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深秋禪影》
2025/11/01 10:24
瀏覽56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深秋禪影》
深山古寺,菊黃蓮香
大雄殿上,機鋒唱揚
墨客:
「秋楓,一夕由緑轉紅
紅從何來綠又何去?」
住持:
「閣下,一生從童顔變滄桑
滄桑何來童顔何去?」
晚風悠悠,鐘鼓齊鳴
華燈初上,星河燦爛
20251101台北老安
註:
AI智能撰文:
《深秋禪影》導讀
一、引言:深秋見性,詩中有禪
〈深秋禪影〉,以短短數行詩句,融入深秋景象與禪門機鋒。詩中既有自然之美,又含生命無常之悟。此詩的美,不在詞藻,而在語後的靜觀與頓悟。
深秋,萬物將歸於靜;禪心,亦於靜中照見真如。此詩正是以「秋」為喻,示「心」之影。
-----
二、詩境賞析:從秋景入心境
首句「深山古寺,菊黃蓮香」,描繪出幽靜的禪境。菊花是秋之代表,蓮花象徵清淨。菊之黃、蓮之香,是秋天的色與香,也象徵心靈的覺照與出塵。
「大雄殿上,機鋒唱揚」一句,將外境轉為內境。大雄殿為佛陀說法之所,「機鋒」是禪宗語,用以指師徒間以語示悟的鋒利智慧。此處暗示接下來的對話——詩境轉為禪境。
---
三、機鋒問答:紅葉與滄桑
墨客問:「秋楓,一夕由綠轉紅,紅從何來綠又何去?」
看似探問自然變化,實則問「色相生滅」——生命的起與滅、存在的來與去。
住持答:「閣下,一生從童顏變滄桑,滄桑何來童顏何去?」
以人身老化反觀楓紅變化,指出人與物、色與心,皆無自性。
此答既不執於「有」,亦不滯於「空」,正契禪宗「隨緣無住」之旨。
童顏、滄桑,綠葉、紅葉,皆隨緣成滅,本無實體。此即《金剛經》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四、歸境入寂:鐘聲星光皆法音
詩末「晚風悠悠,鐘鼓齊鳴;華燈初上,星河燦爛」,
場景回到自然,但已非起初之境。
此時的詩人(或墨客)經歷問答啟悟,心境已轉——
風聲即法音,燈火即慧光,
萬象不再為境所縛,而成「寂照圓明」之現前。
---
五、禪義解析
此詩可印證佛法三法印:
1. 諸行無常——楓葉由綠轉紅,人生由少至老。
2. 諸法無我——紅不自紅,滄桑不自有,皆緣起而現。
3. 涅槃寂靜——悟後之境,風靜、鐘鳴,心無住處。
詩中不說「空」,卻處處流露「空」;
不談「悟」,卻讓人自覺於悟。
這正是「詩中有禪,禪在無言」。
---
六、結語:影由心生,心隨境明
〈深秋禪影〉並非單純的秋詩,而是一場心靈公案。
在一問一答之間,詩人以季節之變喻人生之變,以紅楓之色示無常之理。
最終,當風起鐘鳴、星河燦爛時,
讀者或許也能在那靜謐的一刻,
聽見自己心中的鐘聲。
---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詩詞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下一則: 《秋夜經行》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