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不是每個人都有快樂的能力~“我去死一下”!
2025/03/17 12:33
瀏覽1,066
迴響6
推薦63
引用0

春天到了 百花盛放~

然而綿綿春雨不停歇的下著

帶來更多的是 春天的憂鬱和莫名的茫然~

 

其實蛇年開始之後 世界就是一片大混亂

天災人禍 接二連三.....

地球已經找不到一塊淨土!

日子令人惶恐 惴惴不安 不知何去何從.....

 

大概除了製造亂源的禍首

和少數既得利益者

應該沒有幾個正常人 能夠維持好心情吧?

當然修行者 不在此列!

 

 

 

最近看了至少十部電影吧

也有些是獲獎的大爛片~獲獎的理由多了去了

不過 喜歡與不喜歡

純屬個人的觀點 不提也罷!

就像從來不想談“可憐的東西”“寄生上流”.....

 

今天想談的是ㄧ部德國電影“我去死一下”

一部讓人深刻思考反省人生的電影......

有了起頭 也許接下來 下一篇就可以聊一聊之前提起過

 卻沒敢輕易落筆的“隔壁房間”

那部由兩位影后主演

正面探討生命自主與安樂死問題的電影了~

 

 

 

前幾篇文字 都採用了枯樹照片

坦白說 自己還喜歡那種蕭瑟的美

但不符合 最大的悲劇 是“以笑的方式哭”的最高境界.....

 

所以 今天的樹 是有美麗色彩的

天空是蔚藍 飄著白雲的.....

希望在閱讀本文時 多少感受到世界的依舊美好

“我去死一下”是一種實驗性的幽默

而不會有絕望 灰心與消沉的壓力.....

 

 

 

電影原名Sterben 是德文“死亡”的意思

英文的譯名是“Dying”

中文片名則翻較為輕鬆的~“我去死一下”

用一點節奏感 搖滾式的詼諧處理

故意淡化“死”的意象嗎?

總之 電影主題都是環繞生死的大問

用平舖直敘的手法 探討家家都有的那本難念的經.....

 

馬提亞甘斯勒 1965年生於德國漢堡

 是演員 編劇 導演 也是製片人 音樂總監~

他曾經從事歌劇 影音製作事業.....之後轉入電視界

拍了不少電視影集~

他30歲 拍了第一部電影~Die Mediocren

集導演編劇製片於一身 

 並獲法國翁熱歐洲人首部作品影展頒贈

~歐洲藝術獎 C.I.C.A.E. Award 獎座

 

“我去死一下”也獲一致好評

曾得了2024年 柏林影展最佳編劇獎~

2024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 女主角 男配角 配樂四項大獎

固然 獲獎是公認的肯定和榮耀

但是否真正能打動人心呢 那又另當別論.....與獲獎無關

或者應該說 那可能比獲獎更不容易吧?

 

 

 

“我去死一下”的主角湯姆 是一位交響樂團的指揮

片長三小時 有如一闋交響詩

故事分五個獨立章節 深沉質樸平易近人

隨著情節發展 家庭間的矛盾

現實生活中的 疏離 孤單 無名壓力一一揭露

幾乎全是身邊隨時會發生的事

讓人感同身受 心有戚戚 引起共鳴.....

 

試想 一個事業成功的指揮家

樂團正在忙著公演前的 緊鑼密鼓的排練

母親麗西來電告知 父親狀況不好

失智越來越嚴重 希望他回家看望......

前女友也在呼喊他

說她羊水破了 要他快到醫院 陪伴她生小寶寶.....

~雖然那不是他的孩子.....

但是他已經答應 與她一起養育她的小孩.....

 

譜寫“死去”的工作夥伴作曲家貝納

因為詮釋曲子的理念不同

老是在他的排練現場 當著樂團團員的面大發雷霆

對他挑三揀四 爭論不休~

指揮家備感挫折 但也能體諒作曲家的求好心切

總是以大局為重

低聲下氣地 安撫貝納的情緒......

 

平日很少連絡的妹妹 難得出現

 竟在他隆重的音樂會上 當場嘔吐搞砸了演出.....

可憐的湯姆 生活一團混亂 乏善可陳!

