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膽固醇是心臟病兇手嗎?揭穿60年大騙局!(上)---- 每日健康
2025/07/21 19:49
瀏覽1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2017-11-27 文/諾拉‧蓋朱達斯(Nora Gedgaudas),臨床神經回饋治療專科醫師
心臟疾病:翻轉數十年來的誤解
儘管我接下來要說的話,和過去數十年來提倡的低脂理念大相逕庭,但我必須說:事實上,你的心臟熱愛油脂。老實說,除了大腦以外,人體裡大概沒有哪一個器官跟心臟一樣把油脂當作理所當然的燃料。
沒錯,你的心臟天生就是一個燃脂幫浦!每天心臟所產生的 ATP 裡,最多有 70% 是自脂肪酸氧化作用(即燃燒脂肪),至於酮體(尤其是天然的β-羥基丁酸)則可以將心臟利用油脂的效能,再提升 28%。換句話說,除了飲食中天然的油脂外,再也沒有哪一種物質能提供心臟如此健康和合適的燃料,讓它每天有力的跳動和運作。因此,含糖和澱粉食物吃得越少,心臟主動利用油脂和酮體作為燃料的機會就越多。
在天然油脂取代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它所產生的附帶效應非常有益心臟的健康,因為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含量─它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指標─往往會顯著地降低。另外,血壓也會一併下降,其他偏離常軌的代謝指標通常亦會慢慢回到正常的數值範圍。
然而,1960 年代早期,人體的這個原始需求卻漸漸被剝奪了,因為此時學界發表了一個「飲食與心臟疾病假說」,該假說認為攝取大量的油脂和膽固醇會造成心臟疾病,而這項假說也普遍被大眾接受。根據曾主導知名弗明漢心臟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且享譽盛名的心臟研究權威喬治.曼恩(George V. Mann)的主張來看:「人類就是在一連串的利益、傲慢與偏見的誘導下,偏離了經長久演化、與生俱來的飲食型態。」
妖魔化天然油脂,加上後續的政策不斷推行低脂飲食,以及人工或高度加工油脂(例如:乳瑪琳和商業化的種子油)的盛行,還有工業化反式脂肪和酯化油脂(即人工飽和脂肪)的發明,每一項都是促使整個人類飲食陷入一場所謂「碳水化合物有益心臟健康」狂熱中的原因。結果呢?這樣的狂熱只讓生病的人口劇烈暴增,並讓藥物工業前所未見的蓬勃發展。到頭來這些不健康的食物,以及錯誤的心臟病預防策略,只是造就了這場曼恩口中的「本(20)世紀最大的健康騙局」。數百萬的平民百姓因為這場騙局付出慘痛的代價,雖然我在此的控訴有點苛刻,不過我確實也蒙受這場騙局的傷害,失去了我摯愛的親人;我想你或許也是如此。
這套假設是錯的,而且是大錯特錯!過去幾 10 年來,陸續有大量研究和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得出類似的結論,證實天然、非氧化的油脂和膽固醇並非是造成心臟疾病的兇手,洗清了它們背負多年的罪名。8 最近,更有一份被隱匿多年的研究結果被公諸於世人面前。這份研究成果來自於明尼蘇達冠心病實驗,2016 年 4 月,在身為該計畫當時主要研究人員之一的拉姆斯登(ChristopherRamsden)家裡的地下室裡,有人發現了這些塵封多年的研究數據;拉姆斯登現在則任職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這個實驗室在1968 到 1973 年間執行,總共召集了 9423 名受試者,受試者的年齡則落在 29 到 97 歲之間。在當時,這個實驗可說是最大型的心臟人體試驗研究。這項大型實驗裡也打響了安賽爾. 凱斯(AncelKeyes)的名號,他是該實驗的另一名主要研究人員,也是發起那個謬誤油脂理論的始作俑者。
儘管這個試驗執行的過程十分縝密,對後世產生的影響深遠,但這些被封存在地下室裡的研究成果卻在 40 年後才被呈現在大家面前。實驗中,受試者飲食裡的飽和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都被植物油取代,研究人員甚至為他們準備了三餐。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在1年的時間裡植物油確實讓受試者的膽固醇濃度降低了 14%。那麼為什麼這份數據還會被埋藏這麼多年呢?極有可能是因為研究人員也發現:受試者的膽固醇含量愈低時,他們的死亡率反而越高。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