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這人在《列子》跟《山海經》裡都有出現,從「夸」這個字來看,「夸」也跟傲慢無禮、自大有關。
從「夸父追日」這件事來看,夸父這個人看到太陽,就想跟它較勁,想要追上太陽或捉住太陽,一路跟著太陽前進。
這一奔跑,大手大腳的他,一跨可以跨過小山,一跳可以跳過河……在小說應用上,想要形容神的勇猛,總要有點誇飾法。像回到《列子》裡所說,當祂追到隅谷這個地方,覺得口渴,就走到黃河的渭水去喝水,喝完還不滿足,就想要去北方的大澤去喝水。(嘴巴到底多大?)
這一口氣就把渭水喝完,喝完還不滿足,還要去北方的大澤喝水,這要讓祂喝完,渭水附近跟北方的大澤附近的生物都不用生長了,也還好夸父沒達成目標,祂走在路上就渴死了。
所以「夸父追日」、「夸父逐日」都有「不自量力」的意思。如果因為夸父這種行為就附與「堅持」、「不懈」的意思,其實跟原意出入甚大。從《山海經.大荒北經》的原文來看:「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其實就寫得很清楚了。
既然都說到夸父了,那就來說說跟夸父有關的小故事,在「夸父追日」這個成語,夸父是因為追不到太陽渴死,但在《山海經.大荒北經》裡:「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夸父又是被應龍殺死。
所以夸父到底是渴死,還是被應龍殺死?究竟是因為渴死沒面子,而有了被應龍殺死的說法?還是被應龍殺死,有人想要削減祂的勇猛?畢竟夸父勇猛但魯莽的形象,只要使點計倆,祂恐怕會氣得從桃林裡出來跳腳!
再怎麼說,夸父跟蚩尤都是炎帝的後裔,也曾經跟蚩尤並肩作戰,對抗黃帝。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若有效忠黃帝的追隨者,趁這個機會汙衊夸父,也不得而知。
但,一個人怎麼死兩次?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夸父」其實是一個巨人民族,也就是有一個部落,這裡的人統稱為「夸父」,那一個因為追日而死,一個被應龍殺死,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過,「夸父」畢竟只是中國神話中的人物,唯一可以留下證據的,或許是祂死之前拋下的手杖,所化成的樹林。有一說這片樹林是桃林,想要尋找夸父的死因,可能要先把這座樹林找到。但都過了上千年,若真有這片樹林也早就爛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