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小傳
蔣經國1910年出生,一直在家鄉奉化縣溪口鎮與母親毛福梅女士
相依為命,並不太受蔣介石的疼愛。
6歲在奉化讀小學,12歲去上海讀高小、中學,寄養在吳稚暉家中,
15歲參加革命,由上海至海參崴再至莫斯科中山大學讀書。
同批同學中除了國民黨馮玉祥之子馮宏國及之女馮弗能,
邵力子之子邵志剛,于右任之女于秀芝,李宗仁的內弟魏允成外,
還有共產黨的精英,鄧小平、烏蘭夫、伍修權、左權、王明、康生等二百餘人,
小蔣與鄧小平互動密切。
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清黨,誅殺數萬共產黨員,小蔣在蘇聯公開抨擊其父,
並登報聲明脫離父子關係。
中山大學畢業後蔣經國被史達林派到列寧格勒紅軍軍政大學學習,加入聯共
(布爾什維克)成為正式共產黨員,此時他被史達林視為中蘇關係中的一枚
政治棋子和人質。
在蘇聯他因牽涉托洛斯基派,被下放到電氣廠當學徒,農村當農民,西伯利亞當列兵,
重型機械廠做技工,直至做到主任副廠長。
在他最困難最無望的時候,他獲得白俄姑娘芬娜(蔣方良)的愛情,結婚生子。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同意聯共抗日,做為人質的小蔣才被放回。
蔣介石安排其到溪口老家閉門讀書,由兩位著名的國學大師徐道鄰、黃寄慈
指導,研讀《曾文正公家書》、《資治通鑑》、《王陽明全集》等。
1939年,蔣經國就任贛南行署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至1945年,步入而立之年
的蔣經國在此大刀闊斧查禁煙賭娼、修明吏治、發展經濟,社會面貌大為改觀,
被譽為「中國戰時政治的一項奇蹟」,史稱「贛南新政」。
1940年10月1日,江西贛州群樂大戲院內。身穿「綠色嗶嘰中山裝」,胸配
「主席團紅花綢帶」的蔣經國,面對「贛南十一縣的縣長、秘書、參議會議長、
社會賢達、知名人士……」,慷慨激昂地陳辭:
「我們在三年之內,要辦331個工廠,要開墾2萬畝荒地,要辦314個農場,
要建築995個農業示範區,要成立3000個合作社,要建築6043個水利工程,
要開闢321個果園,要建築259個新校舍……」
不僅僅如此,還要在三年內,將贛南建成一個「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飯吃,
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書讀」的新社會。
蔣經國展示的這幅規模宏大的藍圖,意圖絕不只是贛南,而要為整個國家,
「建立一個革新政治的示範區」。不僅僅是徐浩然,就連美國的《科利爾》雜誌
也觀察到了這一點,報導說:「小蔣建立的模式,將作為新中國未來的範例。」
此時的蔣經國,剛剛渡過30歲生日,正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時刻。而他所
服務的黨國,卻是內憂外患,暮氣沉沉。
蔣氏當日立志改造贛南的講話,給台下聽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時任
贛州城區區長的徐浩然在50多年以後,依舊「言猶在耳」。
蔣經國在贛南任行政公署專員期間,大刀闊斧地查禁煙賭娼,整飭吏治,發展經濟,
興辦教育等。
他在就任時宣誓:建立一個廉潔奉公的新區,除暴安良,禁煙、賭、嫖娼,
嚴懲貪官污吏,改良社會風氣,用熱血為百姓開出一條新路~新贛南。
做誠實善良的人民公僕。
他說到做到言行一致,深受到民眾的喜愛,而有「蔣青天」的美譽。
在美國記者斯諾去延安採訪毛澤東後,蔣介石特意展示「贛南新區」並請他實地考察。
國內不少熱血青年視蔣經國為精神領袖,從四面八方奔來,團結在他四周。
蔣經國經常深入農村巡訪,在贛南平均每年下鄉200次,能說出管轄的11個縣內有多少橋樑
和水利工程的名稱。很多時候有章亞若陪伴,兩人日夜相處也便名正言順了。
做為秘書打理大小瑣事還兼「記者」工作。
他們商定了一個私下的暱稱「慧風」(蔣), 「慧雲」(章),寓意「風雲際會,風雲不離」。
