至於一有空擋就往健身房跑:「瑜伽是主修,啞鈴與跑步是選修,踩腳踏車及拉劃船機是候補」,劃船機這拉及移的動作,雙臂與雙腿皆能同時練到,是我的最愛之一。
每星期大概練了三四次,一個月後,當我重返球場時,發現體力大增,消失的扣殺又復活了。之前,一般打四至五場球就打道回府,且是打一場休息一場;如今竟可連續打三四場。
有天,共奮戰十場,才鳴金收兵,這是我少有的好記錄。體力恢復令我喜形於色,歸根結底就是練瑜伽、練啞鈴、練手臂和腳力回饋的。
發現年紀越大越要多練體能,把肌肉練回來。
之前有位隊友曾讓我屢戰屢敗,當隊友時更常責我沒發揮好。如今多次成了我手下敗將,大快人心之余,適時不鹹不淡、不痛不癢、閑閑地來一句:「近期怎退步了?」聽後的她定很懊惱。是的:「人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
而健身房裏的畫面,這邊廂聽著教練指令揮汗舉鐵;那邊廂卻需把超大的輪胎扶起並翻轉移動;有些需推著載有大啞鈴的雪橇車,如苦力般穿行在健身房裏。
這一個個刻意制造的阻力訓練畫面,從正常的角度看是在鍛鍊身體,我卻仿佛看到是在被處罰;聯想到烈日下搬運工正彎著腰扛貨物。
這些看似皆是出苦力的畫面,前者是花錢買罪受,是為了健康;後者勞力流汗是為了賺口飯吃,但不管換取的是健康還是金錢,滴落的汗珠都是值得的。
《汗水中自我覺醒》刊于 05-13-2025菲律賓《世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