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on23:為改變乾杯--街頭日記Freedom Writers
導讀:楊惠玲
一、電影導讀
1.演職員介紹
導演:Richard LaGravenese
編劇:Richard LaGravenese
演員:希拉蕊史汪 Hilary Swank、伊美黛史丹頓 Imelda Staunton、
派翠克丹契 Patrick Dempsey
2.內容簡介
原著「自由作家日記」(Freedom Writers Diary)是美國加州長堤威爾森高中203班學生所寫下的日記摘要。電影由奧斯卡影后希拉蕊史旺飾演鍥而不捨對學生春風化雨的老師古艾琳,23歲的菜鳥老師面對包括西班牙裔、墨西哥裔、拉丁美洲、華人、白人、黑人等不同種族的學生,被迫族群融合教育的公立學校,以消極方式抵制,這群學生成為政策矛盾下的棄兒。除了族群衝突,他們的出身大多來自貧困的底層社會,幫派是他們的歸宿,出門必須帶著槍,校園裡不能落單,未來看不見希望。
對教育懷著崇高理想的艾琳雖然面對嚴苛挑戰,卻始終不放棄這群孩子,藉由受納粹迫害的猶太少女安妮所寫的日記,面對自己的處境,並從中找出力量,她讓學生效法安妮寫日記,透過文字認識學生們的生存困境及內在的恐懼。
為了將學生的日記集結出版,艾琳找到金士頓總裁,一位來自台灣的科技新貴杜紀川贊助,讓這部動人的作品得以問世。
二、觀賞角度
1.「信任」在教導中的重要?「信任關係」如何產生?
2. 情緒的表現與處理的重要
3. 艾琳的選擇與價值的堅持?
三、電影摘要
1.艾琳:「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先尊重別人。」
2.艾琳:「我是老師,膚色不重要。」
3.艾琳:「你恨我,你又不認識我。」
學生:「我能活到18歲就算幸運了,這是場戰爭,我不怕為自己人死,只要為自己人死,就會像戰士一樣得到尊敬。」
4.艾琳:「你們知道死後會怎樣嗎?在地底下腐爛,別人繼續活著,完全忘了你們,當你們完全腐爛,生前是不是幫派份子重要嗎?你們死都死了,沒有人會想要記得你們,因為你們留下來的只有這個。」
5.艾琳:「我們要為改變乾杯,這代表從現在開始,每一個說你們辦不到的聲音都被消音了,每一個認為無法改變的原因都消失不見了。就在這一刻之前的你們,也隨著消失,這是全新的你們。」
6.學生:「我從來沒有英雄,你是我的英雄。」
米普吉斯:「不,年輕人,我不是英雄。我之所以那樣做,是因為那樣做是對的,就是這麼簡單。我們都是普通人,不過就算是一個普通的秘書、家庭主婦或是青少年,都可以用小小的力量,在黑暗中燃起微弱的燈光。你們才是英雄,你們每天都在當英雄,你們的臉孔永遠印在我心中。」
四、電影導讀
1. 導演理查德說:「和其他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教化調皮學生的故事不同,艾琳不僅扮演一個引導者,同時她也不停的學習,由菜鳥成為學生信任的老師。」
2. 理查德說:「這些孩子從進入學校就帶著種族偏見,他們可能通過人種、社團的從屬關係、生活的街區,甚至乘坐的公車來劃分自己的小圈子,當你看到這些稚嫩的臉上寫滿仇恨的時候,會感到不由自主地畏縮,然而他們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則更讓人心疼。」
3. 女主角希拉蕊史旺說:「我覺得自己像個癮君子,這些真實故事對我來說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力,從我演的《男孩別哭》開始我就發現這一點。孩子們學會了用筆來代替槍與暴力,記下生活中的一切,則有助於他們反思自己的過去。艾琳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去瞭解孩子們的生活與世界。我希望世界上人人都能有各種溫和的方式去溝通,這樣生活才會更美好」」
4. 面對族群衝突,在街頭暴力中求生存的孩子們,艾琳的積極與熱忱,傳達給學生最重要的其實是「關心」。
5. 當學生詢問艾琳:「你提到那場大屠殺是什麼?」艾琳反問:「有誰知道請舉手。」只有一位白人學生舉手,艾琳再問:「有多少人被開過槍?」全班幾乎都舉手。艾琳心痛的理解,她的學生不了解歷史的悲劇,卻每天在為生存掙扎。
6. 藉著寫日記,艾琳讓學生有了宣洩的管道,有了重新整理自我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有了傾聽的對象,他們的恐懼得到抒解,自我得以被接納,愛與信任讓他們看見自由與希望。
7. 203班150位學生在艾琳的教導下全部順利畢業,並有多人考上大學。目前艾琳已是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她並成立教育基金會,繼續協助更多出身不幸的孩子們。
五、綜合討論
1. 為什麼透過書寫,學生們改變自己的命運?
