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從南陳的覆亡看規矩與尊嚴
2025/02/16 21:44
瀏覽121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歷史上,每當王朝興衰更迭,總有兩種人浮現:一種是順應天命、持守規矩,無論成敗都能保有尊嚴;另一種則是苟且行險,試圖以僥倖逃脫命運的審判,最終落得狼狽不堪。南陳的最後一幕,正是這句話的寫照:“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

袁憲、任忠、魯廣達與沈皇后:體面的選擇

在南陳滅亡之際,袁憲、任忠、魯廣達、沈皇后與太子陳深等人,皆選擇以體面的方式接受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他們恪守本分,沒有妄動,當國家無法挽回時,便以尊嚴面對結果,這正是《中庸》所說的“君子居易以俟命”——順勢而行,不違規矩,在應有的位置上盡力而為,最後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

這種選擇並非懦弱,而是一種內在的氣節。當強權無可抗衡,選擇以正道迎接結局,不僅維持了個人的尊嚴,也延續了文化的風骨。正因如此,他們的名字得以被後人記住,作為衣冠之道的體現者。

陳叔寶:僥倖與狼狽的終局

相比之下,作為南陳最後一位皇帝的陳叔寶,則完全是“小人行險以僥倖”的典型代表。在應該奮發圖強時,他選擇沉溺於聲色犬馬;當國家危亡時,他既無力挽狂瀾,也沒有尊嚴地接受命運,而是倉皇決戰,妄想奇蹟降臨。最終,他戰敗後竟選擇躲入井中,與兩位嬪妃相伴,成為後世譏笑的笑柄。

陳叔寶最後感嘆:“非唯朕無德,亦是江東衣冠道盡。”然而,他錯了,也根本沒資格說這句話。衣冠之道並未消失,它始終存在於那些選擇以正道面對命運的人身上,袁憲、任忠、魯廣達與沈皇后皆是明證。真正喪失衣冠之道的,是他自己。他並非因時運不濟而敗亡,而是因為自絕於君子之道,選擇了行險以僥倖,最終自取其辱。

規矩與尊嚴:選擇如何面對無可抗拒的命運

無論在歷史還是現實中,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無法抗拒的力量,有時甚至是生死存亡的關頭。在那一刻,是否遵守規矩,將決定一個人的尊嚴。守規矩者,即便失敗,仍能以體面示人,至少留下人格與風骨。而行險求僥倖者,最終的結果往往不只是失敗,更是自取其辱,丟盡尊嚴。

歷史不僅是王朝更迭的故事,更是人格選擇的舞台。我們無法決定命運如何對待自己,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面對命運。當無法改變結局時,至少選擇做個體面人,因為真正的尊嚴,從來都不是外在賦予的,而是內心的選擇。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