蔣經國非常遺憾沒在母親在世時將章亞若帶給她相認,未能了結母親想要一個
中國兒媳的夙願。
並將母親留給他的一床高級精緻的絲織錦緞,銀灰色繡著鴛鴦戲水的被面送給章亞若。
這對激情男女撤除心防墜入愛河,他們拋棄了所有的顧慮,一起遊覽名勝,
賞月吟詩,習書繪畫。縱情享受如膠似漆的浪漫愛情。
1941年,相戀一年多後,章亞若懷孕,還是雙胞胎男孩。蔣經國欣喜若狂,
自認為是解決正式身份的好時機,於是他趕去重慶向父親報喜。
蔣介石也是非常傳統的思想,有兩個純中國血統的孫子,自然高興,
只是不輕易外露而已。雖然沒有答應蔣經國離婚,但態度緩和許多,又命蔣經國
將她快速轉移到大後方醫療條件頗佳的桂林待產。
章亞若對蔣介石的態度感到痛苦,無奈無法撼動形勢。
離開贛州前蔣經國在「張萬順飯莊」給她餞行,邀請的好友都心領神會他的用心
私下稱她二夫人。
章亞若在桂林期間,蔣經國安排的很周全,並請她中學閨蜜(桂昌德,又名桂輝))
及其兄(桂昌宗)(留日回國的專署精英)陪同前往。自己更是千方百計的找理由相聚,
還按家鄉的習俗常帶桂圓、人參等補品,竭盡人父之責。
章亞若於1942年3月1日(正月十五),離預產期還有兩個月,生下雙胞胎兒子。
蔣介石按家譜賜名孝嚴、孝慈,但須暫姓章。
由於早產兩個孩子十分贏弱,像貓咪一樣,於是小蔣給起了大毛、小毛的乳名,
又從美國駐重慶援華供應機構成箱的購買「萬寧」奶粉。
天倫之樂,其樂融融,唯一令章亞若不滿的還是名份。蔣經國也覺十分愧疚,
曾與章亞若為此抱頭痛哭不止一次。
蔣經國在孩子百日時半公開的擺酒席,請客的場面不小,席間章被人喚為二夫人。
之前章因被不明人士跟蹤、入室盜竊,為了壯膽章亞若在門口掛上「蔣公館」的牌子
(對外講丈夫是蔣姓營長),為此也引來「招搖」的非議。
1942年8月14日,章亞若由閨蜜陪著去邱昌渭家吃飯,返家途中嘔吐不止,
折騰了一夜,次日早上去省立醫院看病。診斷為急性痢疾。
桂輝也在旁陪同,當時兩人還有說有笑,一位自稱王姓醫生進來,什麼都沒解釋,
就給她靜脈注射。
醫生還未離開她大喊:「不好了!我什麼都看不見了!」眾醫護人員趕到,搶救無效。
家人看到時身上烏青發黑,明顯是暴斃。年僅29歲而香消玉殞,留下兩個半歲孩子!
蔣經國接到惡耗後,騎摩托車到他倆常去的鬱孤台,遙望西邊,鳴槍三次,
嚎啕大哭不已。
他戴上大墨鏡以遮擋哭紅腫的淚眼,迅速佈置亞若的後事後離開。
人們不禁詫異,最愛的人突然猝死,從此陰陽兩隔,竟然不去葬禮現場。
章亞若葬在桂林鳳凰嶺鳳頭正下方的鳳腹部,西傍灕江,左右有鳳翅衛護,
儼然是一幅百鳥朝鳳的錦圖。
章亞若之死,知情人守口如瓶,不知者不敢問津。成了無頭公案,千年難解 !
到底誰是兇手?有不少穿鑿附會的推測:
1.蔣介石,2.蔣經國。3.軍統特務。4. 蔣經國的死忠派部下。
其實無論誰是兇手,蔣經國之前或之後都是知情的。若干年後他的親信說,
對章亞若猝逝,蔣是壓抑情緒的「不再過問,也不追究」。
蔣經國在「戰鬥的民族」前蘇聯生活12年,也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為人
做事的優秀品格,在戰亂的舊中國像一面鮮亮的旗幟,像一首讓人心旌悸動的歌,
追隨者、愛慕者趨之若鶩。
許多女子外在的條件都優於章亞若,更是主動表白。蔣經國卻一頭撞上的選擇她,
「無論在知性、教養和氣質上她都比我優越。」他們是道同契合的知音。
章亞若追求一個令其刻骨銘心的男人,並發生一段驚天動地的愛情,
令其欲愛不盡,欲罷不能,以至紅顏薄命,香消玉殞。
章亞若不顧一切的愛,充滿了沙士比亞式的的悲劇情結。初始這段感情也許有奉獻的涵意,
她要為心愛的人生一個純中國血統的後代,那怕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也在所不惜。
「繫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
這是她在熱戀時寫的小詩,冥冥之中註定了這段情感的結局。
多年後蔣經國曾對一老友說,她對他有一種情操,不止於男女私情。
章亞若死後46年,78歲的蔣經國在台北病逝,在彌留之際,口中依然低呼「亞若,亞若…」
難道是對惟一的婚外情人始終「心中藏之,何日忘之。」一生都魂牽夢繫嗎?…
九泉之下的亞若能否原諒他的情感軟弱和政治野心嗎?
