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裡出發到箱根,開車只要一個半小時。即使遇到塞車,也不會覺得太久。與東京方向相反的車流,沿途風景舒心怡人,沒有壓力。
早晨換好衣服,把行李搬上車後,我們先到附近的麥當勞吃早餐。邊吃邊聊今天的行程,也談到2個月前是怎麼「幸運」搶到人氣溫泉旅館的最後兩個房間。其實在刷卡那一刻,旅程的心情就已經啟動了。
小田原的必訪餐廳
每次往箱根的路上,我們午餐一定會安排在小田原的 「名水甘味 且坐座」。
餐廳是一棟江戶風格的建築,入口在正中央,不過我更喜歡從停車場旁的庭園入口走進去。穿過綠蔭,伴著水聲,那份清幽的自在感,讓人心都靜下來。
因為生意很好,午餐常常一位難求。我們習慣在 11 點半前抵達,先登記人數與姓氏,再到旁邊的禮品區閒逛。那裡展示的箱根工藝品、茶葉、茶具與飾品,每一件都精緻獨特,沒有品牌 Logo,卻各自散發著「自己的風格」。在聚光燈下,讓人忍不住想細細欣賞。
黑輪與散壽司
這次我們人多,餐廳特地安排了獨立空間。能自在聊天、不打擾其他客人,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禮遇。
大家翻著菜單,雖然料理種類不算多,卻都是當地特色。最吸引人的就是「魚漿料理套餐」,再加上以百年名水泡的茶與咖啡。光是這些,就讓我們討論了好一會兒。最後決定——五份魚漿套餐、兩份散壽司套餐。
所謂「魚漿」,在台灣習慣叫「黑輪」,現在多被稱作「關東煮」。名字來自日語「おでん」,口味卻因地域而不同。
我小時候在台灣喝的黑輪湯,總會加上一點韭菜,湯裡有魚漿的鮮甜,也有大骨湯的濃郁。喝完還能續湯,老闆再灑上新鮮韭菜。那滋味至今難忘。
日本的黑輪湯則單純許多,以昆布與柴魚片為底,乾淨清爽,不會搶走食材的風味。一口黑輪、一口湯,雖簡單卻耐人尋味。不知不覺,我把湯全喝光,心裡差點浮現台灣習慣——端著碗要求「加湯」。
我點的黑輪套餐裡,有兩塊大黑輪、一顆蛋、一條打結的昆布,和一小碗清湯,另外搭配三塊豆皮壽司。日本的黑輪要搭配黃色芥末,味道不像哇沙米嗆辣,而是帶著柔和辛香,剛好襯托魚漿的鮮甜。
吃飽後,大家還想再來點什麼,於是點了甜點。
甜點一上桌,馬上成了焦點。表面灑滿抹茶粉,唯獨中間留下一片「楓葉」的形狀。望著碗裡,彷彿能感受到今年特殊熾熱的天氣,初秋的氣息,稍稍驅散了暑意。
和菓子使用百年名水製作,入口甜而不膩,清爽宜人。原本只打算合點一份嘗鮮,沒想到大家一口接一口,不約而同又追加了好幾份。
在小田原的這頓午餐,既滿足又愉快。吃完後,我們一行人繼續往箱根前進。
旅行正式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