2. 如何面對來自環境的壓力?如何覺察感受?如何正確表達情緒?
3. 為什麼憤怒?憤怒和怨恨有何不同?
----------------------------------------------------------
老師導讀:
臺灣人杜紀川在美國也幫助這些人,很多人想做,但是臺灣的環境有時並不那麼容易。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英雄,都在為自己的生命奮鬥。電影中的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生存辛苦,但是還是能在空間中找到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不要輕易的放棄生命。
在我們那個年代,大學錄取率是百分之二十,如果考不上的人都去自殺,那不是死很多人了。不要為了功課這種事情去自殺,那是很愚蠢的事情。像《安妮的日記》裡幫助安妮的那個老太太米普吉斯說的,「我不是英雄。我之所以那樣做,是因為那樣做是對的,就是這麼簡單。我們都是普通人,不過就算是一個普通的秘書、家庭主婦或是青少年,都可以用小小的力量,在黑暗中燃起微弱的燈光。你們才是英雄,你們每天都在當英雄,你們的臉孔永遠印在我心中。」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你們是學生,如果你們現在的使命是面對這場考試,你們就去面對,是你們的戰役。這部電影跟一開始的話題,只是為了個模擬考考不好就是自殺,那電影的這個話題大得多了。
對生與死的轉變,電影的導演把古艾琳和這群學生的日記,改編電影最難的地方,就是把一本書那麼長改成兩小時的電影,幾乎是我們看得改得最好的,他們對生與死的改變,從一開始在教室的辯論,到最後扶著米普吉斯進來演講,他說他活到十八歲就算是幸運了,死了會被當戰士,但是艾琳說,死了就在地底下腐爛,就像Edward的學校同學自殺一樣。活著才有改變的可能、成長的可能,超越過去的可能。這是第一次他們對談生死的看法。再來,是一場戲中大家拿一袋書和一杯蘋果西打乾杯,為自己辦不到的聲音消音,往對的方向走……導演之所以會被這本書感動,是因為艾琳不只扮演引導者,她也在學習,這些學生進學校,帶著種族偏見,當你看到學生的臉上的仇恨和表現出來的憤怒,是對生命的無力和無助,是讓人心疼。
導演說希拉蕊史旺很適合演電影中老師的角色,她說孩子們用筆取代槍與暴力,記下生活中的一切,則有助於他們反思自己的過去。艾琳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去瞭解孩子們的生活與世界。我希望世界上人人都能有各種溫和的方式去溝通,這樣生活才會更美好。微弱的力量,可能是長遠的,人生有各種可能性。
電影中的艾琳最重要的是對學生的關心,其中養分的來源是爸爸的支持。艾琳很有領導才能,爸爸本來對女兒有很大期望的,如果當企業家也能成功。當中爸爸陪著女兒,甚至最後爸爸說「我以你為驕傲」,我們看到背後有很大的支持力量,你要找出你自己的力量。
電影中的203班,其實是兩個班,有一百五十位學生畢業。為何學校到了高三之後都變成績優班,因為其他學生自動不來上學了。艾琳讓學生都來學校上課。
為何「書寫」能讓人改變?壓力和憤怒能改變什麼?
