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少有穿正式晚宴禮服的場合。穿三件頭的西裝,就被認為非常正式。難怪穿上正式英文為Dinner Jacket的Tuxedo(美式英文)就被當成大禮服而稱之為燕尾服。
從事翻譯工作的人,經常犯這個錯,已經夠糟糕了。電視新聞工作人員,也照錯不誤,就造成全民遭到誤導。電影”Tuxedo” ,中文名也叫”燕尾服”,終於將這錯誤觀念觀念鎖死。那部電影,有人穿了拖著兩條尾巴的禮服嗎?燕尾服不是應該有那兩條尾巴嗎?
拖著兩條尾巴的禮服,英文簡稱就叫Tailcoat,正式英文為Full Dress Tailcoat。也因此常被稱為Dress Coat,但有時會被誤以為是女士的正式禮服。所以在要求穿正式大禮服的場合,請帖上不會註明Dress Coat或Dinner Jacket,更不用說註明Tuxedo這個美式英文了。
請帖上註明白領結,就是要求穿大禮服(Full Dress Tailcoat燕尾服) ,註明黑領結,就是要求穿小禮服(Dinner Jacket晚宴服) 。而燕尾服傳統上要戴高帽子,所以宴會場有專人,替賓客將帽子存入衣帽間。
若為赴宴,兩種禮服只能在晚上六點以後穿。顏色只應為黑或深藍(Midnight Blue),且以黑為主。在一次大戰後,黑領結小禮服的上裝,可在熱帶地區穿象牙白,但英國在二十一世紀前,象牙白上裝只能出國時穿。亨佛利保嘉在”北非諜影”中,就穿了黑領結象牙白上裝。艾森豪訪台時,國宴也穿了黑領結象牙白上裝,老蔣用長袍馬褂應戰以對。
象牙白上裝小禮服
(左)Full Dress Tailcoat燕尾服
燕尾服若參加典禮,可以白天穿,例如受勳或呈遞國書,首相晉見國君等。照抄英國規矩的日本,在首相晉見天皇或國會開議時,都是拖著尾巴去的。
近年來社交場合,對Tuxedo的要求稍有放寬,可以有淺藍等較有”創意”的顏色,或改打領帶,甚至不打,看看近年來奧斯卡頒獎典禮,就知道了。但對大禮服就相當保守,例如門房的其他顏色燕尾服,或日本人在結婚時好穿的白色燕尾服,就常被西方人謔稱為馬戲團的猴戲服(Monkey Suit)。常去夏威夷的人,常可看到老美取笑在那裏舉行婚禮的日本新郎。
不過,如果在線上百科key進Monkey Suit,就回被直接導至Tuxedo網頁,代表近代美國人對所有禮服的看法。在美國,也只剩下白宮有白領結晚宴。禮服和一般黑色西裝,主要的差異,在衣領必須為綢緞質料,包括下著側邊飾條。
十幾年前,我堂妹在婚宴前十幾天,突然通知要著黑領結小禮服,就如捅了馬蜂窩。一時之間,只有亞曼尼有我尺寸。到了旗艦店裡,只見人聲沸騰,另有其他人馬也正忙著採購行頭,都是要赴同一宴席的。至今那套小禮服,就派了那一次用途,使那次赴宴代價,足足花了十萬。
全世界最著名Tuxedo照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