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前兩天在一場與台北市長郝龍斌、台中市長胡志強的對談中,批評台灣電視太瑣碎,只談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但他的這番忠告就像是用錢幣打水漂一樣,只激起一點水花就無聲無息了。
對學新聞的人來說,可以理解李安對台灣電視的批評沒有獲得應有的迴響,或許是因為緊接著發生了菲律賓海巡船無端攻擊台灣漁船,打死台灣漁民洪石成的事件,在台菲海上情勢那麼緊張的情況下,當然台灣的電視問題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不過聯合報「黑白集」倒是作了新聞的後續剖析,談到台灣電視的視野太狹小,年輕人因而沒有了世界觀;這篇短評也提及李安受不了台灣電視新聞內容,一定對台灣觀眾的好耐性感到好奇。台灣的觀眾對電視新聞內容真的那麼有耐性嗎? 事實好像不是那樣罷。
據瞭解,台灣有不少的觀眾對電視播映的內容早已從憤怒不滿,到了冷漠排斥的地步,有很多人,甚至包含新聞圈裡的人,都已拒看電視,會上網、懂外語的人乾脆真接去 CNN 、NHK、Yahoo 或 Google 上找他們想看或需要的新聞,從根本上放棄了以台灣電視作為開拓視野、汲取新知的視窗。
事實上,國內有識之士也早已指出了台灣電視的這些大問題;馬總統今年2 月接見中視、台視、華視、民視和公視這些電視台總經理時,即曾剴切指出,製作優質節目是下一波產業競爭的重點,因而敦促他們趕緊推動相關改革。然而這話講了後,已過了好些日子了,台灣的電視觀眾看到了什麼改變嗎?
前年 9 月間,經濟評論者馬凱文指出,美國華爾街2008年引發金融海嘯以來,整個世界幾乎都提心吊膽過日子,在人心極度恐慌,強烈需要訊息的情況下,媒體中心無主,乃至失去了專業判斷能力,道聽塗說,以訛傳訛,造成了更大傷害。時至今日,台灣有那一家媒體有能做出完整而深入的報導,告訴閱聽大眾如何因應全球經濟情勢變化帶來 的衝擊?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去年10 月在一次公開談話中指出,台灣變成半盲社會,媒體也有責任,因為媒體不報導台灣社會中占八、九成的正面消息,不報導那些社會中堅分子、沒有聲音的人、沒有可看性或太正面的事,只報導少數負面訊息,結果就扭曲了整社會,意志不堅定的人就被帶往錯誤的方向。
他並且說,媒體具有社會公益及社會責任的角色,假如經營者背後有「目標」,想要操縱媒體,就會出問題。他苦口婆心講的這番話,有多少進入了目前掌控媒體那些人的耳中? 有多少媒體老闆受到了感動或啟示?
今年2 月間,另一位宏碁共同創辦人黃少華因為看了電視新聞對南台灣一場熱氣球飛行活動的報導,剛好他自己也有多次搭乘熱氣球的經驗,忍不住寫了一篇投書,逐一指出電視新聞報導中的諸多繆誤;他雖然不是媒體人,但似乎比記者更懂得什麼叫平衡、完整報導,而且強調正確的報導有助於民眾學習新知。 他盼望媒體成為正面向上的力量,善用媒體人的力量協助台灣一齊向上提升,可是,這篇投書打動了多少媒體人?
因為台灣電視新聞仍然是那麼慘不忍睹,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在出席辜汪會談二十周年座談會時透露,他曾向馬總統建議,引進大陸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與鳳凰衛視,以解決國內媒體亂象,電視新聞瑣碎,缺乏國際觀的問題。
江丙坤其實對新聞專業太外行,過分簡化了提升國內電視新聞品質的途徑,可是他點出的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台灣過去數十年過度強調本土化,讓民眾忘了外面的廣大世界,不能及早知道這世界上所發生的變化對我們究竟有什麼影響。問題是蛋頭學者、名嘴紛紛就他的談話作了一番評論之後,以乎也就沒有下文了。
這麼說來,李安是白生氣了,白費口水了,台灣新聞商業化、媒體與私人企業結合後,有誰還會在意這些人指出的問題? 有誰理會他們的關切 ?有誰在乎台灣觀眾每天看的是什麼新聞內容? 有誰願意挑起台灣向上提升的大任?
寫到這兒,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看到非裔美國演員丹佐、華盛頓 (Denzel Washington) 走訪德州聖安東尼奧的布魯克斯陸軍醫療中心(Brooks Army Medical Center in San Antonio, Texas) ,那個中心專收容從德國送回美國的負傷軍人,尤其是被燒傷的。中心負責人引導他參觀了這個軍方的基地,特別帶他看了基地裡為接待傷患家屬設置的一些 Fisher Houses,讓這些軍人家屬來探望親人時,能夠免費或僅付一點錢,就有一個落腳的住處。 但是限於經費,這些 Fisher Houses 並不夠用,丹佐、華盛頓聽說之後,只問建造這麼一幢房子要多少錢,隨即掏出支票,簽了一張數額很大的支票,捐給該中心。
許多在那兒的美國軍人和他們的家人後來都感到很難過,因為美國新聞界除了整天追逐像歌手 Britney Spear、名製片人、演員 Paris Hilton、明星 Linsay Lohan 和 Tom Cruise,報導他們的花邊消息之外,對丹佐、華盛頓捐助布魯克斯醫療中心的事竟能一字不提,連一個一欄高的簡訊也捨不得登。
這麼看來,台灣的電視觀眾不妨阿 Q 一點,天下烏鴉一般黑嘛,台灣電視新聞還不算差到那裡去啦,再說,這都不能忍,還算什麼愛台灣?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cellini2013/05/22 00:09公視可以參考!
個人經驗,公共電視是可以相信的訊息來源;它包含公視1,2,客家電視臺,HD臺,
節目多樣性也夠,如新聞、訪談類、旅遊(例如:作客他鄉),專欄,主題分析等,都還不錯!
- 1樓. 華碩2013/05/17 23:09有幾個原因
以我自身的經驗,歸納幾個原因
1.台灣老人越來越多。老人有老花眼,不喜歡看很小字的報紙,頂多看看標題。電視新聞可以用耳朵聽,所以許多人是看畫面聽新聞。
2.報紙的文字四平八穩,可是電視新聞有配合SNG車,很花俏。且電視談話節目,資深媒體人可以講一些以往的秘聞,或現在的秘聞,或政府不想讓我們知道(隱瞞)的事情,這些八卦都可以幫助我們做是非的判斷。雖然判斷不一定正確,但是茶餘飯後就是話題。
3.新聞台太多了,又沒有聯播。好處是隨時想看新聞就看,壞處是太競爭所以廣告特別多,新聞量沒有那麼大。
4.台灣地區狹小,已經養成看小事情的新聞的習慣,造成腦力退化。所以大新聞(比較深入的新聞)就很難定下心來看。
5.台灣的新聞常常跟著蘋果日報走,如果早上看新聞,尤其有線台,播報員根本拿著蘋果日報念,順便秀蘋果日報上的圖片。
6.有些新聞台,根本就是拿網路上的一些東西播報,完全不用功。
所以,新聞內容好不好還是看新聞台的主管。有線台,我覺得55台的新聞做的比較認真,民視的也不錯。51台東森最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