這部電影有什麼讓你們感動的地方?有哪些印象深刻?對你們會不會太深?我自己看了好幾遍,有些地方才看清楚。對雜貨店裡的槍擊場景,我也是看第二次才看懂。學生愛娃的爸爸說,要贏得夠多,因為社會在戰鬥。但是她聽米普吉斯說「要做對的事」,電影有很多地方、還有很多故事可以發展的。
----------------------------------------------------------
老師:你們的節奏感如何?
Edward:我們都是不適合跳舞的人。
Andy:我不適合。
Pauline、大菠:只會跳健康操吧。
Edward:誰會想要獻醜啊。
老師:舞蹈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身體的過程。可瞭解自己延伸到什麼程度,像雲門。跳舞和運動一樣,容易受傷的,所以要不斷瞭解自己,像唱歌、藝術、畫畫、寫作都是。
Pauline:應該是。
Ernie:好看嗎?還好。印象深刻是每個人出門都帶槍,如果是我就不要出門,每天都在戰爭。
老師:他們一開始看起來凶悍,其實可能是恐懼。
Kevin:我們也差不多。除了槍以外,其他都差不多。會看到別人打架。
Ken、大菠:有看到同學吸煙,會在廁所抽。
Ernie:我們學校有一群。不知道學校怎麼處理的。我沒有碰過。
老師:在美國大部分是大麻,植物性的,但是只要是變成藥丸那些東西,對大腦的破壞很大,影響很大,很難戒掉,千萬不要嘗試。我曾經被邀請到雲林的未成年的觀護所,有未婚懷孕的、吸毒的、販毒的,我去輔導他們,他們天真無邪,但是他們交的男友大都是吸毒的,受到環境影響很大。
老師:最近有間學校拿槍試射,結果射到台大宿舍的女生。連站在窗邊聊天都會出事,中學生居然帶槍上學。我們的社會有各種人,社會需要各種不同的人,都有他們的價值,例如電影中的學生他哥哥被判無期徒刑,但是他遇到一個老師,卻成為上大學的人。
Ken:電影中看他們都拿槍。只要他們不要來找我就好了。
老師:就像電影中的教務主任,她認為學校都是績優學生,都是因為種族政策,都是他們害我們的。可是,你怎麼保證資優生出了學校之後,會遇到怎樣的人。就像你們可能會上菁英學校,會不會和不同的人做朋友,世界真的有辦法切割嗎?
----------------------------------------------------------
UKL:電影裡他們居然可以每天寫日記。我們寫日記是被迫的。
Edward、UKL、Kevin:我們學校每天規定要寫日記。
Ken:學校規定要寫日記,還有出題目。
UKL:可是每天很無聊,寫「今天沒有考試,感謝老師的大恩大德」,每天都要面對嘴巴發出來的劍,很賤。
老師:有誰主動寫日記?
大菠:我國一開始寫。
Pauline:小六開始寫日記。
大菠:我不是每天寫,日記我藏起來,可是家人會偷看。
Pauline:手寫、電腦都有。
老師:所以還是有自動寫日記的人。現在是老師強迫,以後可能會養成習慣。
----------------------------------------------------------
老師:為何透過寫日記,書寫文字,會改變命運?為何透過寫這件事有力量。
UKL:寫可以認識字。
Pauline:不會什麼都悶在心理。
大菠;:把以前種種記錄下來。反省。
Pauline:會有不同的想法。
老師:對,事情發生得很快,透過書寫是整理、反省,會有不同的想法。過程中會增加思考的能力,思考才會有存在,「我思故我在」。
大菠:歷史課有這句話。
Kevin:老師說國文課會講這句話的意思。
老師:電影中的學生面對得很勁爆、無助、糟糕,他們透過文字整理,才瞭解自己的生活是怎樣的。
Andy:電影很暴力,很不習慣。像美國的電影很暴力,有不爽就拿槍,殺來殺去的。
Edward:那是因為你都看這樣的電影。
Andy:我接觸的美國文化沒有這樣。
老師:你可能是在保護的環境,美國校園這些問題、槍擊事件,並不是個案而已。並不只是電影而已,可能發生在你周圍。
Andy:如果在我周圍,希望不要發生。
老師:我其實很不忍心,在我國中成長的時代,我也以為不會有這些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可是,如果當時有人告訴我這個世界的樣子,我可以如何跟這個世界相處。我就不會在長大之後,才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瞭解族群、平等、溝通……現在帶給你們這樣的東西,好像有點殘忍,但是像電影,他是真實的事情。
Edward:電影裡有人自己拿槍射到自己受傷了。
Pauline:那是不懂事。
Edward:看這類電影比較習慣,我會比Andy有對抗的能力。我最深刻的還是那個小弟拿槍自殺。
大菠:一開始的槍戰很深刻。
Edward:路邊那些車很可憐,都會有彈孔,應該一開始就買防彈車。
老師:你們人生不會那麼悲慘。
Pauline:不會那麼悲慘,考試本來就不算大事。
----------------------------------------------------------
老師:考試會有壓力嗎?
