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 – 祁縣民
2025/05/06 04:44
瀏覽319
迴響0
推薦33
引用0
唐朝時,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有個村民某甲,因為朝廷(註)徵收糧草,某甲因此推著載運糧草的小車著前往太原府繳納。等到繳完,回家途中已經是傍晚了。有一名身穿白衣的婦人,站在路旁對某甲說:
「我今日從都城來,實在非常疲累,希望能搭一下便車,可以嗎?」
某甲點頭同意,白衣婦人就上了小車坐下。前行還沒有三、四里,車輪發出吱嘎的噪音,某甲就將小車架好,要給車輪軸塗點油。當某甲彎腰伸手要塗油時,忽然看見一條(註)狐尾從車上的縫隙中垂了下來,就在車轅(註)下晃蕩著。某甲隨即抽出腰間的鐮刀揮去,一刀斬斷了那條狐尾,那白衣婦人隨即變化成一隻沒有尾巴的白狐並嚎叫著逃跑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輦地」,「輦」,原指以人力推、拉的車,秦、漢後特指君后所乘的車,借指京城。「輦地」,京城之地,即京城。
註:網路版原文此處的「孤尾」應是「狐尾」,據改之。
註:「車轅」,自車身朝前方伸出的兩根直木,可用來駕在牲口上以便拉車,或供人拉車用的把手。此處指後者。
改編自 《宣室志》
原文:
《宣室志》.卷八.祁縣民
唐祁縣有村民,因輦地徵芻粟至太原府。及歸,途中日暮,有一白衣婦人,立路旁謂村民曰:
「妾今日都城而來,困且甚,願寄載車中可乎?」
村民許之,乃升車。行未三四里,因脂轄,忽見一孤(狐)尾在車之隙,中垂於車轅下。村民即以鐮斷之。其婦人化為無尾白狐,鳴嗥而去。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