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煙雨浙江潮
2024/06/03 00:29
瀏覽3,543
迴響4
推薦34
引用0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觀潮》
~~~~~~~~~~~~~~~~~~~~~~~~~~~~~~~~~~~~~~~~~~這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首禪偈。
他結束了長期流放的生活,從一個躊躇滿志、一心從政報國的慷慨之士,
慢慢變成一個從容面對、參透生活禪機的風燭老人。聽說小兒子即將就任
中山府通判,寫下此詩送行。思想、情感方面,顯得很特別,別具禪味。
*
這首詩有兩個解讀觀點。一是【不過如此】!廬山煙雨浙江潮,是理想的目標,
每個追求者都為之魂牽夢繫,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一睹為快。等到有朝一日,
實現了夢想,欣賞了這兩個景致之後,才發現雖然美,卻似乎也無特別之處。
*
另一種觀點是【正是如此】!很多人終身在追尋某種東西,未追求到時是痛苦,
追求到手後是厭倦,覺得「不過如此」。這樣一來,人生便像【鐘擺】一般,
於痛苦和無聊之間,作空虛而沉悶的擺動。如若具備平常心,體驗了生活禪,
就能在實現了朝思暮想的目標後,發出會心的微笑:「正是如此」!
*
以禪入詩的文人,歷代都有。唐代的〈王維〉可說是代表,因為他追慕
【隱逸恬靜】,後來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詩,表現了出塵的思想。
例如:【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蘇軾〉在歷經宦海浮沉後,產生【到得還來別無事】的澈悟,也是可理解!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4) :
- 4樓. Retiredbum2024/06/04 02:01https://blog.udn.com/kkuo0810/132969496
如題*
非常感謝你分享(英譯)文。
不簡單啊!這首《觀潮》並不好翻,
因為是文言文,必須先理解意涵。
你應該是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文章可見一斑。
容我將譯作,轉貼至此,閱讀比較方便。
*
~~~~~~~~~~~~~~~~~~~~~~~~~~~~~~~~~
廬山煙雨浙江潮,
The upsurging tide of Zhejiang and the misty rain of Mt Lu;
未到千般恨不消。
missing these two great attractions must be a lifetime pity to rue.
到得還來別無事,
Ask me not what did I think after paying them a visit.
廬山煙雨浙江潮。
The upsurging tide of Zhejiang and the misty rain of Mt Lu.
~~~~~~~~~~~~~~~~~~~~~~~~~~~~~~~~~~~ sallychen 於 2024/06/04 15:18回覆 - 3樓. taiwanmickey2024/06/03 16:42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這詩有禪意 也有破例 見山還是山 人到中年經歷過大風大浪 心境上已平靜的接受這一切*
這樣的解說,的確也符合〈蘇軾〉這首詩的意涵。
世間的一切,都是人有意無意創造出來的實相,
姑且不論作用於善或惡,終究有個起始與終點。
等復歸平靜之後,再衡量對與錯、得或失,就可能
有一番深刻的體悟了!
所以【慎始】也很重要,不能一開始就執著,
需付出諸多代價的事,不能衝動做,才不至於悔不當初。
至於已經付諸行動了!多個人生體驗,也是添了幾分成熟。
總之「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我想〈蘇軾〉應該不是懊悔過往,而是更瀟灑豁達了!
* sallychen 於 2024/06/03 20:27回覆 - 2樓. 安歐門2024/06/03 11:52
所以,數千年,中國人懂得,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國家社會都是假,家人自己唯一真。
*
突然發覺,上則冗長的回覆,好像【有點偏離】。
你的意思是說,〈蘇軾〉其實不需堅持自己的理念,
而得罪那些朝廷小人,屢被貶官放逐,吃盡苦頭,
最後仍是回到原點。應該把家小照顧好,就行了!
唉,這應該很難啦!以他這般的才情、人品,
哪可能放下身段去【忍辱負重】,只求安頓生活?
他之所以令人景仰的地方,就是【勇敢做自己】
愈挫愈勇,豁達開朗,才有源源不斷的創作產生。
這就是生命的弔詭,絕處逢生,開鑿自己的源頭活水。
* sallychen 於 2024/06/03 17:08回覆*
理智而言,人應該只需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即可。
任何犧牲自己生命去換取的名聲或好處,都不值得。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是自己選擇的職業,就另當別論!
比方說:
1.選擇當【職業軍人】,上戰場打仗,就是責任跟義務。
而打仗,很大機率是會犧牲生命的 (或受重傷) 。
2.選擇當【警察或刑事人員】,打擊犯罪,緝捕歹徒,
也經常會有生命危險,或承受高度壓力,但不得逃避。
3.選擇當【消防員】,打火救災,是唯一責任,不能怕死。
4.選擇當【醫生或護士】,疫情嚴峻時,也有可能危及生命。
~~~~~~~~~~~~~~~~~~~~~~~~~~
生命是很寶貴,沒錯!我想,每個人都會儘量去珍惜與維護。
但以上所列舉四種職業,仍有許多人會【投入去做】。
也許是【志願、興趣或才能所在】,或是偉大的【救人情操】。
你也知道【人並非怕死,就不會死】,死亡是人生最大的平等。
既然,都會有一種方式死亡,就選擇【比較有意義】的方式!
因此,以上四種職業,才得以【前仆後繼】地存在。
我們會笑他們傻嗎?不會!我會認為他們很勇敢,值得敬佩。
我比較膽小,也能力不足,做不到!我覺得自己比他們渺小許多。
~~~~~~~~~~~~~~~~~~~~~~~~~~
不能說,國家社會都是假,家人自己唯一真。
要看自己怎麼去定義【生命的價值】,這非常主觀。
有的人在萌發【犧牲自己,搶救他人】的瞬間,是認定【值得的】!
只要他的信念是【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就會知所選擇。
信念產生勇氣,勇氣實現於行為,就是大仁大愛。
我們太重自己的安全,太愛自己的生命,就是平凡人而已!
實在談不上偉大的【理智或聰明】。
呵呵 ~ 恕我直言了。我其實也調侃,嘲謔自己。
* sallychen 於 2024/06/03 17:06回覆 - 1樓. 愛唱 巧克力鷗2024/06/03 07:17解讀得真透徹 原來如此
*
這首詩,學生時代就讀過,當下沒特別感覺。
任職後,給學生補充教材,講解也沒這麼詳細!
因為,它始終不在上課的選編教材內。
可能編審認為,國中生無法體會這意境。
我其實就在決定PO文時,才深入去了解作者心境。
中國文學各類題材,浩瀚無邊,只能【邊看邊理解】。
之所以天天寫,就是督促自己,每天摘錄一首探究。
累積起來也很可觀!不求精采,只願【日起有功】。
* sallychen 於 2024/06/03 13:5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