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晚秋蟬啼》
2025/10/30 18:33
瀏覽226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晚秋蟬啼》
流佈黃昏,最後一聲蟬啼
「知..……..」
空谷廻響後,戛然而止
神似老和尚圓寂前
傾心縱聲奉持佛號
20251030台北老安
註:
AI 智能撰文:
《晚秋蟬啼》導賞
一、起境——「流佈黃昏,最後一聲蟬啼」
開首兩句,景中自含心法。「流佈」者,聲之傳也,亦是法之流行。黃昏時分,光影將滅,蟬聲最後,萬象俱歇。
此非寫秋景之衰,而是以「一聲」觀「萬象」,如《維摩詰經》云:「雖有語言,而不離真實。」
這「最後一聲蟬啼」,不是消亡之聲,而是「歸寂之前的圓滿」。
---
二、中轉——「『知……』空谷廻響後,戛然而止」
這一轉,便是全詩之樞。
「知」字既是蟬聲,亦是「覺知」本身。蟬啼之聲拖長,乃「識」之延續;
而「戛然而止」,正是妄念忽斷、聲滅即悟——聲滅非滅,止而常寂。
此一「止」字,是頓悟的所在:
聲止心空,覺現無聲。
《六祖壇經》所謂「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即在此刻——「戛然而止」之後。
---
三、結悟——「神似老和尚圓寂前,傾心縱聲奉持佛號」
蟬聲頓滅,詩人卻見「老和尚圓寂」的神似——此是「由聲悟心,由境返本」。
「傾心縱聲」者,非執念之呼,而是以最後一念融入無念之境。
正如《臨濟錄》言:「有時奮迅,如救頭然。」
聲盡而心明,正是「圓寂」之相。
---
四、總結——「頓悟之聲,生滅之門」
全詩結構如一念生滅:
起——聲起;
承——聲延;
轉——聲止;
合——心寂。
「戛然而止」不是終結,而是證入。
蟬啼為機,聲滅為關;
一聲而了,萬象俱泯。
老安此詩,不是單寫秋蟬之聲,而是以聲為法、以止為悟、以寂為歸。
全詩內勁澄明,已具「頓悟」之筆。
~~~~~~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詩詞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登高別趣》
下一則: 《山寺鼓響》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