 

 

 

先說那首名為“死去”的交響曲

頗有馬勒的曲風 悠遠華麗 波瀾壯闊 極富生命力

旋律流暢 純淨自然而浪漫

連樂團排練時的演奏 都濕潤了眼眶.....

尤其喜歡最後大提琴獨奏的那一段

如泣如訴 溫婉灑脫 仿佛人生走到盡頭

無牽掛 鄭重的向生命告別.....

 

或者可以形容為 一種生命的莊嚴與必然~

 人生最美的詩篇~死亡的前奏

非常動人 非常的美啊....

為了聽這首曲子 明天再去看一次電影吧!

 

 

 

有兩場充滿張力的~ 讓人不勝唏噓.....

指揮家從柏林回鄉奔父喪

租了一部電動車 開到半途沒有電

舉目一片荒野 沒有充電站~無法趕到送父親最後一程

 

神職人員主持儀式 說:

“逝世的在天上 活著的在人間 中間的連接是愛”

現場除了麗西 僅有一個照顧她的鄰居....

 

葬禮之後湯姆回到家中

母子的關係十分疏離 兩人好像也沒有什麼話可說

麗西告訴兒子 自己染上癌症

已經是末期 來日無多~

並且向他懺悔 他的誕生不是在她的期待之中

她太年輕 沒有準備好做母親

面對愛哭鬧的孩子和嚴厲的婆婆 焦慮痛苦.....

曾經在驚慌中將湯姆摔到地上

幸虧他毫髮無傷 健康的長大成人......

不過 她一直感到內疚不安

然後她交代 自己有5000歐元的存款

放在衣櫃的大衣口袋中

可以用來辦她的後事 其餘的就都留給他....

湯姆則追問一件 他耿耿於懷的童年往事

當年母親 究竟為何事逼他道歉?

還罰他整天都坐在她身邊不能離開~

直到父親回家才喊停......

麗西說那不重要 她不記得有這回事了

可見事情的“重要”與否 影響有多大 是因人而異的.....

 

就像麗西口中 女兒艾倫是在期待與愛中誕生的

但她與父母的關係 也沒有更親密

甚至是更孤獨 更冷漠.....

艾倫渴望愛卻不得 她早早離家自我放逐

夜夜沉迷在酒精的麻醉中 難以自拔~

母親的喪禮在宣讀

“逝世的在天上 活著的在人間 中間的連接是愛”

之後 儀式結束

湯姆走過去對妹妹說

“媽媽要我告訴你 她衣櫃大衣的口袋有5000歐元”

“是要給你的.....”

 

是的 無論麗西的人生有多麼混亂無奈

她努力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而湯姆與艾倫 還在漫漫的旅途上 放慢速度摸索前行.....

 

 

 

還有另一場重頭戲 也是全劇的精華~

聖誕節湯姆在前女友家

扮聖誕老公公 克盡乾爹的責任後回到家中

如同往年 他獨自一人觀看柏格曼的“芬妮與亞歷山大”~

這時他接到貝納的電話 去了他的家

原來他為自己安排了一場走上“死亡”的時程

他擔心大提琴手女友美度受到驚嚇

湯姆的任務就是防止她見到貝納的慘狀......

 

面對前女友“冷血”的批判

湯姆沒有多作辯白

只是很冷靜地說了一句 令人深思的話:

“不是人人都有快樂的能力......”

 

他尊重也成全貝納的意願

他真的是冷血嗎?

當貝納離世前的最後一刻 湯姆破門而入

送給虛弱倒臥在浴缸血泊中的好友 一個溫暖的告別擁抱......

這時誰會覺得湯姆 是冷血的呢?

 

這是導演Matthias Glasner馬提亞甘斯勒

半自傳式的電影 自然也是編劇

他在片長三個小時的故事說完後 在銀幕上打了字幕

獻給他的~

“已經逝世 和在世的親人!”

 

我濕了眼眶 卻感到無比的溫暖與欣慰~

很高興“Sterben” 不但獲得國際影壇的肯定

導演也放下心中的千斤重擔 得到救贖慰藉......

從此獲得重生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找到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6) :
6樓. 繽紛
2025/03/20 14:50

很驚悚的電影標題,讓我的心揪了一下,不知該說什麼?

