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楊叟
2025/05/04 04:44
瀏覽159
迴響0
推薦31
引用0


唐朝唐肅宗李亨乾元元年,會稽郡內有一個姓的老頭兒,以家中資產豐饒而成為郡內的名人之一。

 

有一日,老頭病得快要死了,距離他病倒在床上痛苦呻吟之日起,也不過短短數個月而已。老頭兒有個兒子楊宗素,是個實打實的孝順父母的人,鄉親們提到他都豎起大拇指稱讚。當老頭生病時,楊宗素不惜用光家產,四處延請大夫前來為父親治病。後來,楊宗素找到了一位姓的大夫,在大夫的細心探究之下推知老頭的病因,就對楊宗素說:

 

「尊翁的病其實是心病。原因是因為府上的財產極多,他的心就專注在利益上面打轉兒,因此他的心為了追逐利益已經離開了身體,除非能吃了活人的心,不然沒有方法能為他再補上一個心。然而普天之下活人的心又如何能輕易獲得呢!如還真有,那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

 

楊宗素既然知道了父親的病因,認為活人的心本就不可能得到,那麼專注修習佛法,或許可以讓父親的病有所好轉。於是楊宗素馬上召請僧人們前來唱誦佛經,又找來能工巧匠鑄造佛像,自己也開始吃素齋戒,親自前往郡內大小佛寺布施齋飯給僧人。

 

這一日,楊宗素又帶著齋飯前往佛寺布施,不慎誤入了一條山徑。走著走著,見山下有一座石龕,龕內有一名胡僧,容貌非常的年老而枯瘦,穿著用褐色的毛線編成的袈裟,蹲坐在一塊磐石之上。楊宗素認為這名老胡僧一定是個神異之人,隨即上前合十行禮,問道:

 

「能請教大師父您的法號來歷嗎?您獨自待在這麼偏僻的深谷,將人跡不到的地方當作住家,一旁又沒有侍奉的人,難道不懼怕山野中的野獸會傷害到大師父您嗎?不然的話,大師父您一定是參悟佛法的高僧了!」

 

胡僧說:

 

「我俗家本姓。祖先世代居住在巴山,後來的子孫們,有的住在弋陽縣,有的散遊在各處的山谷中,都能繼承祖先的志業,成為在山林泉水處隱居的人。也都擅長高聲吟唱,許多喜歡寫詩的人,大多為他們善於高聲吟唱而稱讚,因此得以在天下間稍稍有些名聲。有一支姓的也是我族的分支,他們大多在與豪門富貴人家交往。同時也因為擅長談笑戲謔,所以也會在街頭市場間遊歷,每次當眾表演一場把戲,就能讓陪同的人獲得許多利益。只有我喜好佛教,因此脫離凡塵俗世,待在這高山深谷中也能不動心,已經許多年了。我曾仰慕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在修行時忍受歌利王切割砍斷自己的肢體,以及曾為太子時自願投崖、以自身餵養凍餓的母虎等行為,所以我只吃橡樹的果實、喝流泉,只遺憾至今尚未有虎狼來咬我。因此我心甘情願的接受這樣的生活。」

 

楊宗素聽了之後對胡僧很是敬重,就對胡僧說:

 

「大師父是真正的『至人』,能捨棄肉身而毫不吝惜,將肉身餵養山中野獸,可說是仁、勇兩方面都做到了極致了。弟子的父親生病已經好幾個月,病情一直沒有好轉,另弟子我日夜憂心焦急,沒有辦法了。有個大夫說家父的病是心病,除非能食用活人的心才能醫治,但活人的心本就無法取得,家父的病也就無法治癒。今日聽聞大師父能捨棄肉身給飢餓的豺狼虎豹,那麼如果捨命給人救他一命,大師父願意嗎?希望大師父能仔細考慮考慮。」

 

胡僧說:

 

「如果真如你所說能捨身救人,那也符合我的志向。施主為了父親而來求我,我又如何能有不答應的意思。況且我既願將肉身施捨給野獸,何不以此肉身救人生命呢?然而今日我尚未吃飯,希望能吃一頓飯後再死吧。」

 

楊宗素聞言,高興得連連向胡僧道謝,隨即將所帶來的食物恭敬的放在胡僧身前。胡僧接過食物三兩下就吃完了,然後又對楊宗素說:

 

「我既然吃飽了,也該接受你的要求,然而還須等我向四方的聖人進行禮拜才是。」

 

於是胡僧整理了衣裳,走出佛龕後開始禮拜。當胡僧朝東方禮拜完畢,胡僧忽然向上一躍,輕易的就飛騰到一旁的高樹之上。楊宗素以為這是胡僧所施展的神通變化,真是無法預料啊。一會兒之後,胡僧便召喚楊宗素上前,然後厲聲質問道:

