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長輩上班
2025/09/02 22:39
瀏覽267
迴響3
推薦39
引用0
迴響(3) :
- 3樓. 膠管人2025/09/03 10:35我二姐退休之後,照顧中風的公公與中風的母親四年,之後再照顧得大腸癌的先生兩年,最後照顧年邁的父親10年,可以說是照顧老人經驗豐富。二姐照顧親人我也從旁協助,所以也有一些感想。
一、政府的長照政策也是一種善意與褔利,適合人自然可以參加,覺得不適合的人就參考參考。
二、照顧者一定要有休息喘息的時間,所以必須有人可以完全替代照顧者減輕他的壓力。
三、照顧者不管體力、精神上都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每天一定要養成保持體力的運動習慣,精神上要有正面的想法並得到親人的支持、感謝與幫助。
四、被照顧者常有生病住院的情形,這時侯所有的親人都要一起來幫忙。*
真是佩服你二姐,如此承擔,無怨無悔,簡直是你們家的活菩薩。
她既已為之表率,自然會贏得家族敬重,有需要時,大家會協助。
這樣的親人,眼下社會已不多了!因為怕累、怕煩、怕失去自由!
可我有個朋友,她在外面謀職做事都不順,薪水頂多三萬六左右。
自從跑政府的長照工作〔居家照護員〕,一個月下來薪資有七萬多,
可存下不少錢!但就是每天騎車跑各個點,比較辛苦些。
當然她有個優勢,就是個子高壯,力氣不小能攙能扶,也很會煮菜。
主要是心態!她能體會老年人的脆弱與無奈,覺得自己是在做功德。
你列出那四點看法,我也深表認同!照顧者已經承受負擔,應該要
有更超然心態,適時放鬆,甘願做歡喜受。且通常也會有些回饋!
這小小回饋,就在休息日也用來犒賞自己,保持身心的平衡。
我相信〔事在人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事來則應,事去則靜。
■ sallychen 於 2025/09/03 12:19回覆 - 2樓. 紅袂2025/09/03 09:45立意秉持以弱勢優先為前提。
會推出此計畫,我猜應是對「主要照顧者無收入」解困,能一邊工作,一邊兼顧家裡長輩;換句話說,原本居家照顧長輩,改送至長照機構,因此機構一邊付你薪資,一邊收取照顧費用,兩者兼得的辦法。
失智者程度不一,尤其是嚴重時,會讓照顧者陷入痛苦深淵中,這在社會新聞中常常看到遺憾的一幕悲歌。現在台灣進入少子化,妳我這一代人也要自求多福,照顧好健康。當然,也要有將來可能進駐長照機構的心理準備;只能希望或許,到那時候長照機構配備能更完善與健全。*
我也覺得這計畫,強調的是〔需要有些經濟挹注的〕。
不需要者,自然不會考慮。
甚至直接花更多錢,送更妥善的安養機構,偶爾去探視。
現今,一般養護中心的收費在3-4萬之間,好一點的5-6萬。
普通家庭,要支付這麼多錢奉養父母,委實有些負擔。
除非父母是軍公教,月退優於勞保,或是自己頗有積蓄。
【莫忘世上苦人多!】我對這計畫,仍抱持正面肯定。
試想,如果子女月薪也才4-5萬,怎可能一直花同等費用,
去支付父母長期的養護費用,甚至還包含醫藥治療!
所以這個計畫說,帶父母去上班,就是照顧者多付出點心力
也同時照顧其他長者,回饋就是一份薪水。
如果在家照顧父母,就只是不斷付出,沒多餘收入。
所以,真正的關鍵就是,照顧者需要這份收入嗎?
體力和心情,能承擔得起更多負荷嗎?
如果能!就去嘗試。頂多負荷不了,再退回〔單一戰線〕。
紅袂說到咱倆的暮年情況...呵呵,如果沒啥大病痛,
我是喜歡待在家中養老啦!別忘了我還有酷愛單身的兒女。
現在,高雄已有些郊區設備完善的長照機構,網路搜尋就有。
我是從沒想過呢!因為,咱倆都還算年輕,無須想這麼遠!
■ sallychen 於 2025/09/03 11:47回覆 - 1樓. 安歐門2025/09/03 08:43
天才官員天才計劃,根本不可行,
老人照顧老人,哪家長照機構願意?
照護是專業工作,老人手腳笨拙,出了事誰負責?
退休人就該退休,做做不必負責任的志工。
*
我覺得這計畫立意良善,也是可行,只是多數人不太缺那份收入,
或是認為面對非親人的照顧,更費心。有所遲疑罷了!
一般來說,父母比兒女多25-30歲,也有更多的。
50歲照顧75歲父母,或60歲照顧85歲父母,不算老人照顧老人吧!
我父親就多我30歲,我50歲照顧老父80歲,體力綽綽有餘,還在上班呢!
我的觀念裡,人的體力在70歲以後才逐漸走下坡,才比較像老年。
而那時父母都已近百歲,多半也無須照顧了。
所以這計畫,大抵是針對50-60歲或更年輕到45歲的照顧者而設計的。
他們已不在職場,專心照顧年長者,且需要一些收入補貼。
其實,人到了年邁,只要不失智失能或有重大疾病,都還好!
怕的就是以上這些情況,家人才要費盡心思。
安兄〔家底深厚〕,母親九十多歲,身體健康,自然可免憂思操煩。
■ sallychen 於 2025/09/03 11:0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