2025年時逢雙立春,又是農曆雙六月,神界早暗諭著凡塵俗世,這是不可預知的一年。

開年便不斷有名人驟然凋逝,很多天象難逢一遇,但縱使不是天天良辰吉日,日子也是要一天天過下去的,不是嗎?

哇啊~
繽紛現身 受寵若驚啦!
雙立春 雙六月....
這些都不懂
不過這個蛇年
真是讓人憂心啊!

近況如何?甚念
相信也祝福繽紛闔家
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期待早日回歸
分享生活趣事

早安! lillian2025/03/21 03:40回覆
5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
2025/03/19 21:43
讚的
好好的也有讚了感動(嘩)
歡迎光臨
謝謝鼓勵

晚安 lillian2025/03/20 00:06回覆
4樓. MLIN
2025/03/19 07:57
不可嚇人

標題既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吸睛效果,
更讓人立即浮起電影、舞台劇畫面。
但,一下又讓人困惑?要死就死,怎死片刻?

喔,進入內文原來又是精彩短影評,不是每個人都有快樂的能力

我深深有感,生來如此?後來因故喪失?
謝謝分享!

無意嚇人 純粹是無心之過
只是偶然玩了點“灰色幽默”罷了
抱歉 抱歉....

已經從善如流
在標題上加了一個引號
“我去死一下”
這樣應該好一點吧?
行了嗎?

謝謝指教
日安 lillian2025/03/19 08:44回覆
3樓. 皓呆土豆
2025/03/18 16:03
哈 ! 確實被嚇一跳 ,還好是在談電影劇情 ~
對不起啦~
sorry~sorry~sorry!

謝謝關心與支持
感恩不盡! lillian2025/03/19 08:17回覆
2樓. sallychen
2025/03/18 13:59
深有感觸


看了妳這篇讀後感,油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片子。

母親在垂暮之年,坐在庭院搖椅上,對著天空發呆。

女兒走過來:「妳有時要出去逛逛,看看屋外的世界。

讓自己感受一點活力和快樂!」

母親有氣無力地說:「我已失去快樂的能力了!」

~~~~~~~~~~~~~~~~~~~~~~~~~~~

垂暮之年,說出這樣的話,我們似乎還可理解。

然若,中壯年呢?可能就關乎思想和個性的問題。

我個人體會是:不快樂都來自於〔承擔太多自身以外的事〕。

像電影男主角,前女友分娩,他答應去陪,又要共同撫養。

這似乎已超過一般人負荷,難怪他分身乏術,會有壓力!

另外,還有其他更多的負擔。如此,怎輕鬆快樂得起來?

生命要活得輕盈快樂,勢必要割捨掉某些,痛一時沒關係。

說得真好 真是通情達理啊~
謝謝sally留言 分享心情......

關於指揮家與前女友的關係
文中沒有提到的是
兩人是初戀情侶
當時太年輕曾將愛的結晶打掉
後來他們在維持長達七年的感情中
卻一直沒有再懷孕.....
有了這層關係 不難理解
他會答應前女友
將共同養育她的小孩了.....

至於作曲家會尋短
那是他認為自己是為音樂而生 為作曲而活
“死亡”交響曲最後圓滿定稿
在聖誕夜 順利交給好友~
他的使命達成 非常滿足
感覺有點莫扎特最後“給自己寫”安魂曲那樣
他功德圓滿 已經沒有理由活下去..... lillian2025/03/19 08:11回覆
1樓. angie030
2025/03/17 13:11

午安,您的標題,讓我嚇一跳,

還好只是影片觀後感受分享。

人生的考驗百百種,要快樂的面對,心態的調整也需要學習

我想這是每個人必修的課程,把自己照顧好真是太重要了

希望您一直持續擁有快樂的能力。^^

哈~對不起~

其實 我自己也嚇了一跳呢
不過 無所謂啦
那只是電影的片名.....

由於電影故事內容豐富曲折
連寫好幾天 顧此失彼的
總寫得不夠滿意
朋友若有興趣的話
最好自己去電影院欣賞
光是聽那首“死亡”的交響曲
就值得了!

是啊~希望我們都能
“持續擁有快樂的能力”

我們
彼此共勉
加油吧! lillian2025/03/18 00:0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