Edward:壓力是有,但不會到自殺的地步。
大菠:我晚上都在看電視。不然以後看不到了。
老師:很多東西以前播過的都在重播,現在看不到的,以後會看到。現在多花點時間看書,以後會換到很多看電視的時間。
Edward:我們班還有人在看天線寶寶和海綿寶寶,到學校還在討論。
老師:錯過二十年,也可以再看到。
大菠:以後就長大了。
老師:理解命運、改變命運,可以靠自己。最後幾個月好好衝刺一下。
Pauline:電影中那一段跟媽媽說「我要回家」那段,很令人感動。
老師:電影中的他改變是最完整的,從一開始要當戰士,到最後他想念媽媽,想回家,他崇拜米普吉斯,改變很大。
----------------------------------------------------------
老師:他們透過書寫抒解壓力。你們呢?
Edward:我透過玩電腦。
大菠:我玩電腦、看電視。
Pauline:畫畫、看課外書、睡覺、打電腦。跳舞課已經停掉了。
Andy:睡覺。一天不知道睡多少時間、不知道幾點睡、幾點起床。學校七點五十到校。
UKL:做自己喜歡的事。看電視、打電動、看小說、寫文章、睡覺、出去跟同學玩。太多了。我會寫小說。我們班有三個人目標要當小說家。我有部落格放文章,我封起來,只有三個人看得到。我寫科幻小說。寫小說是無聊打發時間,不一定寫多少、多久寫會寫多少字。大約一天一小時寫,包括在學校的時間。
老師:書寫的意義對你是什麼?
UKL:把腦袋的東西寫下來。感覺可以操縱我編出來的一個人,把他寫成怎樣就怎樣。
老師:這是創作、創造的樂趣。
Ken:不一定用什麼方式抒解壓力,都是用玩電腦、看小說。
Pauline:看推理、翻譯、古典小說、日本推理小說。
老師:你看宮步美幸的小說嗎?
Pauline:沒有。不看臺灣的小說。
Ken:恐怖的、推理類的小說。日本為主。同學借我的小說。像東野龜吾。
大菠:亞森羅蘋、福爾摩斯,好看,小時候看。
Edward:我看軍事小說、鬼故事。看原文書。
大菠:我看龍騎士、武俠小說。
Kevin:看金庸。
老師:看倪匡嗎?
Ken:有看。
Ernie:看科幻小說。
老師:看臺灣的小說嗎?
學生:看九把刀的。
Pauline:可是很多髒話。
學生:有科幻、有愛情。
老師:最近有得獎和抄襲的爭議事件,九把刀抄襲一個高中生。網路上說,其實他們都不是原創,是國外一個作家才是原創。
老師:像未央歌、瓊瑤、張小嫻、張曼娟?
學生:都沒有。
大菠:有看蝴蝶的。
老師:藤井樹呢?
學生:沒有。
老師:翻譯小說呢?像米蘭昆德拉、現在很想見你那一系列?
學生:沒有。
老師:透過創作和書寫,但是很高興你們即使在升學壓力很大之下,大家還是有共同會做的事情。
討論時間:970302(九年級)
照片來源:http://www.imdb.com/title/tt0463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