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京城長安有一位名叫林景玄的人,住在鴈門郡(今山西省忻州市代縣),靠著騎馬、射箭、打獵過日子。雁門郡的太守很欣賞林景玄的身手,就招募他擔任太守府衙的門將。
林景玄曾與十幾名同伴一同騎乘健壯的馬匹,拿著弓箭、兵器或木棍,有人手臂上站著獵鷹,有人牽著獵犬,一起在田野間馳騁,獵到了許多麋鹿、狐與兔子甚多。因此,郡守也就放任林景玄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不再讓他處理一般吏員原本該做的那些雜事。
有一日,林景玄在郡城的一處高崗上打獵,忽然有一隻兔子從雜亂叢生草木中衝了出來,林景玄隨即鞭策馬兒追逐牠,僅追了十里多些,那隻兔就竄入一個位於墳墓旁的洞穴中。林景玄見狀下馬,隨即命二名隨行的兵卒在洞穴旁守著,自己則解下馬鞍準備休息一下。此時,林景玄忽然聽見墳墓中有人說著:
「我的命屬土,能剋土的是木,今日是乙日(註),現在的時辰是卯時,二者都屬木且同時出現(註),難道我就要死了嗎?」
接著那墓中人便一直哀聲嘆氣的,過了許久又聽見那墓中人說:
「有一個從東方來的人,看來我將逃不過這場災禍了。」
林景玄聽了墓中人所說的之後感到非常奇怪,就朝那洞穴中窺看,居然見到理面有一個老翁,穿著素色的衣裳,鬍子又白又長,手中拿著一個卷軸狀的書籍,身前有許多死去的鳥鵲。林景玄隨即質問老翁是誰?老翁嚇了一跳,說:
「果然!禍害我的人已經來了。」
隨即朝著洞外破口大罵。林景玄默默的在心中思索著:
「這個洞穴非常小,而這個老翁卻住在裡面,莫非他是鬼嗎?如若不然,那他一定是個躲藏在此的盜賊。」
就馬上與隨行的兵卒一起動手毀壞了這個墓穴,老翁就變化為一隻老狐,俯首順從的跪伏在,但林景玄見對方現出了原形,下意識的就朝老狐放箭,一箭就將老狐射死了。再看老翁所拿的那卷書,上面的文字筆劃非常奇怪,像是一卷經書但那些文字卻又不像是梵字,頁面是用白色的絹製成的,全長僅數十尺。林景玄就將那卷書與老狐的屍身一起燒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日次」,參考「歲次(也叫年次)」,「日次」即當日相對應的干支,如「甲子日」云云。
註:此處「二木俱王」的「王」字,詞意待解。
改編自 《宣室志》
原文:
《宣室志》.卷八.林景玄
唐林景玄者,京兆人,僑居鴈門,以騎射畋獵為己任。郡守悅其能,因募為衙門將。嘗與其徒十數輩,馳健馬,執弓矢兵杖,臂隼牽犬,俱騁於田野間,得麋鹿狐兔甚多。由是郡守縱其所往,不使親吏事。
嘗一日,畋于郡城之高崗,忽起一兔榛莽中,景玄鞭馬逐之,僅十里餘,兔匿一墓穴。景玄下馬,即命二卒守穴傍,自解鞍而憩。忽聞墓中有語者曰:
「吾命,土也,剋土者木,日次於乙,辰居卯,二木俱王,吾其死乎。」
已而咨嗟者久之。又曰:
「有自東而來者,我將不免。」
景玄聞其語,且異之。因視穴中,見一翁,衣素衣,髯白而長,手執一軸書,前有死鳥鵲甚多。景玄即問之,其人驚曰:
「果然!禍我者且至矣。」
即詬罵。景玄默而計之曰:
「此穴甚小,而翁居其中,豈非鬼乎?不然,是盜而匿此。」
即毀其穴,翁遂化為老狐,帖然俯地,景玄因射之而斃。視其所執之書,點畫甚異,似梵書而非梵字,用素縑為幅,僅數十尺。景玄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