章亞若的母親周錦華,出生在一個優渥的商人之家,上過幾年私塾。
蔣經國連夜派人通報章母噩耗,勞煩她遷居偏僻的萬安縣,幫助撫養孝嚴、孝慈,
並把章亞若的二弟安排到萬安縣銀行工作。
章亞若的小妹、閨蜜各抱一個孩子,由蔣的親信王制剛陪同直接由桂林抵萬安。
萬安縣交通非常有限,不是山路就是水路,前不著天後不著地的,
連日軍的飛機都不會去轟炸,是個避人耳目的隱匿地方。
兩個孩子在這住了一年多。蔣經國曾公務到此,深夜悄悄的來探望他們,留下一些錢。
若干年後,孝嚴的兒子出生,請蔣經國起名,便獲「萬安」之名。
可見蔣對萬安縣的特殊感情。
章亞若的大弟彼時調到貴州銅仁縣當縣長,把母親及兩個「兒子」接去享福。
請了個保姆,配了個勤務兵。正逢抗戰勝利,不遠處的芷江是接受日本投降
儀式之地,熱鬧非凡。可惜好景不長,不久他又隨蔣經國去東北,到遼寧法庫縣任職。
(蔣經國覺得他頗為能幹,更夾雜著「小舅子」的情結。)
章母便攜外孫、保姆、勤務兵回到老家南昌,章父在蘆山避難時娶女助手為妾,
章母不甘心,向大兒子要錢買房與他們分開。新居是個帶天井的二層小樓,很氣派。
據說是蔣經國出的錢。新老房距離不遠,「爺爺」就擔負起教導孫子輩的使命。
大、小毛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都學,剛到6歲就上了教會學校,接受西式教育。
1948年夏,國民黨軍敗退台灣。蔣經國安排章全家遷台,因種種原因只有章母、二舅夫婦
及大、小毛隨車到廈門等軍艦入台。
乘的載有國寶和黃金的軍艦,重兵把守,荷槍實彈,蔣經國以檢查為名上軍艦確認二子及
章母在艦上,沒想到這竟是他們生前最後一次相見。
因兒媳的親戚在新竹,章母一行便在此住下。浩若用母親帶來的現金和細軟買了個
很小的臨街門面,因不懂經營加之有臨時避難的想法,什麼生意也做不好,生活每況日下,
還好,蔣經國定期讓親信王昇送錢來,也能維持基本生活。
後來章浩若和王昇發生矛盾,王即停止送錢。估計蔣經國並不知情。
祖孫三人的小屋只能放兩張小竹床,一個小方桌。一日三餐不能裹腹,
十幾個人用一個便桶,沒有浴室。
而彼時周邊的鄰居都用上自行車、電風扇、收音機等。
章母是個慈善的女人,個性堅毅。對兩個孩子無盡的疼愛,但在品質的培養、
學習的督導上卻非常嚴格,從不敢怠慢。
為了對得起含冤早逝的愛女,為了兩外孫體面的歸還蔣家,
她從富裕到窘困,從無憂到苦悶,從天命年到七十有餘,殫精竭慮、無怨無悔的養育遺孤。
那個曾對她百般尊敬的太子「女婿」,自到台灣後便消聲匿跡,她如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說,
夜裏經常因想念大陸的兒女輕聲啜泣。
儘管如此,在宋美齡託人帶信,因膝下無子嗣願撫養雙胞兄弟時,被她堅決拒絕。
兩個難兄難弟命運跌宕起伏,艱難竭蹶。但是優秀的基因,良好的家教,使得他們從小
就學會在困境中自食其力、刻苦學習、言行自抑。
只是對自己的出身時感困惑 !
外婆重病纏身,無錢醫治,更怕去醫院(女兒被害的後遺症)自恐來日無幾,一夜對他兩人
如實告之。兄弟二人目瞪口呆,怎麼也未想到當今皇上、太子即祖父,生父,
母親又是被害而死。
血氣方剛的青春少年,要為母親討回公道,要問父親為什麼置親子不理。外婆
苦口婆心吿誡,為了自保只能等待,只能他日出人頭地,再圖下一步。
在杜鵑啼血的悲情裡,他們心揣著母親的血、外婆的淚努力拼博,一同考上
台灣最著名的私立大學~東吳大學。
孝慈在東吳讀了兩個學士學位,又到美國留學兩個碩士、博士學位。
若干年後成為東吳大學校長。
孝嚴大學畢業後,考進外交部。若干年後做到外交部長、國民黨秘書長、副主席。
這是在蔣家第三代裡最有出息的孫輩。
在蔣介石按慣例檢閱每年的新兵隊列時,孝慈強忍即將脫口而出「爺爺」的深情呼喚;
在宋美齡接受波士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的祝賀人群裡,孝嚴情不自禁的握著
「奶奶」的手發抖;在蔣經國頻頻出現的電視屏幕前,他們只能在心裏千百遍
的叫著「爸爸」手摩螢屏。
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親人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認…
如果說章亞若之死,蔣經國無可奈何,那麼對兩個兒子為何又幾近薄情呢?
