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年前—
台灣當時在中國的祖國迷惘裡,接受代表盟軍的蔣介石軍隊進佔受降,並被國民黨中國順勢接收為流亡基地。其間,發生二二八事件,其後白色恐怖統治及戒嚴專制。歷經抗爭而有民主化形式,都捲入國民黨中國與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鬥爭,未能正常化國家的條件。
南韓和北朝鮮都會在
日本不必向台灣道歉是因為台灣是被大清帝國割讓給日本,作為日清甲午戰爭戰敗的賠償,而不像朝鮮是日本強迫簽訂條約而入據。而國民黨中國因日本放棄對台灣殖民而獲益,因為戰後簽訂的舊金山條約並未註明交返中國,而讓國民黨中國不因共產黨中國主張繼承,而能在流亡基地倖存。
終戰的日子/在歡樂中我們徬徨
忘了註銷殖民地戳記/它持續了
我們暗澹的歷史/……
但我們擦拭那些歷史/找尋記憶
的轍痕/我們被枷鎖刺痛的手
要翻出歷史被遮蓋的書頁
——李敏勇<被遺忘的歷史>
當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正記憶著《大江大海》、《巨流河》…整理流亡意識,台灣人不能只顧著錢錢錢,台灣的政治人物不能只宣揚經濟經濟經濟。《被出賣的台灣》是怎麼造成的?吳濁流的《亞細亞孤兒》、鍾理和的《白薯的悲哀》能夠不知道嗎?(作者李敏勇,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