 

「施主剛才想求的是什麼?」

 

楊宗素說:

 

「希望能得到活人的心用來治療家父的病。」

 

胡僧說:

 

「施主所求的,我已經答應了。現在我想先向你解說《金剛經》中深奧的意義,你要聽嗎?」

 

楊宗素說:

 

「我本來就信奉佛教,今日能遇到大師父願意為我講解,我怎麼敢不用心聽講呢?」

 

胡僧說:

 

「《金剛經》中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因此施主若要取得我的心,也是『不可得』啊。」

 

說完,胡僧忽然在樹上一邊跳躍一邊大聲呼嘯,然後變化成一隻猿猴而去。楊宗素先是驚奇訝異,回過神來只感到驚駭不已,倉皇得朝原路返回,三步併作兩步的跑回家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巴山」,廣義的大巴山指包括四川省重慶市陝西省甘肅省湖北省交界處的山地。

 

:「至人」,古時候指具有很高的道德修養、超脫世俗、順應自然而長壽的人,也歸於真人一類。如孔子被尊稱爲「聖人」,老子也被尊稱爲「至人」。

 

:「檀越」,即施主。指以財物、飲食供養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

 

:「奉教」,接受教導。

 

:「見」古通「現」。

 

改編自 《宣室志》

 

原文:

 

《宣室志》.卷八.楊叟

 

乾元初,會稽民有楊叟者,家以資產豐贍聞於郡中。

一日,叟將死,臥而呻吟,且僅數月。叟有子曰宗素,以孝行稱於里人。迨其父病,罄其產以求醫術。後得陳生者,究其原:

「是翁之病心也。蓋以財產既多,其心為利所運。故心已離去其身。非食生人心,不可以補之。而天下生人之心,焉可致耶!如是,則非吾之所知也。」

宗素既聞之,以為生心,故不可得也,獨修浮圖氏法,庶可以間其疾。即召僧轉經,命工圖鑄其像,已而自齎食,詣郡中佛寺飯僧。

一日,因挈食去,誤入一山徑中,見山下有石龕,龕有胡僧,貌甚老而枯瘠,衣褐毛縷成袈裟,踞於磐石上。宗素以為異人,即禮而問曰:

「師,何人也?獨處窮谷,以人跡不到之地為家,又無侍者,不懼山野之獸,有害於師乎?不然,是得釋氏之術者耶!」

僧曰:

「吾本是袁氏。祖世居巴山,其後子孫,或在弋陽,散遊諸山谷中,盡能紹修祖業,為林泉逸士,極得吟嘯。人好為詩者,多稱其善吟嘯,於是稍聞於天下。有孫氏,亦族也,則多遊豪貴之門。亦以善談謔,故又以之遊於市肆間,每一戲,能使人獲其利焉。獨吾好浮圖氏,脫塵俗,棲心巖谷中不動,而在此且有年矣。常慕歌利王割截身體及菩提投崖以伺餓虎,故吾啖橡栗,飲流泉,恨未有虎狼噬吾。吾亦甘受之。」

宗素因告曰:

「師真至人,能舍其身而不顧,將以飼山獸,可謂仁勇俱極矣。雖然,弟子父有疾已數月,進而不瘳,某夙夜憂迫,計無所出。有醫者云,是心之病也,非食生人之心,固不可得而愈矣。今師能棄身於豺虎以救其餒,豈若捨命於人以惠其生乎?願師詳之。」

僧曰:

「誠如是,果吾之志也。檀越為父而求吾,吾豈有不可之意。且吾以身委於野獸,曷若惠人之生乎?然今日尚未食,願致一飯而後死也。」

宗素且喜且謝,即以所挈食置於前。僧食之立盡,而又曰:

「吾既食矣,當亦奉教,然俟吾禮四方之聖也。」

於是整其衣,出龕而禮。禮東方已畢,忽躍而騰上一高樹。宗素以為神通變化,殆不可測。俄召宗素,厲而問曰:

「檀越向者所求何也?」

宗素曰:

「願得生人心,以療吾父疾。」

僧曰:

「檀越所願者,吾已許焉。今欲先說《金剛經》之奧義,且聞乎?」

宗素曰:

「某素尚浮圖氏,今日獲遇吾師,安敢不聽乎?」

僧曰: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見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檀越若要取吾心,亦不可得矣。」

言已,忽跳躍大呼,化為一猿而去。宗素驚異,惶駭而歸。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上一則: 小小說 – 林景玄
下一則: 小小說 – 王長史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