是怕捲入新一輪爭太子的角逐中,怕重蹈覆轍悲劇重演?
蔣經國在暗中關注和援助雙胞胎兄弟,孝嚴被外交部委派到美國三藩市領事館,
王昇傳信息來,蔣經國希望他留在台灣發展,孝嚴不肯。後直接去了雙橡園駐美大使館,
華僑少相對安全。這是蔣經國唯一一次干預和幫助孝嚴。
孝嚴的平步青雲,多少也沾了蔣經國的光,儘管雙方都不說,總還是有抬轎子及報恩的人。
李登輝受過蔣經國的青睞,也曾盡力提攜過孝嚴。
蔣經國隨蔣介石敗退到台灣後,起初怕政權不穩,對潛伏的中共間諜,
進行了多次血洗行動,動作之快,手段之狠不亞於其父。
但他的三觀又是以馬列主義理論為根基,他以人民的利益為重,愛兵愛民,長年累月的奔波於
建設新台灣的荒山野嶺中;
他廉潔自律,不搞特權,至死無房無產無錢,他去世後蔣方良僅靠微薄的撫恤金生活,
甚至連回俄羅斯探親的路費都沒有;
他用十幾年的時間把一個農業的台灣建設成「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把基尼指數
控制在0.3左右(是國際通用衡量一個國家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標,係數介於0-1之間,
0.4是貧富差距的警戒紅線。);
他親手終結蔣家王朝,廢除一黨制,取消了「黨禁」「報禁」及「戒嚴」,
開啟了台灣政治民主化之路;
1988年1月13日他病逝時,中共中央發去唁電,憑弔時上百萬民眾自發前往,鮮花吿磬,至今他仍是
台灣民眾惟一最愛戴的「總統」;
他堅持「一個中國」,開通兩岸交流,允許部分台灣人士回大陸探親,他與鄧小平
靈犀相通的停止雙方喊話、炮轟二十幾年的軍事對抗。
這樣一個布爾什維克,一個鋼鐵強人,一個性情中的人,與章亞若「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似人間無數」短暫熱烈的愛情,是年輕時一次情感的自我放逐,至此後再無他愛。
他在生命垂危之際仍連連低呼「亞若、亞若」,想想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要把這份
感情深深的隱藏於心底,這與雙胞胎有父不能見,一樣倍受煎熬的殊途同歸。
他生前雙胞兄弟幾次請求見面未果,他死後二子方在同父異母兄弟蔣孝武
的秘密安排下「見面」,一聲「爸爸」撕心裂肺,但父子已是天人永隔。
「悲哉!痛哉!」(這是他聽到亞若被害時寫的)
為了完成母親夙願、外婆的遺囑、父親的允諾,兄弟倆開啟認祖歸宗之途。
先要證明不是大舅的孩子,(測DNA)再要證明是蔣的兒子,後要等方良夫人過世,
再要溪口蔣氏家族準備齊全…
孝慈為此辭去國民黨中央委員的職務;
孝慈為此費盡心血長眠在歸宗的路上;
在蔣家列祖列宗牌位前,孝嚴熱淚盈眶,悲愴的說:
「我是蔣經國的兒子,為了這句話,我等了一個甲子」。
在豐鎬房蔣氏家譜上赫然寫著,蔣孝嚴、蔣孝慈。
孝嚴是蔣家第三代5個男孩裡唯一個健在的。
面對歡迎的蔣氏家族眾親,他以溪囗話講,儂好!阿拉是這裏的人,阿拉回家了。
在那以後,大陸和台灣有了包機、直航,台灣章亞若教育基金會、海峽兩岸清明文化論壇,
先行者即蔣孝嚴。
之前孝慈脫離國民黨中央委員之職,以單純的學術身份到桂林為母親修建墓碑。
是年,乃1993年。
一別40年,再見母親時,兒已白髮,陰陽兩隔。
當日,桂林七星區鳳凰嶺下,50多歲的孝慈跪在地上,口誦祭母文。
突然雷聲呼嘯,大雨滂沱,40年的辛酸悲苦、思母念母,感天動地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安歐門2025/08/24 11:55
我覺得孝嚴孝慈是蔣經國的孩子,看面就知,
蔣經國死不承認,因為真愛蔣方良,愧疚無法面對,
也因為元配的孩子個個不爭氣,那是真痛。